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

时间:2023-01-06 19:23:41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1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四、培训内容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 Studio)

  五、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七、培训原则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八、培训成果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2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设计,合理统筹。

  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二)整校考核,重在应用。

  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要统筹全校各项工作,要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考核内容

  (一)教师能力提升领城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个微能力点中选取10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3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25+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A1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在学校选取的10个微能力点中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确定B2为第三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40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学校分两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二)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考核实施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是指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4、采取分学科研修:语文组组长刘丽娜;数学组组长于泳波;英语组组长马洪艳;理化生组组长朱立东;政史地组组长田雯佳

  五、考核管理

  1、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统一组织全校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两个等次。

  2、对于未取得信息技术2.0工程提升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评职晋级。优秀学员在评职晋级总分中加1分,优秀教研组组长总分加2分(组员优秀率达到20%及以上),非优秀教研组组长(取得合格证书)总分加1分。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朱红庄领衔,主管校长郑勇佳、教导主任王国印、工会主席程显波、教师呼斯楞、程卓璇组成的考核团队,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考核。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3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三、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4

  一、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

  自我分析: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运的很少,参见这次国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一般,只有少数班配置了白板,安装了实物投影仪。这在农村小学中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信息化资源库还没有建立。

  二、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总目标:力争获得优秀学员,完成此次培训。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行动计划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做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紧,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每个教师学习。抽取零散的时间,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很是期待。

  四、研修的具体途径: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者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2、我校特岗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会多向他们请教。

  3、充分利用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多请教、勤沟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载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5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实施目标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xx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20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20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3、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6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指导思想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1、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2、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3、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7

  今年,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我十分高兴。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而且还能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打算下功夫学好培训的所有课程内容,真正学到一些信息技术,学以致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用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启迪学生,使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学习目标:

  认真学习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按考核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作业任务,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训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把信息技术与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技术服务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习任务:

  学习所有推荐的选修和必修课程,对部分课程进行反复学习,摸索研究,争取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一个大提升。

  三、学习措施: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学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能力。

  4、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每天先看课,边学边实践练习。如果这样不行,先通览课程一遍,明确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同行。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计划范文(通用7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转变思想,积极行动。

  我们知道,不论学习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付诸行动。所以我首先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自觉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以一带五”活动。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五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是绝对应该积极参加的。我准备珍惜每一次的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哪怕是运用WORD打印一两道习题,一两篇心得体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几幅幻灯片。刚起头,重要的不是你一口气要学会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学,要不断用,要有进步,要有提高,否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便“欲速则不达”,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计划,相信在计划的帮助下,在学校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我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本领会一日比一日增强,自己的教学实效也会一日比一日提高。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8

  一、考核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四、考核要素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五、考核内容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六、考核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七、考核方式: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八、考核结果及运用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九、考核管理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十、项目小组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9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xx—20xx年)》(教师〔20xx〕2号)的文件精神,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结合县的实际情况,现就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做好整体规划

  我县现有各类学校26所,其中普通中学8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独立初中6所)、中职学校1所、小学12所、幼儿园4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37个教学点。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职工1483人,其中中学教师684人,小学教师670人,幼儿园教师94人,其它事业单位35人。此外,临聘人员543人,其中:代课教师226人。教师基本上都已参与了提升工程1。0的项目学习,初步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并可以应用于平日教育教学活动,但层次水平有所区别。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相对完备,大多数学校处于多媒体环境,部分学校处于混合式环境,少数学校为智慧教学环境。依据现有实际情况,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将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实施,确保在20xx年前以整校推进的模式完成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提升工程2、0培训与能力考核这一目标。根据省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整体安排,20xx年提升工程2、0项目启动年,完成首批示范校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通过示范校先行先试,探路子、建模子;20xx年完成全县其余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

  (二)探索培训机制

  建立“全县统筹、各校负责、培训助力、学校自主、全员参与”五位一体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校长牵头,自主研修,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研修计划,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打造培训团队

  整合区域内的培训、教研、电教、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专兼职培训、测评团队。各个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应团队,为顺利开展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四)做好帮扶工作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薄弱的学校、乡村教师,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培训方式;发挥县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作用,探索名师远程课堂,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整体提升县信息化管理、教学能力。

  (五)保障服务体系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依据《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优化培训指导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议,资源共享;变革评价方式,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长领衔、学科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织学校的管理团队参加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

  (二)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

  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专职培训教师、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进入培训指导团队,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导团队。依托教师培训机构课程资源,采用专题研修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遴选指导团队参加专项培训。指导团队要探索“互联网+教研”的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三)实现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充分发挥教研作用

  各学校要围绕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建校级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团队,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互联网+教研”、公益直播课堂等活动。学校要确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的类别和数量,组织开展多元评价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监测结果记入教师继续教学分档案。

  教研组长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是带动教研组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组织者。教研组长根据学校制定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组织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努力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引领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利用片区教研交流活动,带动区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借助片区教研、大集备等形式,采取“龙头校”牵头的形式,加强教学共同体建设。带动区域内各校的共同发展,使信息技术薄弱校有法可循,有样可学,有人来帮。

  (五)做好指导与测评工作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评指标》围绕组织领导、基本条件、培训业务、应用技能、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测评;注重课堂教学、现场说课、网络作品等成果的评价与选拔。按照测评方案,采用学校测评与专家(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管理。

  制定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指导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二)明确主体责任

  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中小学校是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围绕目标和规划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建立主动应用机制

  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以及规划本县(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等。

  (四)做好监管评估

  教育局将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导体系。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10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研修目标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 12 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