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作文[锦集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的作文 篇1
大家好!最近学习顺利吗?身体好吗?现在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唐诗宋词传诵着,传诵着我们共同的心声,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文明,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 讲文明,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只有每个人都自觉 遵守公共秩序,生活文明的.准则 社会的文明水准才会真正提高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做到: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文明现象。例如随地吐痰、说脏话、遇事不谦让等。最让我震惊的是现在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大树被砍了,小鸟无家可归;草原破坏了,沙漠向我们逼来,随处乱扔的垃圾,大风一起,垃圾袋象小船一样飘荡,挂在树枝上的像满树开花,垃圾袋现在越来越多。
即使现在还有很多不文明现象,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让这些不文明现象逐渐消失,社会会越来越好的。想想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那么辉煌灿烂的文明,传到我们这代,我们一定要把这优良传统发扬光大。那么,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去做一个文明小公民,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地更美好!创文明城市、做文明人,这并不是某一个人做好就行了,这需要我们全体市民一起行动起来,哪怕是弯下腰捡起一片纸屑、节约每一滴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校园会更加美丽。
当今文明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洒落在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争做文明小市民!
初中的作文 篇2
金黄的阳光在大地上灿烂地绽放着,它似乎想在每个人的心中播下温暖的种子。几缕跳动的阳光透过了斑驳的树影,映照在我的餐盒上……
泛黄的米粒上铺散着几颗暗红的花生米,在这炎夏中真是叫人提不起胃口。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窗外,操场上几个跳动的人影仿佛正牵引着我的思绪,回到了时光的某个角落……
也是这样一个炎夏,在外惹得一身汗臭味的我只要一头撞进家门,茶几上总会放着满满的一碗老火汤,我至今还不知道这老火汤母亲凉了多久,总之我每次回到家,那温热总是刚好的……想到这,想回家的情绪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周末,我特地挑了母亲做饭的时间回了一趟家。
轻轻地推开了那扇青色的铁门,顿时一股熟悉的饭香伴随着记忆的潮涌,似乎正席卷着我全身上下的每一个角落。餐桌上的母亲正埋头夹菜,一筷子一筷子,小心翼翼的,似乎每一筷子上都是满满的珍宝,只怕那手一抖珍宝便会从指间流逝似的`。在我记忆中母亲原本浑浊的双眼此刻也显得异常清澈,那么的全神贯注,竟没注意到我的归来。看着母亲餐桌上的身影,我的双腿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轻唤一声:“妈……”我竟发现我的声音在发抖!“回来了。”母亲嘴角弯起的弧度使她的两颊皮肤显得紧皱……
餐桌上,出奇的静,母亲没有询问我的近况,她只是静静地给我夹菜。我埋头注视着那碗满满的菜肴,好像也填满了我的心。看着母亲那专注的样子,我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一些曾被我无意淡忘的片段,心中那片名为“亲情”的池水被激起了阵阵涟漪……我不由自主地也夹起一块鸡翅,学着母亲的动作小心翼翼地放到母亲的碗里。在那块鸡翅平安到达母亲碗里时,我明显注意到母亲那一双皱纹横生的手,微微颤抖着。一瞬间,母亲含笑的脸上露出害羞的红晕……
离家时,再次推开那扇青色铁门,原本冰冷的铁块似乎有了温度。那暖意从我的手掌传递到了我的心房,静静地流淌着。回望那餐桌,它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灿烂。母爱悄悄地在我心中播下了温暖的种子,并且生根发芽……
初中的作文 篇3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U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U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U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U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U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U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U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U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U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U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U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劝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U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烧瓦塔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