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13 12:30:5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幼儿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调查报告

幼儿调查报告1

  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的具体实施,我们发现:主题墙、活动区、家园栏等活动环境其价值并不是装饰品的摆设或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与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共同体。环境与主题活动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进一步完善主题教育活动课程,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有效地主题活动环境?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有效环境又应该如何创设?环境与幼儿是否能产生共鸣,深化了活动课程?对此,我于20xx年1月,对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地段的两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级展开了调查。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常州丽华地段两所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幼儿园创设主题活动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达到在优化环境的同时,促进主题活动的多元化开展,使幼儿能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其自主学习、自我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丽华地段的两所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年级展开了调查,并向班级老师发放了问卷,本次问卷采取无记名填写方式,有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向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发放了44份,天宁区丽华第二幼儿园发放了16份,回投率为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1、教师对主题活动环境的理解。

  (1)在主题活动教学中,您认为是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吗?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有72%被调查的老师,认为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有26%的老师认为不一定,要根据主题生成的难易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创设某个主题活动环境,只有2%的教师认为是不需要创设相应主题环境的。这说明在活动中创设相应的主题环境所发挥的教育教学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因而解决在创设中的问题刻不容缓。

  (2)主题活动创设下的环境您认为包括哪些方面?这是个可以选择多个答案的问题。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6、7%选择了两个方面,26%选择了三个方面,还有17、3%只选择了一个方面。其中对家园联系栏这一内容是否需要进行主题活动创设最起争议性。

  (3)您认为主题环境的创设应该是以何种形式进行呈现的?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有半数不到的教师认为主题环境的创设是以观赏、装饰为主的,环境是否可以起到互动和操作是无所谓的。但是也有三分之一被调查的教师提出主题环境的创设应该是由美观和操作两种形式相结合,这有利于整个主题有机的呈现在孩子面前。

  (4)您现在所创设的环境是否能诠释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9%的教师觉得自己现在所创设的环境能够完全诠释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有50%的教师觉得因为所创设环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完全的诠释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还有36。1%的教师觉得难度太大,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将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渗透到所需创设的环境中去。

  (5)您所理解的主题活动下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有何作用?21。7%的教师认为创设环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一种整合化、生活化、活泼化的学习氛围,努力使主题环境创设体现其支持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还有78。3%教师是一知半解的,知道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具体有何作用,应该如何着手进行。

  2、孩子对主题活动环境的参与。

  (1)您所创设的主题活动环境,是否能与本班孩子产生互动?

  在被调查教师中表示有15%所创设的环境能引起孩子浓厚地兴趣,产生互动,35%教师觉得环境的某些部分有时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但可持续性较差,50%的教师觉得所创设的环境形同摆设,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无法产生互动。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环境与孩子进行互动,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这是值得思考的。

  (2)本班孩子主要是以何种形式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的?76.6%的教师主要是以孩子的作品为主,如绘画、手工等,还有16.7%有教师是让孩子回家与父母一起收集有关主题的资料。

  3、家长对主题活动环境的参与。

  (1)本班家长对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否关注?

  在被调查教师中,有8.3%表示有家长非常关注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57%表示家长关注得较少,32.7%表示班里的家长从来不关注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这说明大多数家长对于本班主题环境的创设关注度还不够,还不了解其真正的用途,还需要老师逐步的引导家长关注班级里的主题环境,从而能进一步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去。

  (2)在您的班级里,有多少家长愿意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并能收集、整理、提供相应的材料?

  仅有3.3%被调查教师表示有家长能非常主动地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并能协助教师做好收集、整理材料的工作,有76.6%被调查教师表示有极少数的家长能主动参与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但大多数家长还需要教师在旁催促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有16.7%被调查教师表示家长不愿意参与到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中,认为此举是没有必要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4、合理资源的利用。

  您是通过哪些渠道来创设或完善主题活动环境的?这是个可以选择多个答案的问题。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选择的首先是教学资源,其次为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所选择的较少。这不难看出教师在完善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时主要是以教学资源(如幼儿有关主题的绘画、图文式的调查表等)、家长资源(网上收集的资源、照片,以及与孩子一起制作的作品等)为主,社区及社会资源利用的较少。

  三、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所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内容过于片面化。在实施主题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已意识到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环境能帮助她们更好地实施和完善主题教学活动。但在如何根据《纲要》精神,为谁创设环境,创设什么样的环境这些问题上,就使得教师无从下手,因此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简单、零散,缺乏整体的布局意识,并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例如:有时老师会为了环境的美观,会制作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漂亮的装饰物张贴到墙面上,这使得整个环境的主题不够突出,从而忽略了所创环境的真正意义。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的环境布置,是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形式过于注重成人化,忽视了幼儿的参与。主题活动的教学形式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这就要求所创设的环境内容要多样化、各版块的教学目标突出、幼儿可操作性强。但在具体创设环境时,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墙面是否美观、环境是否面向集体操作等功能,班级中的环境往往是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完成的,幼儿则充当旁观者、观赏者,很少是由幼儿参与完成的。由于所创的环境主要是为了装饰,完成布置任务,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这就使得所创设的环境内容不够深入,没有延续性,减少了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学目标不够突出,成效甚微。因此,所创设的主题活动环境也就失去了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让幼儿在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培养等方面也错失了良好的时机。

  3、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动态性不足。主题活动所创设下的环境应与课程相结合,以丰富、互动、开放的主题环境,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创设过程中,由于每个主题课程都是根据教材统一预设的,因而每个主题也是有时间上的限制,虽然在主题开展中,有时会深层很多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但由于时间或其他原因,教师不得不放弃,并更换下一个主题,创设其相应的环境。这就使得教师在创设主题环境中,产生了矛盾,失去了方向。

  4、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环境创设的空间也是一大重点,教师在创设的过程中一般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如区域活动、家长园地等,整个主题活动环境的空间看上去有些分散,没有整体性。有的班级墙饰内容、区域活动的摆设以及投放材料的数量、种类变化不多,影响了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从而导致幼儿的发展受到了抑制。其次,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失去了环境创设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

  四、调查建议

  调查显示,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是密切联系的,主题创设环境,环境生成主题。环境的创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逐渐发展和完善,并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主题,是教师和幼儿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的主题必须依据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现在,我们发现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善措施。

  1、转变教师环境创设的理念,是通过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同时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这需要加强教师学习《纲要》中有关环境创设理念,使她们领悟到环境不仅仅是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的背景,而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课程。在园本课程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相互探讨,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逐步实现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

  2、遵循近期教育活动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我们在实施教材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主题活动的内容是以一个总的主题为线索展开的,活动的开展尤为注重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并通过主题情景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来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与内容。从以往装饰性的环境转化为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使主题活动的内容能够融入到整个活动环境中,同时,还要根据各主题的要求创设出与主题相对应的各个小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及时、准确地把握主题的进程,记录幼儿在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为环境的布置提供素材。

  3、主题环境的创设应追随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变化。环境的创设是追随幼儿的需要的变化而创设的。幼儿在与主题环境相互发生作用时,教师应鼓励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参与者,而教师则是以观察者、记录者、指导者的身份介入的。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以静止的形态而存在的。我们还应注意到事物是发展的,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疑问中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并不断地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最终将其融入到主题这一大环境之中去。在创设的过程中反馈所学知识,使老师能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从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创设主题空间环境。每个班除了创设主题墙,还根据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创设了小栏目,如小班创设了以提高幼儿生活习惯和技能的墙面,记录幼儿吃饭、喝水、睡觉等方面的情况,在开展主题活动区时,既考虑到材料的丰富性,又考虑到环境创设对多种教学形式的意义,把教育目标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中,实现个体操作和集体教学的互补。教师巧妙的将教育目标蕴含在区域活动的材料中,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欲望,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进行实际操作、便于学习交往、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获得情感的体验。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使主题环境多元化。主题环境的展示虽然只是物化的环境,但记录的却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受教育过程。

  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例如,将主题活动与家长园地相结合,透过家园联系栏和温馨提示,帮助家长了解每个主题的进展,以及所需配合的工作。另外,我们的主题环境并不只局限于幼儿园内,它还可以包括幼儿园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家长、社区资源与主题环境三者进行互动,成为孩子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增加、不断丰富、不断延续的循环过程。

幼儿调查报告2

  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是德育研究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研究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离不开效果 这一本质。而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态度、经验等是影响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上海以19 0名幼儿园教师和60名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从幼儿德育工作者的范围及他们的价值观、责任感、目标观、工作 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幼儿德育的现状作了调查,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揭示幼儿德育工作的规律,打开提高幼 儿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路。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我们的调查表明,75%的教师和50%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由两者 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

  无论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还是从社会学意义上分析,父母都必须承担幼儿德育工作。但是,教师是受过专 业训练的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工作更应具有责任感和娴熟的技能;同时,教师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和一定的 吸引力,这也有助于教师开展幼儿德育工作。

  二、幼儿德育工作者的价值观

  90年代幼儿的父母和教师大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调查对象中76%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9 5%的家长年龄在40岁以下,其中35%在30岁以下。80%的教师是专业幼师毕业生和学前教育大专毕业生;70%的家 长达到了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家长和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共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大背景中, 面对的是相同的教育对象。那么,他们对“好孩子”的价值标准、对德育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的价值判断有 何异同呢?

  1.经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应有何面貌。

  调查表明,仅有7%的教师和7%的家长是忽视道德面貌的,而93%的教师和93%的家长都认为幼儿的面貌中礼 貌、文明行为等都是重要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的看法基本趋向一致,这是他们各司其 职、互相配合进行幼儿德育工作的基础。

  2.对幼儿德育工作目的性的看法。

  调查表明,有56%的教师和69%的家长对幼儿德育工作的目的性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侧重于为幼儿组织活 动和能为孩子入小学作准备等近期的实用价值方面;有44%的教师和31%的家长对目的性的认识比较正确,他们 认为是为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素质打基础。由于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者目的性有些模糊,因此必须解决幼儿 德育工作的重心偏移和评价标准错位的问题,从而使幼儿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3.前阶段“二史一情”教育的效果。

  调查发现,54%的教师和52%的家长认为“二史一情”教育的效果不明显;38%的教师和40%的家长认为有一 些效果。根据调查,我们认为,造成“二史一情”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目的意义 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对为什么一个小公民要从小在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种子的深层次的意义把握不够,在具体 内容、方法、自身的情感上也存在种种的差距。

  三、幼儿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调查幼儿园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时,我们发现61%的教师把主要原因归咎于“社会大环境有问题,与 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教师选择的其他原因依次为:德育工作缺少有效的方法”(17%);“德育内容陈旧、一 般化”(11%);“幼儿园工作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7%);“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差,缺乏德育意识”(5%)。 而家长却认为所有这些方面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效果都存在着明显的影响。

  调查还发现,教师不仅将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幼儿园外部,同时还存在着将幼儿德育工作 的责任推向幼儿园外部的倾向。教师片面夸大幼儿园外部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把责任推向幼儿园外部,这 是教师对幼儿德育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的表现,因而也是影响幼儿德育工作效果极其重要的原因。幼儿园 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应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 的优势,更善于向幼儿谈心解惑,更善于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四、幼儿德育工作者的目标观

  德育工作者总是按自己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来实施教育的。那么,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幼儿德育目标 有何异同呢?

  调查表明,教师对幼儿德育目标的选择顺序依次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遵守纪律,诚实,友 爱同伴,尊敬、关心长辈,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的选择顺序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诚实,遵守纪律,爱 祖国,独立性、自信心,尊敬、关心长辈。教师与家长选择的共同项目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诚 实,尊敬、关心长辈,遵守纪律。不同项目教师选择了友爱同伴、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选择了独立性、自信 心。产生这样的偏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教育的场合不同,幼儿园实施的是集体教育,因此提出友爱同伴 和自己的事自己做;二是由于教育的价值观不同,家长尽管在生活上包办代替,但是在精神方面“望子成龙” ,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竞争性的个性积极的人,而幼儿园教师希望孩子在生活上能自理,在精神方面则与其他 人有更多的共性。目标是反映幼儿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 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此外,目标的实现有其场合、时间的特定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 ,以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侧重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幼儿德育工作者的互相协调

  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配合默契的,而这种默契必须建立在日常工作协 调的基础上。幼儿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协调、沟通是提高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

  调查表明,在“接送孩子时交流”、“通过家长会了解”、“召开专门会议”、“家委会研究”四个选项 中,57%的家长和59%的教师认为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幼儿德育情况的方式是“接送孩子时交流”;63%的家长认为 通过家长会也能了解到幼儿的情况,而62%的教师则认为在家长会上只能偶尔了解幼儿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是 家长会的组织一方,以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而家长则是以了解为主,双向沟通不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家长 对德育工作的意见是比较欠缺的,53%的教师回答是“偶然”,55%的家长回答“从来不”;认为经常通过家委 会共同研究幼儿品德教育问题的家长占40%,而教师只有24%,这可能是因为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情况比较多, 而教师参与其中的比较少。

  在上述沟通和协调的方式方法中,主要依靠接送孩子时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传递一下信息,而专门 的研究和指导难以实现。因此,应加强幼儿德育工作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六、幼儿德育工作者常用的德育方法

  幼儿德育工作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德育工作的规律,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调查表明,教师选用较多的方法依次为:谈话,表扬,讲故事和树榜样。家长选用较多的方法为:讲故事 ,谈话,表扬。选择“抓行为”的教师为7%,家长为13%。选择“批评”的家长和教师均比较少。由此可见,无 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注重对孩子的正面教育,注意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但从道德形成的知、情、行、意四个方 面来看,似乎过分强调了“知”,忽视了“行”。幼儿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因此,进一步研究幼儿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幼儿德育实效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查,围绕幼儿德育工作者,上面已引伸出诸多关于影响幼儿德育工作实效的因素。为了提高德育工 作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明确幼儿德育工作者的范围及职责

  近年来,在重智轻德的思想影响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落在了传授知识上,幼 儿德育被淡化,幼儿德育工作的承担者概念模糊不清。因此,全社会必须形成共识,明确幼儿德育工作者这一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扶植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例如:在五好家庭、文明楼组、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等评选工 作中应强化其功能;通过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宣传其作用,在社区工作中突出其地位;在法制建设中规范其 职责,从而真正确立幼儿德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使幼儿德育工作在承担者的问题上首先落到实处 。

  二、优化幼儿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

  幼儿德育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在政治素质、思维素质、道德素质、文明行为等方面是良好的,能够对幼儿起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 响;

  2.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积极主动工作的意识,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 行德育;

  3.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层次的认识,能跳出家庭和个人职业的狭隘圈子,将教育对象作为一 个社会的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来培养,扎扎实实地做好尊基工作;

  4.掌握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有效、有序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

  及时、充分提高幼儿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要形成一种社会舆论,促使幼儿德育工作者增强社 会责任感和工作意识;通过教师培训、职工学习、家长学校来有

  计划地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考评、升级、聘任 中应将教师这方面的素质、工作态度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建立社会奖励基金,奖励为国育人、幼儿德育工作 卓有成效者。

  三、研究幼儿德育工作者的操作规范

  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幼儿德育工作者尽快地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取得良 好的效果。

  1.形成幼儿德育工作全方位、立体的网络,通过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来共同完成培养目标。在方法上,要 研究将幼儿德育培养目标分解为家庭实施的德育目标(例如,尊敬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和幼儿园实施的德 育目标(例如,友爱同伴、爱集体),并帮助家庭形成具体的教育计划,从而做到幼儿园和家庭各司其职,互 相配合。

  2.完善幼儿德育工作评估体系,对幼儿德育工作应有检查、评估。要做到单项评估与整体评估相结合,形 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以起到改进、激励、异向的作用。

  3.加强德育研究成果的推广,经常向幼儿德育工作者推荐和介绍有效的途径、方法、教材和参考资料,从 而使幼儿德育工作者能有意识地按照道德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教育,避免盲目性。

  4.创造一种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协调、沟通的工作模式。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 家长协调、沟通。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 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地、有序地进行。

幼儿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那么,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和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水平怎样?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个别调查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调查的题目;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调查,同时,对我园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 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儿创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调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57.2%。

  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52.l%,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着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据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要使教育目标需求化,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只注重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目标与内容,转变为注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网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幼儿调查报告4

  在强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系统办幼儿园纷纷撤并,宁波市三区由1991年的82家锐减至1994年的56家,目前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可是,宁波市商业幼儿园,却如一叶小舟,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搏击风浪,越办越兴旺。商幼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宁波市商业幼儿园创立于1956年,目前共有16个班级560名幼儿,60名教职工,是宁波市享有一定声誉、规模最大的一级幼儿园。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商幼的经费一直由宁波市商业局下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商业局的部署,商幼于1993年春季开始,向自收收支的办园形式过渡。在商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商幼以与幼儿家长所在单位联合办园的形式筹措教育经费,1993年联办费为每人500元,1994年增至1仪阳元,生源仍供不应求。为什么商幼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商幼在转换办园机制的同时,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水平。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定职定岗,优化保教队伍优化队伍的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开始。原来正副园长全部脱产;改革后,只有园长一人脱产,两名副园长兼职,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满负荷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园领导对管理的幅度与层次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经过园长的挑选,调整了年级组长、职能部门领导等中层骨干。原来许多由园长直接安排的事情,现在由中层负责处理,使园长摆脱日常琐事,腾出更多精力考虑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对教职工根据岗位分配,实行聘任制。各班教师由中层干部聘用,并调一名教师和两名职员充实保育员队伍,现在保育员全部由正式职工担任,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能更好地实行保教结合。园里有一名教师因无人聘用自动下岗,最后离岗出园。

  二、锐意进取,严格园纪园规首先,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师的职务聘任中。有一个青年教师,教学业务不错,但责任心不强,经过园领导多次教育帮助,进步不大,经过慎重研究,园长解聘其一级教师职务。此举在全园引起强烈反响,园领导就此组织全体教师大讨论,指出工作责任心在某种意义上比技能技巧更重要。经过讨论,明辨是非,使大家心服口服。解聘一个,教育一大批。从此,园内基本上杜绝了敷衍塞责的现象。

  其次,商幼还规定,带班时间禁止接打私人电话,不做与带班无关的事情。若有违纪,少则扣当月奖金,多则学期考评不合格,取消年终奖金。教职工对幼儿的安全问题,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格防范,幼儿事故率大大降低,1993, 1994年幼儿事故率均为零。对于一个有5印名幼儿的大园来说,零的记录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三、保教结合,提供优质服务

  1.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家长接送商业系统工作时间早晚相差很大,构成家长接送孩子的一大难题。商幼规定早班6点45分上班,晚班到幼儿接完为止。虽然教师们牺牲了许多早晚时间,但却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赢得了家长的感激之心。

  2.搞好餐点供应,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在园时间长,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避免体弱多病耽误家长工作,商幼狠抓伙食管理。他们不但使孩子吃得好,吃得全面,而且收取的餐点费在宁波市幼儿园中最低,现在为每人每天2。30元。商幼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把2。30元划分为餐费1。65元、点费0。65元,分别核算,专人管理;其次食堂伙食教师和幼儿严格分开,账务单独核算;第三,每月一次行政、后勤、教师、保育四方联席会议,加强对食堂的监督。据商业局工会调查,98%以上家长对商幼的伙食感到十分满意。宁波市妇儿医院对部分幼儿体检后指出,商幼孩子生长发育、营养状况都比较好。

  3.改进医务工作,提高幼儿出勤率商幼有专职医务人员2名,他们在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同时,加强对病患幼儿的护理工作。首先,医务室随时接收幼儿的吃药、打针任务,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打针,他们都不厌其烦。其次,医务室设有专门床位,孩子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是一个电话叫家长接走完事,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处理后领回班级,医生与教师密切联系,注意病情,基本上使幼儿不回家。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些小病痛,送医院很费时间,还是领到幼儿园放心,商业局工会曾作过调查,商幼的家长因孩子生病而缺勤的只有2%,而商幼孩子的出勤率高达97%。

  1994年,商幼联办费收入56万元,托幼费24万元,除了工资、医药费、公务费等开支和10万元基建维修、教玩具添置经费外,盈余近20万元,扣除“库存金额”,有10余万元用于改善教职工福利,教职工年工资和福利总收入人均近万元。

  实行自收自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幼教工作面向市场的大胆尝试。商幼通过转换机制,以优质服务取胜,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教职工待遇不断改善,由此调动了大家进一步做好保教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循环,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商幼的改革为系统办幼儿园走出困境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t)转换办园机制,主动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这是系统办幼儿园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由之路。商幼选择了自收自支的办园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他幼儿园也应从实际出发,逐渐从主办单位分离出来,实行“断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主管部门领导重视,这是系统办幼儿园求生存、促发展的可靠保证。据统计,宁波市商业局1992年补贴给商幼35万元,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局领导并没有把幼儿园当作包袱,一甩了之,而是主动地帮助他们进行改革。自收自支的政策出台后,他们多次向下属公司宣传“谁受益,谁负担”的道理,使商幼能顺利征收联办费。平时商幼碰到一些困难,他们也主动帮助解决。

  (3)提高保教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这是系统办幼儿园求生存、促发展的关键所在。商幼能顺利转换办园机制,而且越办越兴旺,这与商幼保教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是分不开的。实行自收自支后,商幼更是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做足文章,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解决后顾之忧,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获得了家长所在单位的好评。

幼儿调查报告5

  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双语幼教方向),主修的课程有专业英语、英语泛读、专业英语听说、儿童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儿童文学鉴赏、英语口语、学前卫生学、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西文化比较。获得的资格证书有全国职场英语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证书、山东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个人优势是我高中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因为在高中时所学的艺术专业是影视戏剧表演,涉及的专业有表演、舞蹈、声乐、台词、钢琴等课程,所以我在个人才艺上会有所加分。我是一个比较有耐心和责任心的人,喜欢与人交谈,结交朋友,而且我是大家眼中典型的好脾气。我的择业意向是幼儿英语教师或幼儿老师。

  现今,我国的人口基数接近13亿,按目前的平均人口计算我国每年约有20xx万以上的新生儿出生,0—6岁的儿童将近1亿多。有了这样的庞大数据,我相信幼儿教育市场会日渐鼎盛。我国实行人口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会愈来愈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宝贝,所以父母会越来越注重给孩子的教育,因为每一对父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是孩子学习知识的起点,孩子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更是为步入小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因此,托儿所改叫幼儿园,阿姨改叫老师。从这两个称呼的改变来看,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已经成为重点,家长不再满足于照顾好孩子,而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学习,正是这一升级,幼儿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像以前一样看护好孩子和保证好孩子安全,而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要给孩子教授知识,规范孩子的行为等。同时,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前几年,全国各大高等教育院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并设定了一系列针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从这一专业的设立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看重和教育市场对于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资源短缺。但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来往的日益密切,我国的教育也渐渐走向了国际化,而语言也正是国际化沟通的桥梁。我国走向国际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对于英语的需求也尤为重要。经研究发现,3-6岁是孩子语言形成的最佳关键期,于是,学前教育中又多了一项重要的课程,就是英语。近几年,对于学前教育的要求升级,各大院校又开设了学前双语教育这一专业,用来满足之前空白的学前教育市场,而我很荣幸的学习了这一专业,这对于我以后的职业道路会有很大的发展。就我所在的城市济南来看,幼儿园群体越来越多,更多的私立双语幼儿园也相继崛起。即便这样,双语学前教育市场依旧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大多数家长愿意给孩子选择双语幼儿园,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每一个双语品牌的幼儿园不再局限于一所两所而成为了连锁。双语幼儿园的增加,直接关系到了英语幼儿教师的需求。因此,我觉得我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好,会有更多的机会。

  机会多并不意味着成功,更需要我们个人的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关于英语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我觉得英语幼儿教师首先有的就是良好的英语口语基础,幼儿英语的学习完全是靠模仿老师,如果老师的发音不准,就会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英语学习。其次就是有较强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我认为对于一个英语老师来说,不管自己的英语基础多么好,如果你不能教会孩子,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英语老师,要多掌握一些英语教学法来帮助你教会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沟通。再次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个性性格与对待孩子的爱心和童心。想要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交朋友。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在孩子的眼中老师的形象就是无比高大,是崇拜的对象。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并且还要有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当幼儿园英语老师的。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校主修的专业,应用英语主要是面向双语幼教,它不仅是对于英语的学习,而且还有关于幼教的课程。在英语方面我已经考出了职场英语资格证,完全可以满足幼儿英语老师所教的内容。在幼教方面我觉得这些课程中幼儿英语教学法对于我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园的孩子相对一般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纪小,没有任何的自制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向他们教授知识的难度要大一些,幼儿英语教学法这门课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游戏教会这些幼儿,用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助于他们学会新的知识。儿童心理学让我更快的进入孩子们的世界,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有利于我和孩子们的日常相处与沟通。而其他的教育学、儿童文学鉴赏、学前卫生学、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课程帮助我更好的任教,并且扩大了我的知识层面还能让孩子们能在我这里获得更多的西方知识。

  孩子在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发现有一些幼儿说话很清楚,语言流畅,普通话标准,而有一些幼儿说话含糊不清,不会说普通话,有甚者不说话不与他人交流,即便张口也是一两个字往外蹦。后来我发现那些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基本长期是与爸爸妈妈相处,而那些语言能力弱的孩子经常与爷爷奶奶这样年龄大的人相处。现在的父母基本是80后,注重孩子说普通话。而年龄相对较大的爷爷奶奶不太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在这一方面会有所欠缺。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就是靠模仿,幼儿老师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位领头人,所以要做好表率与榜样。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关于这一点,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语言方面我已经考出了普通话二级甲等的证书。

  我的性格比较外向,热情。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我能够主动与幼儿交流,更好的与幼儿成为朋友。孩子的世界是最纯净的,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喜欢孩子,与孩子在一起可以无忧无虑,远离勾心斗角的复杂职场。正所谓童言无忌,在孩子这里你可以听到最真实与最公正的声音,而我个人比较喜欢和简单的人与物相处,在幼儿园工作是我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比较符合我的个性。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耐心和责任心。当幼儿哭闹时,我可以一直哄着他讲道理,这可能跟我的好脾气有关吧。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幼儿的哭闹,这里与我的专业学习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责任心是尤为重要的,在给幼儿传授知识的同时,保证他们日常生活的安全与健康是首要的。

  开头也说了,选择幼儿英语老师这份职业与我有的另一个才艺优势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对于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多,个人才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肢体语言使用的频率是比较多的,而且需要老师在肢体上能够放开,尤其是碰上一些大型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需要孩子上台表演节目,这就要看老师的才艺细胞了,只有老师具备一定的才艺能力才能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我个人觉得自己在舞蹈和朗诵这些方面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有过三年的系统专业学习,给孩子排个节目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觉得自己最不足的地方就是经验的欠缺,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了,但我相信NO pain,no gain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多学习多多积累经验为自己的幼儿教师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与我的个人职业规划,现在我在幼儿园的职位是一位配班老师并且教英语和美术,我的近期目标是实习这一年中多学习多积累,顺利拿到大学毕业证,等到毕业后能够走向班主任的岗位,拥有属于自己的班级,同时在一年中边上班边自学学前教育,争取一次性考出幼儿教师资格证和编制进入公立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中主要任教英语老师,并推出自己的品牌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走向英语教研组长,然后一步步晋升。

  以上就是我为自己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表述,通过介绍幼教的市场前景,人才需求,需要的职业能力并且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比较,得出自己很是适合和喜欢这份职业,并为自己选择该岗位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近期与远期发展计划。

幼儿调查报告6

  姓名:

  学号:

  专业:教育管理专科

  教学班: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实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农村;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

  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

  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

  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反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去。

幼儿调查报告7

  一、幼儿园概述

  幼儿园,顾名思义是为幼儿设计的教育之所,主要对象是三到六周岁的儿童,为了使儿童身心、智力得到良好发展而进行幼儿园教育是很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对三到六周岁的幼儿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年龄特征,通过为幼儿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条件,提供各种活动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的上课方式,他强调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获得经验,以游戏为主,而不像小学呢样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

  幼儿园分日托和全托两种方式,前者是幼儿早晨有家长送托,下午接回;后者则是幼儿昼夜均生活在幼儿园内,只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由家长接回。其规模大小由班级多少来衡量,五个班以下为小型幼儿园,六到九个班为中型幼儿园,大型幼儿园则由九个班以上组成。

  二、幼儿园设计要求

  幼儿园因其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保教活动的独特方式,局限了其设计模式,最大差别就在于其设计应表达出“儿童化”、“绿化”、“美化”等要求。

  首先,为了避免外界的影响,幼儿园的主入口选择一定要尽量远离人流嘈杂的主干道。

  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都区别于成人,因此建筑设计中既要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健康发展,又要避免不利条件带来的危害。如,要保证足够面积的室外场地,以便让幼儿能获得阳光浴、光浴、水浴的锻炼,促进身心的发展;在建筑环境中还要提供多项体育运动设施和绿化,使儿童在游戏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另外,幼儿对外界感知能力很强,尤其是色彩,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也要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

  另外还要注意幼儿的尺度特点,从环境设计、建筑造型、空间形态,到窗台、踏步等细节都要设身处地考虑到这些都是为幼儿使用的。

  三、经典实例分析

  (一)xx第三幼儿园

  xx市第三幼儿园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园舍面积4486平方米,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设大中小及托儿所共十四个班。

  此幼儿园西、北两方向临城市道路,由于西面道路是主干道,所以主入口设在北面,次入口在西面,分南北教学楼,建筑总平面呈回字形,南北教学楼,西面是音体活动室,东北方向是教师办公室,西南面分布厨房,将中心设大面积绿化及器械游乐设施,并布置有沙坑、戏水池等供儿童玩耍,总平四周均是绿化。

  该幼儿园为全托制,故平面功能分区将四个班的活动室布局在一、二层,各班卧室集中设置在三层,有利夜间集中管理和安全,室内设计则充分考虑到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装饰。

  此幼儿园设施相对齐全,室外中心巨大游乐场地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的场地,丰富的楼面设计,温馨的活动室,趣味走廊等都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设多处小径,穿插在建筑四周,幼儿进入园中,经过主入口的晨检,由活动场小径进入教学楼,教学楼内设有活动室,卫生间及儿童宿舍,储衣间。教室则有主入口进到办公室,再到教学楼进行教育。后勤则通过次入口进行货物运送和垃圾输送等。

  空间由空旷的中心活动场地分散式向四周展开,室内外衔接自然。

  立面设计比例符合儿童自身角度要求,多处镂空的建筑造型给孩子开阔感,建筑形体、色彩的外在表现让孩子们获得亲切感。

  (二) xx幼儿园

  xx幼儿园坐落于盐城行政中心东侧,政府住宅小区—xx花园内。有大、中、小、托十七个班级,园舍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4500平方米,园所颇具简欧风格,外部通透开敞,内部相互连通,区域动静分明,空间收放有致,格调独特雅致。

  幼儿园主入口朝北,次入口虽也朝北,但两者拉开距离互不干扰。

  建筑主要居西北面,次入口处设杂物院,器械游戏场地和集中游戏场地设于南面,使儿童在游戏之中充分享受日光浴。

  幼儿园为四层,首层除了两个活动室,一个儿童浴室和衣帽间,其他均为服务空间或后勤空间,如入口处的传达室,晨检室,园长室,办公室等,另外,厨房,库房,贮藏间也在一层。

  二层三层则主要为儿童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儿童卧室,卫生间和教师办公室,音体活动室在二层,三层有一屋顶活动场地。第四层则为教具制作室资料兼会议室,办公室和一个多功能厅。

  建筑立面造型很丰富,墙面用粉红、白等暖色调装饰,部分墙面还画有各种启蒙意义的壁画,使儿童感觉到温馨、舒畅。

  另外,为了更好的激发儿童兴趣,使其健康发展,幼儿园还设有海底世界长廊,开心农场种植园等趣味性设施。

  四、实地调研分析

  我们小组调研了洛阳一拖七号幼儿园。

  七号幼儿园西、南两方向临路,主入口开在南向中间部分,次入口开在西北角,西南两面用栅栏围墙,基地总形状呈东西向宽的长方形,建筑部分在东侧,共四层,呈回字形分布,通过长廊联接,室外活动场地据西,西侧靠墙处是一占场地二分之一的绿化带,布置有三十米直跑道,沙坑、戏水池等,向东二分之一场地用橡胶地面,布置有器械游戏设施,广阔的空间加上良好的朝向给孩子们制造了健康成长的游戏氛围,并且充分享受到三浴。

  由主入口进入大厅兼展厅,展示有幼儿园模型和一些图书,并布置有花卉,大厅两侧则分布院长室,晨检室,传达室等服务型用房,音体室,舞蹈室,会议室分布在大厅右侧,左侧则是值班室和教师用卫生间。通过卫生间旁边的楼梯上到二楼。

  东侧建筑一层部分主要是厨房和贮藏室,通过廊子连接南北建筑,西侧是由建筑到活动场地的过渡。二三层通过空中连廊联接南北建筑。

  幼儿生活用房主要集中在北边建筑和南面二三四层,共有中小型班十二个,生活用房基本上由儿童卧室,教室,卫生间和贮藏室穿套式组合。幼儿学习累了可以到温馨的卧室进行休息,也可以很方便的出入卫生间。

  建筑造型通过圆拱与柱的结合使其表现亲切,自然,红蓝色的墙面也带给孩子们趣味感,儿童生活用房依据儿童心理布置墙面,装饰也很温馨。

  五、任务书设计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建筑设计专用周是为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地分析,培养我们审视和观察建筑的功能、流线、空间等能力,然后自己在已获得条件下进行建筑设计,提高我们的制图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

  二、设计内容、技术条件和要求

  幼儿园设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设计,因为其服务对象很特殊,是三到六周岁的幼儿,他们在身体心理方面都处在发育时期,而幼儿园为他们提供这个场所,因此,幼儿园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需求。

  这次幼儿园总建筑面积要求是 300平方米,包括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等三大类,。

  生活用房主要有儿童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贮藏间,还包括音体活动室等,其中,活动室,寝室,卫生间必须紧密联系,方便儿童的正常生活,活动室作为教育儿童的场所,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平面形状、比例及自然采光和通风,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有利于疏散,还应该注意好的学习环境和朝向,以便儿童学习的高效性,室内装修,墙面颜色也要尽可能满足儿童欣赏需求。

  服务用房主要有隔离室,晨检室,值班室,办公室,保健室等,这些用房属于服务性的,大部分为成人所用,也是儿童所必经的,如儿童每天都要接受晨检,保健室和隔离室也为儿童设计。由于服务用房功能要求,其位置应接近主入口处,同时与生活用房有一定的联系。

  供应用房有厨房部分和洗衣间等组成,主要解决儿童衣食问题,和生活用房可相对分离但也要有联系。

  另外,对于儿童而言,健康成长的最主要的方法不是学习,而是游戏,他们更多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这也是他们的心理所必需的,因此应该加强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的建设,如,为了使儿童充分得到三浴,室外活动场地应该有南向采光,并配备一些儿童游玩所必需的器械设施,还应布置最基本的儿童三十米直跑道,沙坑、戏水池等,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幼儿园,大面积的绿化是相当必需的。面积允许的话,还可设置花房,动物饲养舍等房间,使儿童全身心的接触自然,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

  建筑总平面应综合解决好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出入口,道路,绿化、卫生消防等问题,幼儿园是一个对静有相对需求的建筑场所,因此应合理选择主次入口,避免嘈杂的人流对其造成的影响。

幼儿调查报告8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幼儿园家庭教育调查总结报告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长江委幼儿园的孩子,共发放情况调查表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82.83%,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3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幼儿园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我园是委属机关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以接受调查的227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45.3%;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75.5%;另外,许多孩子的家庭中还有老人资助,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后能出人头地。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博士的约占总数的2.7%;父母亲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8.31%;父母亲是大专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3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4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市范围内上班,不用花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 “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 “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幼儿调查报告9

  具有阅读能力的幼儿求知欲旺盛,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将早期阅读纳入幼儿的语言培养目标中: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逐步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接触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文字等,初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等,这些目标都是对早期阅读的具体要求。从人的各种能力来说,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人们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各种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并以此为载体将知识迁移内化,提高综合能力。可以说,阅读能力与以后的成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要为幼儿筛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没有鉴别能力的幼儿来说,我们要为他们把好第一关。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图书。

  其次,要将早期阅读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不仅学习活动中可以加入早期阅读,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都可以渗透早期阅读。我们在教室里开辟了专门的和阅读区,因平时上课时间紧,我们就利用早饭前后的晨间早读、午饭后、散步的时间、区域活动等零碎的时间来进行幼儿的阅读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五的分享活动来分享,有的家长每周都给孩子订阅很多的绘本拿来幼儿园分享,教师也经常帮助孩子阅读,给孩子讲一讲,特别是书中孩子不好理解的地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渴望,又很好的融入了早期阅读的`内容。

  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读书,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幼儿兴趣。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竞猜阅读这一方法,告诉孩子故事的开头,让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故事情景阅读法,表演阅读法等也是常用的好办法。

  其次,要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幼儿的阅读习惯很差,每过几分钟就要换一本读书,并且没有爱护书本的意识,随意撕毁、破坏图书,没有正确取放图书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的看书,如不能将书倒置,按顺序看书,用大拇指和食指翻书,轻轻拿放书本,爱护书本等,这些对于成人来说也许不能算是一种能力,对孩子来说却是必须进行指导。教会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幼儿自主阅读的关键,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通过阅读认识社会,促进其社会化。

  三、家园合作,共同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读书的榜样。如果父母在闲暇时经常看看书,孩子不同程度的会对书产生兴趣。家长可利用这一契机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不仅能和孩子交流感情,也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很难一个人坚持看完一本书,但是如果有了父母的参与情况便不同了,孩子会充满兴趣的和父母一起讲故事念儿歌。

  其次,家长要认清误区,早期阅读并不等于识字。由于现有的教育制度及“望子成龙”的心态,不少父母将早期阅读完全等同于读写和识字,将早期阅读这一充满童趣的活动变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严重的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重点不是能读、写多少字和词,而是通过阅读中和成人的交流、自主的思考积累经验,促进孩子想象力、思考力和探究精神的发展。所以,家长在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时,一定要认清误区,让孩子始终用在愉快的阅读环境中自主学习,成功的钥匙就在你手里。

幼儿调查报告10

  一、概念界定

  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

  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区,幼儿园积极的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

  3) 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5]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

  4) 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秦志敏、杨凤芹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计划的实施,各家庭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同时,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家长考虑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知识,以期为儿童未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长的教育功利性和狭隘性。

  5) 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20xx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但是,相比国外的幼儿教育师资而言,我国在教师资格申请的严格性、教师资格证的多样化、教师职后培训保障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教师资格申请的学历规格上,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基本学历即可申请,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应地将教师资格考试即可申请。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幼儿教师的“国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需求。

  四、 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

  3) 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赵月娥在关于幼小衔接解决策略中提到,幼儿园应该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科学制定儿童入学初期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述评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xx(9)

  [3]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xx(10)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xx(7)

  [5]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90

  [6]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xx(4)

  [7]刘东.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

  [8]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xx

  [9]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xx(11)

  [10]程诗杰. “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xx(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xx(1)

  [12]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xx(20)

  [1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xx(27)

  [14]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xx(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2)

  [16]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xx(6)

  [17]王声平.幼小衔接研究评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xx(1):61-66.

  [18]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xx(13)

  [19]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

  [20]杨凤芹.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xx(6)

  [21]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J].教育导刊.20xx(4)

幼儿调查报告11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 调查项目及范围

  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幼儿的教学课程结构内容。幼儿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几个方面。其中观察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为首要之重,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理论决定实践。调查的对象范围是我区16所学校的学前班,我区属白塔幼儿园,蓝天幼儿园及慧枫幼儿园、水塔幼儿园等几所大型的私立幼儿园。开学以来共听了10节幼儿教师的课,同时为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提高整合课程的技能,我听了小学英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43节。由于这次是先听小学课,历时一个月,接着听幼儿园课,后来由于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儿园没有走到,这将作为我今后的工作量。作为新教研员,刚刚从事这项工作,谈不上调研报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领导们参考

  二 、 调查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幼儿教育教学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幼教新《纲要》而服务。

  三 、 过程分析

  幼教教学状况:

  1、教学内容分为生活、学习、游戏、环境、运动,贯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四个幼儿教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和个性幼儿探究的特点和规律在共性当中也有其个性。

  2、教学结构: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

  3、目标:转变观念,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师幼关系中,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与适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观察,我区幼儿教师积极性比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吸取精华,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对话与分享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理解幼儿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为,推动幼儿按他们的逻辑与方式进行适当的探索。如在蓝天幼儿园卫敏教师“能干的小手”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学习经验,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并培养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做的自豪感,围绕小手这一知识点,通过儿歌、游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小手的作用。通过让幼儿动手制作,教师适时鼓励、及时评价、增强了孩子爱劳动的意识,从而使幼儿更加爱护小手,通过让幼儿欣赏手印画,感受手印画的美丽,激发起动手印画的兴趣,展示作品时,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由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整个教学活动里,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随着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在我区幼儿园得到实施的同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新型关系较为突出,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斜,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和快乐。如在白塔幼儿园金洋“我爱洗澡”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对话与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身体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随音乐舞蹈,让幼儿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从中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时间证实了幼教新《纲要》中的幼儿“探究性、学习”确实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1、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看到一些问题,目前我区幼儿园部分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教师的惰性。因为幼教新《纲要》阐述的特别明白,而且他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展示、去创造。

  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部分教师不注重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幼儿的反映作出灵活的设计和处理,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关节”这一课中,教师只注重教材,一节课从头到脚把所有的关节都教授出来,结果幼儿消化不了,把膝关节指成了肩关节,闹出了笑话。对这节课我进行反思,觉得对幼儿来说一节课所要教的知识多少要根据幼儿的课堂反映效果进行适当灵活的调整。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性而无趣味性,其实幼儿在做各种各样游戏活动时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你身体哪一部位在动,幼儿会很容易找出来,但要如果让他把名称说出来就比较难了。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把各个关节名称谱于幼儿熟悉的优美乐曲中或编成顺口的儿歌,如:“腕关节,腕关节动动你的手;肩关节肩关节,晃晃你的肩”,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把知识渗透在各种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以巩固和创新,这样使幼儿缩短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的浪花,使他们爱学,会学和富于创造力。

  2、幼儿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避免赶热闹的现象。

  如训练幼儿进行珠心算,这种集中时间训练出来的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靠牺牲幼儿大量游戏、活动时间换来的去渐渐被遗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把珠心算视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觉得在对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有效性,把儿童的头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3、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地把家长调动起来,成立如“母亲沙龙”等形式的家长组织,由幼儿园主办,面向家长,以座谈、讲座、娱乐游戏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不定期发行小刊物,内容可以是交流各种有关育儿知识、信息、营养、生活常识,探讨家庭教育的内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教师与家庭彼此沟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在园时的情况,力求对孩子的教育观点,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识,这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和幼儿园相比,我区学前班相对要差一些。

  我区16所学校,共20个学前班,部分在职幼儿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部分教师是外聘教师,从整体上来看,学校对学前教育还不够重视,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内容单一,忽视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创造性作为整体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衔接上出现了断轨现象。因此很多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浪费时间,因为教的很多是重复知识,上一年之后,教师还要重新教,这样再学时,孩子就无兴趣、无新鲜感了,或者觉得知识简单,就会养成骄傲,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这与当前幼儿教育《新纲要》和小学基础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

幼儿调查报告12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研对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研方法:

  谈话法

  三、调研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研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幼儿调查报告13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核心是课程。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映。在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场?”“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的旗帜。在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守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带来很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自然、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刻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守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的力度。

  刻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刻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与建设中去。

幼儿调查报告14

  一、调查背景及过程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探究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为能详细了解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本班幼儿心理,培养孩子从小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课题小组得到班级家长的配合,通过问卷的形式让家长也知道注意在家里观察幼儿的倾听情况,也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心理,为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共同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我们中五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23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倾听习惯方面、理解与反应方面和您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三个部分来调查的。

  (一)倾听习惯方面:

  1. 87%的孩子当您叫孩子名字时,能立即作出反应,13%的孩子未能够立即作出反应。

  2. 45%的孩子能在交流时自始自终的专心倾听,而55%的孩子不能做到。

  3. 87%的孩子虽有分散但尚能主动继续听,13%的孩子注意力分散了,不在注意倾听家长的讲话。

  4. 67%的孩子不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有33%孩子这么做。

  (二)理解与反应方面:

  1. 选择A立即按要求去做的`孩子有55%,选择B需要再重复一遍再去做的孩子45%。

  2.选择A能讲述故事简单内容的孩子71%,选择听多遍故事能记住故事内容的孩子29%。

  3.选择A他每次都会当天告诉您的孩子97%,选择B过几天告诉您的孩子3%。

  (三)您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请填写)

  在本道题中,家长都认真填写了自己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

  有以下几类:

  类型一:

  1.使环境尽可能有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2.给孩子讲的故事要新奇有趣。

  3.及时强化孩子长时间的倾听能力。

  类型二:

  1.家长应学会耐心的倾听孩子说话,做个好榜样。

  2.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习惯将自己的事情讲给您听。

  3.每天在睡前给孩子讲爱听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

  类型三:

  1.请老师在活动时多关注孩子,对不良倾听习惯及时给予纠正。

  2.尽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给予鼓励,少一些训斥。

  类型四:

  1.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这样才有可能学会倾听。

  2.平时多做些能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和游戏。

  类型五:

  1.尊重孩子话语权,孩子倾诉时家长要认真倾听为孩子做榜样。

  2.多花点时间与孩子们交流,多鼓励少指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大六班的倾听习惯是少数孩子存在的现象,表现为:

  1.有在教学活动中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抠抠弄弄,玩玩,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方柯棋、袁千城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

  2. 还有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们班的樊书豪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3. 有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幼儿课堂上举手踊跃, “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答非所问。

  四、调整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也有的幼儿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幼儿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课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幼儿的发言:有的是幼儿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幼儿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幼儿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幼儿,让其他幼儿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

  (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幼儿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的配合,注重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幼儿调查报告15

  在强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系统办幼儿园纷纷撤并,xx市三区由19xx年的82家锐减至19xx年的56家,目前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可是,xx市商业幼儿园,却如一叶小舟,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搏击风浪,越办越兴旺。商幼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xx市商业幼儿园创立于xx年,目前共有16个班级560名幼儿,60名教职工,是xx市享有一定声誉、规模最大的一级幼儿园。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商幼的经费一直由xx市商业局下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商业局的部署,商幼于19xx年春季开始,向自收收支的办园形式过渡。在商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商幼以与幼儿家长所在单位联合办园的形式筹措教育经费,19xx年联办费为每人500元,19xx年增至xx元,生源仍供不应求。为什么商幼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商幼在转换办园机制的同时,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水平。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定职定岗,优化保教队伍优化队伍的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开始。原来正副园长全部脱产;改革后,只有园长一人脱产,两名副园长兼职,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满负荷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园领导对管理的幅度与层次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经过园长的挑选,调整了年级组长、职能部门领导等中层骨干。原来许多由园长直接安排的事情,现在由中层负责处理,使园长摆脱日常琐事,腾出更多精力考虑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对教职工根据岗位分配,实行聘任制。各班教师由中层干部聘用,并调一名教师和两名职员充实保育员队伍,现在保育员全部由正式职工担任,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能更好地实行保教结合。园里有一名教师因无人聘用自动下岗,最后离岗出园。

  二、锐意进取,严格园纪园规

  首先,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师的职务聘任中。有一个青年教师,教学业务不错,但责任心不强,经过园领导多次教育帮助,进步不大,经过慎重研究,园长解聘其一级教师职务。此举在全园引起强烈反响,园领导就此组织全体教师大讨论,指出工作责任心在某种意义上比技能技巧更重要。经过讨论,明辨是非,使大家心服口服。解聘一个,教育一大批。从此,园内基本上杜绝了敷衍塞责的现象。

  其次,商幼还规定,带班时间禁止接打私人电话,不做与带班无关的事情。若有违纪,少则扣当月奖金,多则学期考评不合格,取消年终奖金。教职工对幼儿的安全问题,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格防范,幼儿事故率大大降低,幼儿事故率均为零。对于一个有5印名幼儿的大园来说,零的记录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三、保教结合,提供优质服务

  1.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家长接送商业系统工作时间早晚相差很大,构成家长接送孩子的一大难题。商幼规定早班6点45分上班,晚班到幼儿接完为止。虽然教师们牺牲了许多早晚时间,但却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赢得了家长的感激之心。

  2.搞好餐点供应,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在园时间长,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避免体弱多病耽误家长工作,商幼狠抓伙食管理。他们不但使孩子吃得好,吃得全面,而且收取的餐点费在xx市幼儿园中最低,现在为每人每天2.30元。商幼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把2.30元划分为餐费1.65元、点费0.65元,分别核算,专人管理;其次食堂伙食教师和幼儿严格分开,账务单独核算;第三,每月一次行政、后勤、教师、保育四方联席会议,加强对食堂的监督。据商业局工会调查,98%以上家长对商幼的伙食感到十分满意。xx市妇儿医院对部分幼儿体检后指出,商幼孩子生长发育、营养状况都比较好。

  3.改进医务工作,提高幼儿出勤率商幼有专职医务人员2名,他们在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同时,加强对病患幼儿的护理工作。首先,医务室随时接收幼儿的吃药、打针任务,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打针,他们都不厌其烦。其次,医务室设有专门床位,孩子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是一个电话叫家长接走完事,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处理后领回班级,医生与教师密切联系,注意病情,基本上使幼儿不回家。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些小病痛,送医院很费时间,还是领到幼儿园放心,商业局工会曾作过调查,商幼的家长因孩子生病而缺勤的只有2%,而商幼孩子的出勤率高达97%。

  19xx年,商幼联办费收入56万元,托幼费24万元,除了工资、医药费、公务费等开支和10万元基建维修、教玩具添置经费外,盈余近20万元,扣除“库存金额”,有10余万元用于改善教职工福利,教职工年工资和福利总收入人均近xx万元。

  实行自收自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幼教工作面向市场的大胆尝试。商幼通过转换机制,以优质服务取胜,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教职工待遇不断改善,由此调动了大家进一步做好保教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循环,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商幼的`改革为系统办幼儿园走出困境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1)转换办园机制,主动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这是系统办幼儿园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由之路。商幼选择了自收自支的办园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他幼儿园也应从实际出发,逐渐从主办单位分离出来,实行“断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主管部门领导重视,这是系统办幼儿园求生存、促发展的可靠保证。据统计,xx市商业局1992年补贴给商幼35万元,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局领导并没有把幼儿园当作包袱,一甩了之,而是主动地帮助他们进行改革。自收自支的政策出台后,他们多次向下属公司宣传“谁受益,谁负担”的道理,使商幼能顺利征收联办费。平时商幼碰到一些困难,他们也主动帮助解决。

  (3)提高保教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这是系统办幼儿园求生存、促发展的关键所在。商幼能顺利转换办园机制,而且越办越兴旺,这与商幼保教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是分不开的。实行自收自支后,商幼更是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做足文章,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解决后顾之忧,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获得了家长所在单位的好评。

【幼儿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调查报告09-10

幼儿园安全调查报告06-26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04-20

幼儿园安全调查报告7篇03-14

调查报告03-04

精选的调查报告02-18

经营调查报告09-28

学风调查报告11-11

森林调查报告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