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调查报告
- 相关推荐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方式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成绩越来越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学习品质也愈来愈不如从前,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吃苦精神,自理能力差,在教学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品质,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取得一时的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就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学生就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越是包办代替。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可以说,现在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离开教师的管理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的。不仅如此,即使教师在场,大多数学生也难以潜心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行为能力,这些不同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差别。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方式,从而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今后学习的需要,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客观的调查。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及对象
20xx年10月8日-----30日,我对全校
五、六年级6个班29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98张。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我可以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学习的独立性仍需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学生课前预习时是独立进行的,72%的学生对知识喜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解决或听老师引导。这些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已摆脱了依赖性,树立了“我能学”的自信。但是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人人具备的,所以这些数据离我们所期待的百分之百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学习的主动性需加强。
虽然多数同学有“我能学”的良好独立性,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我要学”的主动性,请看下列一组数据:
在我调查的298名学生中:
1、预习时能主动去搜集资料的仅有42人,占总数的14.1%。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基本上是不知道搜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是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这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平时加强正确的引导。
2、预习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想办法解决的也只有91人,占总数的30.5%。其中卞宇平同学就说:“我也实在不知道如何解决疑难。”钟燕说:“明天老师讲解时我认真听就是了。”可见,学生的依赖性太强,不肯动脑筋去获取真知。
3、课堂学习时,能主动举手发言的只有80人,占总数的26.8%。课间交谈时,成绩中等的张涛说:“我从一年级到现在都很少发言。”其实他是从小没有形成爱发言的习惯。刘聪说:“我怕说错了同学、老师会笑我。”他是不自信,考虑得太多了,其实完全没有这种必要。
4、课堂能主动找同学合作学习的只有108人,占总数的36.2%,我时常会看到总有一些人坐在那儿发呆,或看着他人说,似乎合作交流与自己无关。
5、平时,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人请教的有147人,占总数的49.3%。有些人就认为,难的、重要的问题老师肯定会认真分析并加以强调的,这是一种坐等答案,不劳而获的心态。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而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其获得知识,促
(三)探究精神需增强:
调查发现,关于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问题中,只有一个令我们较为欣慰的数据,即有76%的同学敢于否定课本知识,敢于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而其它数据却反映出大多数同学的探究精神得增强:
1、预习时,能去理解课文内容的只有112人,占总数的37.6%。例如王一平同学就说:“我自己理解的不一定对,还是听老师讲解好。”这种想法完全错误,殊不知如果先通过自己理解再经老师讲解就能得到更深刻的印象,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对不懂的问题能向人请教的有148人,占总数的49.7%。
3、课堂上,喜欢提问题的同学仅135人,占总数的45.3%。其实,学问,学问,没有问就没有丰富的学识。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那种只听、记、写,而从来不提问的学生是难有大作为的。
4、课后,能和同学或家人讨论所学知识的有151人,占总数的50.7%。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主动式学习
主动式学习即“自能型”学习,具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课堂内外,都能积极去思索,多方去寻求答案,重视学习的独特体验。但是这种学生毕竟很少。
2、遵从式学习:
遵从式学习也称“作业型”学习。具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有两种情况:有的学生学习自觉刻苦,很想能在学海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具备了主动探究的意识,然而不懂得怎样探究,无法与同学深入合作,因而只能按照老师的引导去做,无法有自己的独特性学习。有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不爱动脑,不愿去自主探究,与人合作也不愿意深入进行,因而学习也只能停留在遵从师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处在这一学习方式的学生较多。
3、被动式学习
被动式学习,也称为“基础型”学习。一些同学由于知识上的缺陷,学习处在被动状态,无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深入学习,因而只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较被动地去学习灵活的知识。
四、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让学生能全面地、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成长的土壤就是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发言,学会总结。
3、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并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课堂教学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索,大胆想象,敢说敢议,勇于探究,勇于实践。并做到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
总之,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学习方式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习兴趣调查报告05-28
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11-20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10-04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12-12
中学生学习调查报告10-09
小学生学习调查报告06-14
大学生学习的调查报告07-12
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范文12-01
小学学习习惯调查报告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