优化方案

时间:2022-04-27 13:52:06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优化方案4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化方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化方案4篇

优化方案 篇1

  为了吸引并留住员工,企业的薪酬方案一般都非常重视现金报酬,其实现金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员工希望得到的还有深造培训、晋升机会、精神奖励及独特的生活方式等。为此,企业必须调整旧的薪酬体系,以新的薪酬体系吸引、激励和留住企业中的精英。

  新的薪酬机制是相对于传统薪酬而言的,传统的薪酬机制是一种基于岗位、职务和内部均衡的一种僵化的偿付体系。新的薪酬体系则完全是建立在以员工为基础的全方位的整体薪酬体系,具体来说它包括十个部分:即基本工资、附加工资(定期的收入如加班工资)、间接工资(福利)、工作用品补贴(由企业补贴的资源,如衣服等)、额外津贴(如购买企业的优惠产品折扣)、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包括在职在外培训和学费赞助)、心理收入(员工从工作本身和公司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生活质量(反映生活中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如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的工作时间、照看孩子等)、私人因素(个人的独特需求,如能带一条狗或啼哭婴儿一起来上班等)。

  薪酬方案的理念

  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薪酬设计理念。这一理念不仅仅指薪水,而是指一种投资和回报体系,它由十种不同薪酬成分组成,结合了当今员工所期望的不同类型的薪酬意向,薪水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除了金钱奖励外,员工对于奖励的选择性和可选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单一和僵硬的薪酬体制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少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对薪酬体制做一些改革却比较困难,主要是观念、利益导向和设计的困难等问题造成的。长期以来,国内外企业都普遍采用了绩效薪酬的模式,而没有考虑薪酬模式对普遍员工和特殊员工要求的选择性。比如,有的员工希望拿自己的工资去换取另外一些他在企业得不到的东西,例如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有的人就希望用自己的工资的一部分去换取一个没有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事实上,不仅在同一阶段,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位员工的想法也在改变。

  不同的人对“薪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薪酬”理解为员工所获得的一切有形的(财物形式)和无形的(非财物形式)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现金性收入和各种形式的福利、奖励。一方面,许多企业的员工对薪酬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也没有对员工的薪酬进行科学和可行的设计模式。大都采取随大流的方式,即传统的薪酬模式。而传统的薪酬体制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水是受职位左右的:在传统薪酬体制中,员工认为职位决定了薪水,加薪与业绩无关;

  2.无限额的加薪:当员工达到了职务顶端时,加薪即告终止,获取更多的薪水的途径就是老总将员工提升到更高一层的职务级别;

  3.丧失奖励的目的:薪水与员工的业绩和贡献不挂钩,丧失了激励的目的。以基本工资为例(在正式薪水调整之前),它通常与员工的工作结果、工作成就无关,拿薪水只不过是尽责尽职。而且每次加薪都是在底薪的基础上。因此,员工每年都为过去一年的成绩而增加薪水,这意味着在员工身上的个人投资逐年上升,而对应的生产力并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在递增。

  新的薪酬体系则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突出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员工所获得奖励的多少是与他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和公司业绩的节节上升相关的。确保每个元素——基础工资、可变薪水(激励工资)和间接薪水(福利)等都起作用。不仅仅是指经营盈利分享,工资以能力为基础和员工的参与,而是通过薪酬和福利(即现金和非现金手段),帮助建立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伙伴关系,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薪酬的不足。它最本质的改变是,薪酬体制从以老板为中心转变为以员工为中心,员工从一个薪水的接受者转变为薪水客户。

  薪酬方案分析过程

  职位是和薪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的职位就对应了相应的工作说明书,不对职位和工作说明书进行对照分析,就难以对初步薪酬进行有效定位。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工作说明书。下面是对薪酬方案分析的一些重要环节:

  &

  nbsp;

  1.职位评价(职位评估)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企业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工资级别,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这有助于解决“当官”与 “当专家”的等级差异问题。

  2.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和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水平。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影响企业薪酬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薪酬定位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

  3.职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员工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职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企业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职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例如,在某一职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2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20%。相同职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由于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这种贡献不可能被完全量化体现出来),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所以,同一等级内的任职者,基本工资未必相同。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4.绩效薪酬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薪酬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年度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薪酬方案的优化设计

  新的薪酬体系,可以通过一个由十种薪酬组成成分组合而成的等式表达出来的。即:

  tc=(bp+ap+ip)+(wp+pp)+(oa+og)+(pi+ql)+x

  其中:tc=全体薪酬

  bp=基本工资

  ap=附加工资,定期的收入如加班工资

  ip=间接工资,福利

  wp=工作用品补贴,由企业或公司补贴的资源,如衣服等之类

  pp=额外津贴,购买企业产品的优惠折扣

  oa=晋升机会

  og=发展机会,包括在职在外培训费用及赞助

  pi=心理收入,员工从工作本身和企业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ql=生活质量,反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的工作时间、照顾孩子等)

  x=私人因素,个人的特殊要求(如上班带啼哭的婴儿或其他宠物等)

  在传统薪酬体系中,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工资,在新方案等式中,我们称之为基本工资(bp)。第二个是附加工资(ap),是企业或公司一次性支付的薪酬,包括加班费、股票期权和赢利分享,这种薪酬的发放可以是定期的,如加班费,但不是确保的。第三是间接工资(ip),或叫福利工资。在该等式中,我们把这三项分为一组,因为他们是现金支付,只是付的时间先后不一样。

  第四个是工作用品补贴(wp),指员工不必在外购买工作用品,由企业或公司提供衣服或家用工具等;第五个是额外津贴(pp),虽然数目在减少,但仍然是对员工一个较为重要的激励手段。这一方式以前未被当作一种薪酬方式,但它的确给员工带来了价值利益,因此把它和工作用品补贴放在一起。

  第六和第七分别是晋升机会(oa)和发展机会(og),指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机遇和深造培训机会。

  一些员工喜欢工作中晋升的机会多一些。另一些员工热衷于岗位培训或由企业资助培训,两者都反映了员工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关注。

  第八和第九个分别是心理收入(pi)和生活质量(ql),指的是在工作中的情感汇报及协调工作、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最后是私人因素(x),从“吸引、留住和奖励”的角度来看,这个因素也会对某个特定的员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通过薪酬方案的分析后,接下来是为企业员工差异分类排序的问题。由于每个员工的基本条件及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和贡献度的质和量的不同,一般按照20、60、20的原则进行分类,即前20%(优秀),中间60%(平均水准)和后20%(低于平均水平)。这一分类的目的在于奖励优秀人才,因为20%的他们才是企业真正希望留住的精英力量;大多数员工的业绩达到平均水准,企业应按照市场水平给予薪酬。

  新的薪酬方案等式把众多薪酬解决方案中的因素统而为一,这种方法的背后,蕴藏着一种薪酬理念,即薪酬必须以业绩为主,并允许适当调整工资和奖励的平衡。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包括了许多员工所看重的非现金薪酬的成分。该成分能像现金一样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这个等式让雇佣双方对薪酬的部份满意元素和薪酬成本更加了解。差距指标和薪酬分析法能帮助企业和员工个人对期望和现实的差距进行量化,使企业能及时调整并解决和实现优化薪酬方案。

优化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年初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发展”这个主题,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主线,以开展问责问效为抓手,坚持教育为先、惩防并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进一步推进各部门、各子公司转变思想、改进作风、提速增效,凝聚发展共识,焕发干事激情,为全面推进百亿化工集团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两问两优化”内容

  (一)问责内容:

  1、因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2、滥用权力,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3、监督管理不力,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4、违反制度规定,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5、浪费财物,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6、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不报,欺骗公司领导的。

  针对以上情况,依照有关规定分别追究分管责任、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二)问效内容:

  1、对上级交办的工作和事项无正当理由没有按期保质完成的;

  2、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

  3、工作推诿,效率低下的;

  4、不按工作制度办事的;

  5、违反工作纪律规定的;

  6、其他影响工作效能的行为。

  针对以上情况,围绕“想没想到、抓没抓住、管没管紧、干没干好”,检查工作效率高不高、工作效果好不好、工作效益优不优、工作效能强不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效能责任。

  (三)作风方面整治内容:

  1、针对“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着力整治衙门之风,重点解决服务不优的问题。

  2、针对办事拖拉、工作疲沓,手续繁多、程序复杂等现象,着力整治拖沓之风,重点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

  3、针对推诿扯皮、相互掣肘,缺乏主动、消极应付,回避矛盾、报喜不报忧、推卸责任等现象,着力整治推诿之风,重点解决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4、针对纪律涣散、要求不严,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麻木不仁,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现象,着力整治懒散之风,重点解决落实不力的问题。

  5、针对假公济私,办事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及违反规定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损公肥私等现象,着力整治贪婪之害,重点解决品行不良的问题。

  6、针对小团体利益至上,缺少大局意识,抵制掣肘公司制度推行的现象,重点解决部门、车间负责人的本位主义问题。

  7、针对造谣生事、无事生非,诋毁、诽谤干事者等现象,着力整治涣惑之害,重点解决心术不正的问题。

  (四)环境方面整治内容

  1、人文环境方面。重点整治拉帮结派、挑拨离间、嫉贤妒能、打击报复等现象,切实营造一个团结、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2、工作环境方面。重点整治办公场所脏乱差、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等问题,营造出一个清洁卫生、整齐规范的工作环境。

  3、现场环境方面。重点整治跑冒滴漏、乱堆乱放、违反“两禁”等问题。为打造一个花园式企业奠定基础。

  4、舆论环境方面。重点整治不利于促进公司团结发展的消极负面舆论问题,广泛的正面宣传公司投资、项目、规模、发展速度等,努力营造“两问两优化我是主角,新发展我是主人”及“人人热爱、时时关心、处处美化”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主要措施

  开展“两问两优化”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教育引导

  把教育贯穿于“两问两优化”活动始终,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要深化素质教育,充分运用“大发展、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成果,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各部门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示范教育,深入开展向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学习活动;要抓好警示教育,公开曝光违反制度和纪律及违法犯罪的.典型,以示警戒;要开展专题教育,利用公司网站及《人》平台,开展“两问两优化”专题讨论,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的思想认识,促进自查自纠,推动问题整改。

  (二)深化制度建设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各自职能和业务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责清晰、管理到位、有效管用、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问责问效。当前重点要加强行政服务领域的制度建设,在公司范围内建立健全以责任追究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等六项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推行首问责任、实行限时办结、强化考核评议,全力打造办事快速“通道”。要从各部门领导干部做起,强化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严格做到“制度面前无特权、制度约束无例外”,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惩不落实制度的人和事,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强化监督检查

  充分发挥党委和人事行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加强投诉受理。公开举报箱、投诉受理电话和网上受理邮箱,接受公司员工投诉与反映问题。同时,加大对投诉举报的快查快结力度,切实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严禁敷衍拖拉、推诿扯皮。

  强化明查暗访。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位全覆盖的明查暗访机制,推行“高管值班”、现场稽查和“各部门互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明查暗访、员工投诉、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并经查实的问题,按照公司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坚持问责无例外,不搞下不为例。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问责工作的督查,健全督办制度,对应该问责而没有问责的,要严肃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在开展责任追究过程中,要坚持抓领导责任与抓直接责任、抓主要责任与抓次要责任并重。要分清每一层级应承担的责任,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分管负责人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档案,为员工考核和评优评先提供依据。

  四、实施步骤

  开展“两问两优化”活动,要着力抓好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和作风评议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务求活动取得实效。整个活动为期两个月,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原则上安排20天时间。

  第一个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由党委牵头,人事行政部负责落实,重点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行政部与网络信息部要强化对开展“两问两优化”活动的新闻舆论宣传。努力营造人人都参与、人人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公司网站、刊物、宣传橱窗等平台,及时宣传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曝光明查暗访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切实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要把舆论宣传贯穿于“两问两优化”活动始终。

  第二个阶段为查改阶段。各部门、各子公司要积极行动,进行自查自纠,积极整改,同时党委组织人员进行指导督查。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验收阶段。由活动办公室组织专人,逐个部门、单位进行验收。要着力强化作风评议工作。进一步促进员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同时,要切实强化评议结果的运用,奖优罚懒,鞭策后进。

  开展“两问两优化”活动,要注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深化和拓展活动成果,逐步建立健全加强作风行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两问两优化”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公司两问优化办公室),设在工厂人事行政部。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

  各部门、各子公司要把这项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活动开展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两问两优化”活动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各部门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从各部门领导和党员干部做起,带头深化学习、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提速增效、带头攻坚克难、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促进发展。对所属部门的员工要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以优良的党风、工作作风促进效能建设的进一步优化。

  加强对活动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公司“两问两优化”办公室派出专人,通过明查暗访、走访员工、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领导和党员干部情况,确定督导重点,搞好分类指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工作方案,健全配套措施,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取得实效。

优化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根据高中新课程的目标和宗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盐城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依据,以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为核心,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加强高中新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和完善适应于课程改革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丰富我校“有效+特色,高质+特长”的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外延,为我校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教师全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开齐开足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师资现状,开设校本课程,以适应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充分结合我校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既承认差别,又为学生自主选择创造条件。既注重弘扬科学精神、介绍现代信息,又注重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继承优秀传统。

  4、逐步改进课程评价,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以我校在实践中形成的'三大教学策略(面向全体,个性发展;学法指导;单元章节过关)为基础,继续加强相关课题研究,力争取得具有较大影响的成果。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将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实验教材培训等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

  (2)以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以此作为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2、创建高效课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学校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规范。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能够开设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选修课,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项目;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社会等课程资源。

  (2)高度重视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技术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加强技术与社会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和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

  (3)按照新课程理念和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规范教学常规,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1)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督促教师教学环节落实到位。

  (2)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

  4、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用好教材、报刊、网络等素材性课程资源,发掘社区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2)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5、探索评价机制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发挥评价对新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启动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制订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操作性制度。

  (2)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规划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3)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探索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4)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实施,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完善新课程改革方案。

  (2)扩大计算机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课程范围。

  (3)每门学科开发1-2门校本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初步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框架。

  3、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全面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广泛开展交流,形成有影响的课改成果。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

优化方案 篇4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阐述了对地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进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内容有:合理设置沉降缝,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建筑稳定性,掌握结构计算形式。最后结合贵州省某高层建筑基本情况,探讨了场地地质概况和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对比,管桩的使用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沉降缝;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为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极大的节约了用地,拓宽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设计十分重要,其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优化设计进行分析,意义深远。

  1地基基础设计重要性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基础性内容。因为在对地基基础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关系系数的设计难度较大,地基在土地下埋设不光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在对普通地基基础进行建造过程中,造价基本上在工程造价的5~6%之间,若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则需进行较深的埋置,这时会追加造价,造价比例会上升到总造价的10%左右[1]。工程单位会使用一些特殊方式进行处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对地基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基础方案进行对比,进行择优选择,尽可能的降低造价,最终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2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原则

  2.1合理设置沉降缝

  在对高层建筑地基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需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具体应用层面上分析,先要对沉降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第一步在实施基础设计过程中,对主流应用形式进行分析,如果有沉降不合理情况,就需要以形变状态为依据,对基础底面进行适当调整,不但会因为不均匀沉降问题使其受到影响,基础设施形式或者基础设施施工水平较差,均会导致其受到一定影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应用相应的基础设计流年,按照嵌固手段对其进行具体设计。不同建筑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实现防水目的,可以对基础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2]。

  2.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高层建筑在扩大空间范围过程中,也需要适当扩大地下空间,如果对空间进行具体扩大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操作,可能会对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地基无法合理使用。对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发现,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进行埋设过程中,要求其达到建筑高度的5~7%。同时,还需要对结构稳定性进行充分考虑,对碱性和移动性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出现密度较大的情况,为了实现施工的基本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填土工作。明确了施工基本高度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了解并确定已有的计算基础,针对结构应用的方式和类型进行明确[3]。对基层岩石尽心积极分析,找出可能会对高层建筑结构带来影响的因素。同时,技术人员应当将锚杆当成基础,适当增加现有结构基础的造价管理程序。

  2.3提升建筑稳定性

  站在建筑稳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中,基层岩石会因为场地面积而受到影响,技术人员具体操作过程中,需对基层岩石所具备的承载力以及地压缩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对其应用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终形成成本投入的目的。同时,土层自身也会对地基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增强全体应用强度,需要在住宅区进行相应的桩基设计,此后在商业区建立起一个类似地下停车场的功能区。针对促使建筑稳定性受到影响的因素以及各方面需求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最终挑选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2.4掌握结构计算形式

  针对高层建筑现有结构,所对应的计算方式也存在特殊性,为了实现数学规划理论方面的基础性要求,在实施初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选择方面进行合理优化,结合相关技术操作手段以及管理规范,对其中的变量差异进行积极分析并优化,此外还需对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针对相关人工智能系统和专家系统而言,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应用的十分广泛。技术人员可以对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计算[4]。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作为核心内容。并且对质量和稳定性进行兼顾,将这一内容作为原则,最终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和选择。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以贵州某高层建筑为例,项目为高层住宅楼,主楼部分地上32层,地下2层,长65m,宽18.8m,层高3m,结构总体高度为96.45m,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其中的主楼四周是一层地下车库,层高为4.5m,结构形式是剪力墙结构。主楼的四周有一层地下车库,层高为4.5m,其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0.000相对与绝对标高为1008.25m,建筑的基础埋深为8.2m。建筑企业对场地抗震设防裂程度进行设置,程度为Ⅷ度,所设计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控制在0.2g,地震分组设计为第一组。

  3.2场地地质概况和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对比

  结合对该地地质勘查报告结果,发现该地的地基土层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冲击层,对土质从上到下进行划分,分别为素填土、粉砂、粉质粘土、细砂共同构成,场地没有液化土层,存在三种类型的场地土,属于抗震一般的地段。主楼传至就出的作用效应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主要标准组合是478kPa,其基底的持力层位于③层粉质粘土,这时的地基场地承载力所具备的特征值为faK=100kPa,对其进行深度修正之后,还是无法满足设计需要,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地基处理,或者使用深基础。(1)对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使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速度较快,工期较短,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相对容易,同时工程造价相对低廉。这种技术已经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技术之一。该项目在实施CFG桩时,使用的桩径为500mm,桩距控制在1500mm,采用正三角形满堂布桩的方式进行施工,所设置的桩的长度为20m,同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控制,本工程使用的是C25,桩端进入5层粗砂不小于100000mm,技术人员在桩的顶端设置了级配砂石褥垫层,这一垫层的厚度为300mm,上面设置了1400mm厚的筏板,CFG工程一共使用了574根桩。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完成了CFG桩的检测,其中的单桩承载力已经达到了1000kN,同时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为520kPa。(2)在一些高层建筑当中,其竖向荷载较大,对桩基进行应用,能够减小地基变形情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整体安全方面的复合地基[5]。对本工程地基进行勘察,结合勘察结果,发现5层细砂工程具有良好的性能,厚度也相对较大,埋藏的深度较浅,和基底之间相差12m左右的距离。但是,在桩的极限端位置,所具备的阻力为2500kPa某,桩基是否和这一工程相符合,还需要作出进一步分析。

  3.3管桩的使用

  使用挤土夯扩混凝土大头桩,要比CFG桩造价低,大约低出5%左右。在进行试桩施工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这一工程当中大头桩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①桩的端头仅进入了第④层细砂层中的1m左右的深度,地勘报告所提供的极限端阻力为1200kPa,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其被提升到7000kPa,这种情况下难以保障其安全性。②对柴油锤进行使用,对其进行施打,产生较为剧烈的震动,同时也发出较大的噪音,当穿透3层粉质粘土层时,施工相对困难,击打的次数较多,施工进度比较缓慢。对工期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挤土夯扩混凝土大头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中并不合理。

  4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当中,地基基础设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地基基础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均产生一定影响。高层建筑层数较多,需要在地基上进行建设。这种情况下,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只有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为高层建筑接下来的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荣才.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设计计算理论对比[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xx,19(02):38~43.

  [2]汤永净,赵锡宏.软土地基超高层建筑补偿桩筏基础案例再分析[J].岩土力学,20xx,37(11):3253~3262+3269.

  [3]才向群.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优选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22):125~126.

  [4]方云飞,王媛,孙宏伟.长沙北辰项目高层建筑软岩地基工程特性分析[J].工程勘察,20xx,43(07):11~17.

  [5]崔世敏.宁夏亘元万豪大厦超限高层基础优化设计论述[J].建筑结构,20xx,43(2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