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时间:2024-03-25 08:00:10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1

  一、情况分析

  本班有部分幼儿已经度过一年的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常规,可是还有一部分幼儿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对这些不是很掌握,对于一日生活常规比较混乱,不能与同伴友好交往,我们针对幼儿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实现对幼儿社会情感、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饿异同。

  2、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3、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社区设施,初步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或承认交往时,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和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鼓励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学会克服困难,鼓励幼儿坚持有始有终的做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

  三、教育措施

  1、关注在生活中的学习原则,通过现实生活开展教育活动,在生活中渗透各领域的教育。从特定的幼儿园实际出发,努力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相适应。

  2、社会领域与其他课程领域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尤其是要从幼儿认识发展的特点出发,保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标:

  1、懂得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安全。

  2、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丰富社会安全知识。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课前听过《小兔乖乖》的动画片,玩过《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

  2、物质准备:大灰狼头饰一个,兔妈妈头饰一个,安全常识视频,安全常识图片若干,《小鬼当家》大图表。

  三、活动过程:

  (一)以音乐游戏进行情境导入

  幼儿分角色玩《小兔乖乖》音乐游戏,展开安全话题。

  师:刚才你们玩了《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我要问一问小兔子们,你们为什么不给大灰狼开门呢?

  (二)通过观看安全常识视频预测事件情节

  师:有个小朋友叫丢丢,他自己在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做的?

  1、播放前半段视频

  提问:

  这个人丢丢认不认识?

  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播放视频后半段

  验证:这个人丢丢认不认识?

  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提问:请小朋友们帮丢丢想办法,再遇到这种事应该怎么做?

  教师汇总幼儿的'分析各种办法并进行总结:

  当有陌生人打来电话时,可以把要说的事情记下来,不能让陌生人知道家里就你自己,不要告诉他自己家的住址,也不要让他到家中来。

  (三)寻找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学习表格、图示的归纳法

  师:丢丢问了,如果一个人在家,还有什么危险的事是不能做的?哪个小朋友能告诉他?(幼儿说,老师在图表中进行归纳。)

  (四)观察分析图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观察分析图片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丢丢终于知道以后一个人在家什么不该做的了,真是要谢谢你们,今天赵老师还带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那样做对还是不对。然后再给你旁边的小伙伴讲一讲。

  2、找个别幼儿讲一讲图片内容,以此丰富孩子的社会安全知识。

  (五)延伸环节:认识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图,这就是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的标志,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3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71—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将游戏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想象、探索和智慧,是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让游戏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对社会领域活动的兴趣。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幼儿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更多的关注。因此,在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便达到更好的进行教学效果。如:根据社会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在中班社会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中,教师布置了一个树林的环境,在环境中,藏了好多毛绒玩具。先让孩子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然后让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到树林里找找看。在活动中,幼儿跃跃欲试,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通过游戏,不但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又能适合不同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会为了参与游戏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摆脱了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是放松的,他们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也敢于大胆表现,大胆想象,并进行实践,从而喜欢参与幼儿园的社会活动,大大提高了社会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游戏情景,调动幼儿对社会领域活动的积极性。

  情景创设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幼儿能很快进入社会活动的情境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游戏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例如:小班社会活动“我不乱扔东西”。教师将活动场地布置成一个凌乱的塔格叔叔的家(有卧室、衣帽间、卫生间、客厅)。幼儿以到塔格叔叔家做客的角色,在《我爱我家》乐曲中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以旁白的身份解说塔格叔叔的一天丢三落四的生活,幼儿则以客人的身份参观塔格叔叔的家,帮助粗心的塔格叔叔整理房间。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情绪达到了高潮且体验着帮助别人的快乐。在这个案例中,正因为教师精心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活动情景,将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的乱扔东西的行为巧妙运用,将情境激励和情境展示相结合,使幼儿因情入境、情景交融、自主表现、激励展示。整个活动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达到了最好的学习状态,更快捷地实现丰富幼儿社会认知及促进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的目标。

  三、用游戏形式使幼儿成为社会领域活动的主导者。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活动教学时,教师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促进幼儿认知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社会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些要求完全渗透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活动完全做到游戏化。因此,教师要事前了解活动的过程,设计好活动的内容,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感知活动贯穿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如:幼儿期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定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资源,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丰富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中班社会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中,运用游戏贯穿,首先让全体幼儿与小动物捉迷藏,然后让孩子们观看《动物帮助我们》的PPT,使幼儿体验动物如何帮助我们的,动物是怎样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接着请四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以小动物没有食物,没有住处的请求方式,请其他小朋友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应该怎样来帮助小动物,最后请幼儿用行动来帮助“动物好朋友”做事情,为小动物准备食物,为小动物盖房子等。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上自己的想象,很快进入角色,再现他们所见到的事情,使幼儿亲身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和积极情感。

  四、让幼儿在做中学,注重操作活动的游戏化。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4

  一、班级情况分析: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幼儿是好模仿的。”那中班的孩子在好模仿的同时,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尽可能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导向,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中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发展实际,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并创设幼儿展示的机会;另外中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有所增强,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二、教育目标:

  1、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样,接受和喜欢自己的长相。

  2、知道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能感受、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很快适应。

  4、对劳动有兴趣,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加各种活动。

  5、愿意和父母家人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懂得集体活动中的基本礼仪。

  6、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

  7、知道要保护我们的环境,抽烟有害人体健康,劝戒周围人群不抽烟。

  8、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交谈、说话,不随意插嘴。

  9、认识并尊重国旗,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

  10、在节日活动体验节目的欢乐气氛,能用绘画、制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

  11、认识并喜欢家乡的风景名胜,知道家乡的主要特征。

  12、知道垃圾会给地球造成危害,理解废物利用的价值,不乱扔垃圾。

  三、具体措施:

  1、教育中可以以随机教育为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餐前活动时间,让幼儿倾听一些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小故事。

  2、创设情景,让孩子亲身体验,判断对错,最终达到让孩子获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3、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了解他们独特的一面,并创设机会让幼儿有展示的可能。

  4、帮助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上,分辨各种情绪,了解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学习“移情”。

  5、通过情境性的练习,让幼儿切身感受各种情绪体验,提高对情绪辨别的敏感性和行为的针对性。

  6、知道森林与人类生活分不开,知道我们的空气与森林分不开。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7、采用值日生的方式为他们创设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8、用“以强带弱”和“委托任务”的方式,提高幼儿参与服务、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9、通过角色扮演、戏剧活动的方式增加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或模仿别人互动的机会,通过经常的练习,改善其人际关系。

  10、通过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用废旧物品装饰我们的活动室。

  11、幼儿在玩玩具中经常会发生争吵或打闹,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让孩子们懂得解决矛盾的方法及一起游戏的规则和作用,学会交往,同时教育幼儿懂礼貌,并创造机会训练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12、每月开展一次“大帮小”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班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得到的快乐。

  13、以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会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谦让。

  14、以轮流当小小升旗手的形式,在每次升旗仪式后讲讲最近的国家大事,介绍简单的奥运知识,帮助幼儿尊重国旗,以及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15、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资料等,通过社会实践、故事讲述等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5

  一、树立明确的知道思想

  《纲要》再三强调让幼儿主动活动,健康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尊重主体、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然而日常生活中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却司空见惯,值得我们反思。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在幼儿的整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我们还重视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我们不仅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本着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我园于本学期购置了大量的幼儿可选择的活动器材,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爱心教育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完成,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幼儿尊重、关爱长辈,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社会活动计划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愿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具体措施:

  (1)鼓励幼儿多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活动的乐趣。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他人的爱,初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亲人和他人给予的关爱。

  (3)采用先试后导的方法,尊重和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接受他们的表现方式,再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自我表达、人际交流的乐趣,获得情感需要的满足。积极鼓励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理解同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

  (4)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人,愿意为班集体做事,感受集体生活的愉快。

  (5)引导幼儿了解纸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节约用纸的意义,在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物品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6)尊重、关爱每个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情绪、情感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幼儿,同时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以此为突破口,与内向孤僻的幼儿进行交流,从而引导那些幼儿改变原有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7)引导幼儿爱护班级和幼儿园的各种物品,关注社区环境,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8)引导幼儿了解我国几个少数民族典型的民俗风情,教育幼儿热爱并尊重少数民族。

  (9)通过多种活动,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关注家乡的变化,知道家乡的人文景观和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10)在集体和自由交往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和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1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知道相互谦让会给大家带来好心情。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6

  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去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呢?下面,我想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

  1、在游戏化的教学中,使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同伴交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培养幼儿正确交往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用DV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利用晨起、餐后为幼儿播放录像片段,引导幼儿对画面的内容进行自由交谈,引发其自身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教师也要对幼儿出现的良好交往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习并强化友好交往行为,如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学会等待、商量、轮流、谦虚、诚实等交往的技能,以及敢于道歉的勇气。久而久之,幼儿掌握了这些交往的技能和品德后,就能减少交往中的冲突和障碍,就能感受到被接纳的自豪感和交往中的快乐。

  (2)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以教育活动为主要途径,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学习如何交往。如在语言活动中,礼貌“魔力词”的学习,幼儿可在角色扮演中习得;体育活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摆脱自我为中心,学习合作、谦让、分享。角色的扮演、特定的情境等使幼儿能辨别、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使其交往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2、努力创造机会,丰富幼儿交往的体验

  (1)开展专题活动。所谓主题活动,就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开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它强调问题的产生,知识的分享,也为师幼间提供了一个宽松的互动平台。为了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我们鼓励幼儿在专题活动进行到高潮的时候,邀请邻班幼儿到班级参观游戏,鼓励幼儿将主题活动中的趣事介绍给新朋友,或将主题中产生的好玩的游戏与他人分享,幼儿在活动中,会获得大量愉快的交往体验与分享的快乐。

  (2)举办分享派对。每天,班级里在某一固定时间(1小时内)里开展分享派对。教师鼓励幼儿将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相互交换游戏,学会和遵循制定的交换游戏规则,包括如何文明有礼地向他人“借”玩具、如何对待他人心爱的玩具等。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分享的体会,如说说你和小伙伴怎样玩,你把玩具借给谁了等。随着分享次数的增加,经验也就随机增加,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悦心情,激发幼儿自主交往的情感。

  (3)开展播音员的小游戏。通过让幼儿到邻班检查人数,并进行现场播音,活动能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激发孩子乐于交往的能力,感受交往的快乐。

  3、实施家园共育,巩固幼儿交往的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网络互动平台等途径,使家长了解自己小孩在社会交往中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与家长达成一致的目标。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一试:

  (1)榜样效应。因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身边的父母是如何待人接物,所以家长的行为对幼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孩子的榜样。

  (2)亲子阅读。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有关社会交往方面的书籍,而且陪同幼儿一起阅读。如《贝贝熊系列丛书》《小熊宝宝》《玛蒂娜》等,都是不错的书籍。家长在阅读中应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交往的方法,懂得体谅、关心同伴,形成良好的交往意识。

  (3)幼儿才艺展示。利用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大家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产生被接纳的自豪感,从而乐于交往。

  (4)开展定期家庭活动。幼儿园里的伙伴定期相互串门,鼓励幼儿争当文明的小主人或小客人,如热情待人,与伙伴分享食物、玩具等。可能,一开始幼儿表现较羞涩,家长应用语言鼓励,陪同幼儿,待幼儿适应后再慢慢抽离。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进步,巩固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7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提出将“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并明确了“社会”范畴的教育目标以及指导要点。社会领域课程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品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为目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在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离不开用数学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为人的社会交往服务的。

  一、数学与社会

  (1)数学来源社会。数学产生于人类的实际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数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社会的工具。数学是社会国际化的工具,用规定的社会语言符号来表示,达到社会通用的效果。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人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数学来源于现实社会,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充满了数、量、形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从《指南》中的指导性的论述中得知,社会生活包含着数学,空间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的指导,数学教育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开的,也是人类交往的需要。数学教育离开社会生活,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2)社会需要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全部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知识和工具。《纲要》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某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幼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社会交往的需要。比如: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学写数字,让幼儿统计家里或幼儿园物品的数量,这样既练习了数字、学会计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练习了较抽象的统计,又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二、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相辅相成

  (1)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学习情境。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社会为依据,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幼儿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现实是幼儿园学科知识选择的重要依据。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各类知识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而数学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反映现实世界的规律,并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服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让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方向指引,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丰富经验支持。莱夫和温格提出认知与学习的情境性能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就要不断地为孩子创设情境,在情境学习中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教育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一是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相结合。如排队时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吃饭时,请小朋友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等是幼儿在自身的各种日常生活中学习辨别方位。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超市购物”主题的系列活动中,认识10元以内的钱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运用有关加减、组成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如创设“银行”的模拟生活情境,儿童练习点数物体,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数量以及学习实物与数点的一一对应。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感性的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具体化。

  (2)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提供操作交往机会。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充分操作的基础上。“操作式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数概念的建构。在教师预设好的环境下,幼儿产生了交往、交流的需求,在活动中互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大班数学活动《小猴请客》,通过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幼儿既学会了数的加减运算,在请客的过程中学会礼貌用语,学会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

  三、幼儿园社会活动与数学教育融合的策略

  (1)社会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现今,幼儿园教育以主题活动为基本线索,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使主题活动能与数学学习结合的活动,依据幼儿学习数学与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在主题的指导下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样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

  (2)社会教育活动情景学习与数学教育活动的结合。认知与学习的情景性理论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个体从学习者到实践参与者的转换,社会行为规范是一种行为模式,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只有在具体情景中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为幼儿预设活动的情景,融合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可以设计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

  (3)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融合。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鲁戈夫认为,同伴地位的相似性有时能使他们起到成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同伴的合作性学习,更能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预设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操作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又发展了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及协作。如大班数学活动“地铁线路图”,通过幼儿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合作完成地铁线路图的设计,并能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站台的数量,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达到了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要真正实现与数学活动的融合,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两者教学活动内容的融合性与目的性,找到二者之间的适切点,挖掘其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8

  论文摘要: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改革的热点。合理的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来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够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着重论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意义及策略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背景,也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社会教育方案05-27

幼儿社会教育方案(9篇)05-27

幼儿社会教育方案9篇05-27

幼儿园活动方案04-06

幼儿园活动方案(精选)07-13

【精选】幼儿园活动方案07-12

幼儿园活动方案09-30

幼儿园冬至活动方案04-19

冬至幼儿园活动方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