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时间:2023-03-07 17:31:58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专业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20xx年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习,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习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习画上一个句号。

  一、东方今报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习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习。今报的记者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记者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记者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习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记者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口交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记者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

  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一篇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论坛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一篇模仿杭州《都市快报》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习,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习,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记者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记者。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

  一篇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论坛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习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论坛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论坛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

  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2

  按照《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专业实习管理办法》,及教务处《关于2007-2008学年本科生专业实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及新闻专业教学计划,新闻系2005级的61名同学于2007年2—6月份进行了专业实习。经过这120天的实习,同学们重回校园时带回了如下成果:署名文章237篇,广播报道132个,编辑版面88个,电视节目31期,网络专题33个,参与编辑的稿件万余篇。

  更令人可喜的是,同学们在专业技能、新闻素养、社会经验和人生观的确立等方面都得到了培育和提升。现将集体实习经验汇报、总结如下:

  五条举措是实习的前提

  早在去年年底,我们就召开会议,成立了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副院长兼系主任宋建武老师挂帅担任实习指导小组组长,班主任做策应,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同时,科学设计实习目标,提出标志性媒体概念,合理安排实习单位、流程和日程。具体来说,是做好了以下五条举措:

  一、责任细化

  2007年11月,人文学院新闻系组成了由新闻教研室副主任刘徐州老师牵头、2005级两个班主任王永亮、王佳航老师参加的实习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实习指导工作。

  根据2005级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依据2006年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专业2005级本科生实习计划》、《新闻专业实习的标志性媒体》等实习制度及标准,实习指导小组明确了本届学生总体的实习原则、实习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任务、注意事项等。2005级学生的实习指导本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以学生为本两个原则,要求从实习工作启动到实习表彰总结,各实习指导老师严格要求,细化指导工作,帮助每位同学完成既增长才干,又体现个人专业兴趣的实习计划。

  考虑到新闻专业实习时间长、实习中涉及范围广等特殊性,新闻系强调要从细节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按照学院的有关规定,新闻系及时为全体实习同学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摸清意向

  为了保证同学对实习有积极明确的认识,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实习指导小组要求各班主任首先在班级内召开班会,讲清实习目的、介绍实习要求。

  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的实习意向,2007年12月,实习指导小组还通过下发调查表、随时解答同学问题等方式,对每位同学的实际目标和规划进行摸底。这一系列摸底的目的,是为了使实习分配方案能够尽量满足每位同学的要求,与同学未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高校专业实习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摸清同学们的实习意向后,人文学院新闻教研室随即开会布置实习单位的联系工作。这一工作涉及到教研室的每一位老师,需要老师通过自己的资源联系到合适的媒体。经过全体教师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共联系到实习岗位约80个,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机会。

  此后,实习指导小组一一对应,精心为同学们安排了实习岗位。

  2008年1月初,实习博客正式开通。实习指导小组在1月16日首次贴出实习分配初步方案。经过两个星期的反馈,实习小组再次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了部分调整。于2月13日确定了实习岗位分配的最终方案。

  三、充分动员

  2008年1月初,新闻系召开2005级实习动员大会。士气不可以不鼓,动员会是号角,是预防针,是心理咨询,是预案会。会议现场,2004级的优秀实习生首先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了自己的实习表现、实习经验及心得,告诉同学们如何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和巧妙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她们的讲述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实用性强,现场反应热烈。而后,人文学院副院长兼系主任宋建武教授详细介绍了系里为2005级同学实习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强调了新闻实习的特殊性及其在四年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提醒同学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冲突。刘徐州、王永亮和王佳航老师也分别为大家鼓劲。同学们对未来四个月的实习充满了期待和热情,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实习单位、饮食住宿等实际的问题,在场的老师和2004级优秀实习生也纷纷用自己的经历进行了解答。

  为了管理上的通畅,根据指导老师专业特点,同学们分成了9个实习小组,形成了指导老师—实习组长—每位同学的阶梯式管理路径。

  四、陪送到岗

  根据实习指导工作原则的要求,实习生到岗应由指导教师选择性陪送,以体现新闻系对实习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尊重。实习单位对我校实习生也非常重视,按同学各自的兴趣将他们分到了不同的版组,并分配了指导教师。

  就这样,实习第一阶段准备、上岗工作,截至3月12日全部完成。同学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实习当中,实习生活也揭开了新的篇章。截至3月21日,同学们均已进入较好实习状态,在各自岗位上按照实习单位要求热情工作。

  五、重视总结

  我们非常重视实习总结会,这样保证了实习工作的有头有尾,是收心会,是鼓劲会,是温暖会。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的实习小组长制度、实习博客交流制度、实习简报发布制度、实习指导教师激励制度、优秀实习生奖励制度等对于保证专业实习的顺利实施,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总结实习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素材。同时,我们适应多媒体融合的时代新格局,专门引导学生制作了实习杂志《蜕变》(包括电子版)和电视片《寻宝记》,在新闻系广大师生中受到较好赞誉。

  四个阶段是实习的动力

  经过四个月的实习,同学们普遍反映对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切身的感受。大家在总结实习生活时,既感到沉甸甸的收获,也感受到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业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虽然由于岗位性质不同,同学们最终表现在媒体上的有形成果多寡不均,甚至一些参加团队作业的同学可能没有署名成果,但一样努力过,大家的收获是相同的。具体而言,在实习的四个阶段有不同表现:

  一、实习第一阶段的表现:适应环境,踏实起步

  对于同学们来说,实习是一项大消耗的工程,不管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文学院新闻系对本科专业实习的重视与精心准备,使得2005级新闻实习的工作一开始便扎实而从容。现在2005级实习同学对待实习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实习大半个月,已经贴出了50篇博客,在博客上大家充分交流实习感受,相互鼓励,相互提高,虽然实习开始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凝聚力却更强了。

  实习使同学们体会到另一种成长。张邸同学总结说:实习,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怎样去工作,更意味着我们从此长大成熟了。长大了的我们,学着用一个积极的心来面对未知的新生活,学着用一个学习的心来充实自己,学着用一个勇敢的心来应对竞争。长大了的我们,更加爱护与珍惜自己的集体、学校,并主动维护她们的荣誉。长大了的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和友情的真谛。

  对于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同学们也有冷静的认识,那些细致、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同学们有脚踏实地认真面对的态度。从实习第一阶段的表现来看,未来几个月,同学们将凭借自己的努力辛苦而从容地顺利度过。

  二、实习第二阶段的表现:巩固思想,初试锋芒

  2008年4月,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习学期的第2个月。在实习单位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各自的岗位上初尝收获。现在,实习过半,同学们业务能力增长,专业思想巩固,对新闻工作及未来职业状态也加深了理解。

  为适应传媒业新媒介增长迅猛,多种媒介共同发展的格局,2005级新闻专业学生也被精心安排在报纸、期刊、广播之声、电视台、网络、通讯社等不同类型的媒体实习。在度过实习适应期之后,大多数同学已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工作。目前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熟悉了所在岗位的工作规律和业务要求,并能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初试锋芒。一个多月来,同学们对不同类型媒体的运作规律逐渐熟悉,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同学们的实习作品分布在经济、政治、外交、法制、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实习,同学们也增长了知识和见识。

  经过两个月的磨练,同学们开始培养起职业精神。《经济观察报》的杨文玥谈到了她实习中的心理转变:遭受过许多次拒绝采访,最初总会觉得气馁,但是编辑说‘只要我们做的事问心无愧,只要是真诚的,总会被感动,虽然被拒绝采访是很经常的事情,但是以后回头再看,不会毫无收获。’参加各种大型会议、电话采访让我对各种环境、氛围下的采访更加熟悉而不惧怕,渐渐有了勇气。

  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实习的陈海斌同学说:记得刚刚来办公室,见到那些指导老师的时候,我们羞涩得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好,而现在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个整体。忙的时候,我们一起编辑稿件,空闲下来,在办公室一起进行飞镖比赛。可是说是其乐融融。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我们这次实习一大收获。

  三、实习第三阶段的表现:心态成熟,感受进步

  5月,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习的第三个月,同学们从最初的兴奋、好奇慢慢走向平静、平和,实习开始进入到较深层次的专业思考和实践阶段。而且,今年春季以来,新闻大事多,突发事件、政治敏感事件、灾难性事件多发。面对紧张复杂的局面,同学们在实习单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显示出了专业精神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突如其来的地震考验了同学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也显示出同学们牢固的专业思想。在灾难面前,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作为一个传媒人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对媒体的报道有自己的思考。同学们基本熟悉了媒体的工作流程,经过初期的训练,绝大部分同学变得更加安心和用心,并开始进入深层的专业实践,多数同学已经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同学们的心态、情绪以及行为,开始逐渐分化,大部分同学经过前两个月的锻炼,对实习单位的环境、人员、规则都越来越熟悉、适应,心态也越来越从容、成熟;一小部分同学则在连续三个月、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感觉到了疲惫和失落。这个新情况引起实习工作指导小组的高度重视,本月实习指导工作加强了对同学们实习心态的辅导。

  四、实习第四阶段的表现:受益良多,依依不舍

  6月,人文学院2005级新闻专业同学进入实习的最后一个月。这一阶段同学们在实习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习即将结束,很多同学感到受益良多和依依不舍。

  在经过最初的适应期之后,同学们的业务水平从熟悉程序转入提升阶段。经过四个月的学习锻炼,同学们已经摆脱实习之初的青涩与懵懂,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得越来越熟练,独立担纲进行新闻采编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些同学开始承担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由于表现出色,部分同学还得到实习单位的挽留,希望他们能够延长实习期。

  四个月来,同学们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品格赢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信任。在《新京报》评论部实习的史会元同学、在儿童杂志《动动漫》实习的马妍同学被实习单位再三挽留,希望他们能够延长实习期。在《精品购物指南》实习的张蕾同学则获得实习单位聘任工作的邀请。

  三点收获是实习的目的

  成果有形,成长无形;成果有限,成长优先。实习不仅仅让同学们有机会通过现实的新闻工作环境对学校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动手能力增强,而且磨砺了同学们的品性,使同学们的专业思想更为稳固,心态更为成熟。总结而言,同学们在实习后主要有三点收获。

  一、树立专业精神

  通过实习,同学们深知,记者的荣誉就在于深刻地关注和记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不断地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深刻地反映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弊端,从而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张大伟在实习感悟里如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六月,我最怕六月来了。学了三年新闻,看了三年古往今来记者,现在自己扮演了四个月的记者,我也喜欢上了这个角色。让王夕最开心的一件事是台长听了她做的一期节目,说很不错。虽然有老师指导的成分,但是她感觉很有成就感。因为那期节目她做得很辛苦,光是跑顺义就跑了两趟。在那一刻,她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王黎莉在5月12日那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媒体的责任。当时她正在中新社里实习,整个社里乱了一下,也听到楼下有跑出去的人惶惶不安,但是马上每个人都忙了起来——没有人忙着给家人打电话,听到的是马上联系地震局、快发通稿、五要素齐了就发稿、派记者去四川……那一刻,记者的职责这个词那么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对传媒来说,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确定为三个境界:人性境界——对人类价值的追求;理性境界——对真理价值的追求;超越性境界——对生存价值的追求。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文化关怀。二、情感关怀。三、成长关怀。四、社会关怀。这就要求自己在文章中,力求跳出小我,获得一个大我的人类意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己的倾吐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思考。

  《精品购物指南》虽然是一家娱乐服务性较强的媒体,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随便,很注重消息来源,很注重媒体的公信力,张蕾说:就像主编经常教我的:任何一个信息渠道都要进行核实,我们必须对受众负责。这时候,她深刻认识到,真是诚之精髓。大真无言,大真为美。诚信自古就是核心道德之一,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新闻事业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

  美国新闻界巨擘普里策在一篇名为《新闻学院》的文章中曾大力提倡新闻学教育:铸就未来共和国的力量就掌握在未来一代的记者手中。同学们在实习中逐渐意识到,真正成功的、对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的传媒都是以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制度安排为己任。为之而奋斗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记者毕生的追求!真正有良知的记者应记录真实的中国,并以其人文理想推动中国的文明与进步。这种传媒人之爱有三个层面:第一、无私忘我之爱。第二、物我合一之爱。第三、天人合一之爱。史会元说:新京报是一家京城的新兴媒体,由于南方报业集团参与管理,其理念有别于京城的各家老都市报,更加亲民化,尤其是其言论更加大胆、新锐。逄成欣说:在实习单位,感受到中青报能做出冰点时评与之正气、严谨的作风分不开,既耐心细致,少说多做;处理问题时又灵活应对,不拘泥形式。

  二、磨砺职业心态

  通过实习,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真正结合起来,他们更热爱新闻,更愿意通过努力,成长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中新社的吕可珂说:实习前的我并不想今后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但经过两个月实习,我的想法在变化,现在感觉当记者也挺好的,能让我把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儿写出来告诉大家,向大家传播好的消息、好的心情,这个过程很开心、很温暖,我喜欢。张大伟同学说:实习已经近两个月了,一开始的兴奋也慢慢归于平淡,感觉自己也渐渐融入了中新社的经济部的工作氛围,像一块干枯的海绵拼命的吸收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和知识,每一天的醒来都让我兴奋,我迫不及待要面对今天的挑战。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国家领导到普通市民,从五星级酒店到市井胡同,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现在,我觉得做一个记者很快乐,像镜子一样反映着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点滴变化。有时候看镜子,我分不清自己是个学生还是个记者,我想,我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我很快乐,我不喜欢重复。

  实习中,同学们对新闻操作技巧,新闻从业环境、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等也有更深思考,实习使同学们对行业环境更为了解,对新闻的理解也从书本上应然的讨论到实然的思考。

  逄成欣同学说:在实习单位,感受到中青报能做出冰点时评与之正气、严谨的作风分不开,既耐心细致,少说多做;处理问题时又灵活应对,不拘泥形式。

  不过,并非所有同学的实习都一帆风顺,也有一些同学在实习遇到困难时难以自我调整和适应。实习工作指导小组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指导。对于个别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很快适应实习生活,甚至产生负面心理的同学,实习工作指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其转换了实习岗位。对于由于私人理由要求提前结束实习的同学,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则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再次申明实习纪律。此外,实习指导老师还建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实习成果观,帮助同学们摆正实习心态。

  三、锤炼事业品格

  实习是同学们从校园里走出来,接触社会的开始,特别是新闻工作本身是需要广泛社会交往的工作,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通过实习,他们还得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培训。

  在《精品购物指南》实习的黄鸿毅说: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周围的人事关系是良性的,才能在集体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林芳斐也认为,两个月下来,她学到最多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如何与人交往。

  在凤凰卫视的胡晓和李晨平日较文静,她说迄今为止,我想我们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懂得了怎么与别人有效的沟通、交流。但是,就在一个月前她们还为此焦头烂额。第一次老师让我们去找嘉宾的联系方式时,我们甚至不知从何入手,以前都以为联系这样的事应该是有专门的部门或工作人员去做,心想这些人以前闻所未闻的,突然要让去把他们的电话号码找出来岂不是很不可思议?现在她们已经拥有更主动更积极的心态,懂得沟通、交流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后来我们在录棚的时候,还会主动跟那里的灯光师、摄像师等老师交谈,问他们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这在一个月前的我们是不可能的。

  韩雅堃同学说,一个真正优秀的记者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格的人。这种开放,不仅是指要有开朗的性格和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且要有开阔的眼界和活跃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韧劲。在这段实习生活中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老师所说的开放的含义和真谛。

  胡晓无比珍惜在凤凰卫视实习的4个月:这是实习的最后1个月,我们的实习开始倒计时。随着天数一天一天的减少,我们因不舍而更加珍惜所剩的为数不多的实习时间。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个团队里,我们真的吸取了很多的养分。如果说,在学校我们的知识是老师传授的、给予的;那么在社会上,那些技术、经验、方式却是我们踮着脚尖摘来的。态度决定一切。你有多积极,你就有多少收获。

  康燕清同学说:四个月的实习,增长的不只是经验和阅历,还有心智,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历了迷惘、挣扎、追求然后思索的心理成长的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有看不懂稿件的痛苦,也有做出采访的快乐,有连转四趟车的辛酸,也有半夜一个人赶不上公交车的恐惧,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在学到新知识时的充实。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3

  这个假期我在阜康市政协进行了实习,我的收获很多。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每一次的实习机会对我们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很珍惜这次去政府部门的实习机会。在政府部门里面,作为一个实习生,要想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认同,就必须热情。待人接物都要热情,看到政府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打招呼;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和打开水;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的时候主动上前帮忙。在实习期间,我见到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管认识的还

  是不认识的,不管是领导还是扫地的阿姨,都会主动打招呼。有一个管钥匙的阿姨,因为我每次见到她,都主动上前叫她阿姨,所以她给我帮了一些忙。有几次我比主任早来了,阿姨看我来了,还没开门都会帮我开门;还有时候主任提前走了,需要钥匙关门,还没到下班的时候,阿姨就会来帮我关门;政协开会一般都会有水果的,每次都有剩的,阿姨就会拿一些到我那里给我吃。因为我的热情不仅让我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好感,也给我的实习活动带来很多的便利。做为一个实习生,到了政府部门一定要虚心学习,因为要学的有很多很多。开始来到政协里面整天都是看文章,我就认为政府部门的工作太简单了,后来发现是错了,其实还有好多东西要学。来到政府部门,作为一名实习,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领导,不要急功近利,这样才能赢得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信任。每天我都会很早来到办公室,打扫清洁和打开水,等王主任来后,帮王主任把水杯倒上开水,问问王主任今天有什么事做。我们部门比较闲,一有时间王主任就会和我聊天,问我的学习、生活、工作。起初来到政府机构实习的时候,认为政府的工作是轻松的,只要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喝喝茶,最多开开会、吃吃饭,但是看似简单的工作,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开会是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了,我在实习期间就参加了3次政协组织的会议,虽然都只是做一些服务工作,但还是成长不少。第一次王主任说要我参加会议,我还有点紧张,在学校也参加和组织过会议,但是毕竟在政府开会是头一回。首先座位的问题,在政府开会,一定会按照领导等级高低,从对着门的上座向两边散开,我带领导去会议室的时候,就要先搞清楚他应该坐在那里;其次是倒茶,一般会议会进行2个小时,每半个小时就要倒一圈,同时要注意领导们的茶杯,如果大部分的领导都喝的差不多了,也就要上去倒了。同时倒茶的顺序也是很讲究的,要从最高的领导开始倒,然后按等级高低依次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会议记录,他们开会都是用武汉话说的,起初我还有些听不懂,后来就还好了。做会议记录一定要学会抓住重点,如果每个人说的话都记住的话,就麻烦了也不可能,我开始写的也是一点逻辑和思路都没有,经过几次锻炼后,就基本能抓住重点了。在政府里面学习,还有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公文写作,我在实习期间完成了3篇简报和一篇倡议书。原本以为都大学快毕业了,这政府的写作工作应该没问题的,可是到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和政府部门要求的完全不合。我们在大学里,写文章一般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但是政府的文章一般都是要反映实际情况,比如说简报,就是要把一次座谈或者调研会的内容做一下总结,所以切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政府的'文章对措辞相当严格,要求字斟句酌,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要给领导看的,比如有一次写简报,给汪科长看,改了3次,还要交给王主任看,又改了3次,一个简报写了将近一周;政府文章行政色彩很重,每次写简报,重要领导的讲话,就要写进去,其他的就不用了,而且比重、先后也要按行政级别来区分,有时候一个重要领导可能没说话,或者没有对此次会议有建设性意义的讲话,但也要把他的名字在简报中提一下。这些也许没什么道理,但是要在政府机关机关里面工作是一定要懂的,不然一定会吃亏。寒假实习对我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作为马上要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需要的不是书本的知识,而是社会的磨练。这一个月作为我们这些大学生走出大学的第一课,不管是考研的、还是找工作的,都有长足的影响。了解了社会到底是怎么样的;知道了该怎么样与社会上的人交往。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4

  实习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大四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最好的锻炼机会,这对大四学生来说是一段极为宝贵的经历。通过实习,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学习到课堂以外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经验。通过本次实习,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认清了现如今内心的知识比任何东西都有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上班第一天领导就派给我个实习指导老师,让他对我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看着严肃的指导老师开启了我的实习生活。

  本次实习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有人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不管你是否喜欢,你都必须试着接受。

  本次实习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跟随指导老师进行采访,并编写稿件。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电视台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电视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每天跟随实习指导老师出去采访,看到他们身上的光芒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不足有多么的明显。首先,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的主要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时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其次,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加工制作补充,亲自动手采访一些东西,才能更好的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写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写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最后,新闻视频的制作必须保证好画面的真实清晰,新闻标题要简洁直白,让观众能从第一直觉上指导新闻报道的内容。

  我是在彰武县电视台实习,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不多,阅历倒是见识不少,应该说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本以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足以支撑自己面对以后所有的工作和困难,可进入电视台的一小段时间内,我才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是有多么的低,况且人外有人,看到更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真为以前骄傲的自己感到羞愧。

  通过本次实习,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记得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尤其像我们这种新闻工作者,特别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多学一点东西准没错,在自己工作的闲暇之余,多看书,从各方面学习知识。

  二、加强思想学习,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

  要想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成长,必须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来提升自己,通过领导的教诲,要不断的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在思想上对于未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记者,必须懂得实践的重要性。本次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不能走出去,对于新闻稿件的写作来说,是一件很没有知识素养的一件事。只有走出去,认真采访,才能发现想要的新闻点,你才能写出具有价值的新闻稿件,才能报道出事情的真实本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习到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四、热爱实习岗位,积极承担岗位职责,不断提升实习效率。

  从大学校门进入到电视台实习,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身份的改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完全找不到方向。“爱岗才能敬业”,热爱实习岗位才能完成好实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对实习岗位的热情,珍惜在岗上的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岗位上的相关知识,积极承担岗位上的责任义务,努力做到能够独立顶岗,能够独立完成岗位上的相关操作,对岗位技能知识做到“懂,会,做”。一份劳作,一份收获,我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而我将会仍然继续热爱自己的工作。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指导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给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真的很辛苦。实习正值酷暑,夏季的气温经常高达35摄氏度,但不管气候条件如何恶劣,只要有任务,记者就得出发。经过实习,我更是在身体上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锻炼。在实习中加班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为了做好一个采访工作的前期策划而通宵达旦。新闻专业实习心得体会。因此,回过头看,我深深感到,勤奋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领域给了我一个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我观察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习以前,我的社交圈主要限于老师、同学、亲友,那么,这次实习,我作为一名记者,我所接触的人也一下子增多了。作为记者,本来就是需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锻炼和实习,才能使我逐渐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本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这次实习,我觉得我表现得还不错,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以后进入企业都是可以胜任的。由此看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己的学习。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是我本次实习的所感所想。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吸收这次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认真总结起来,希望在以后毕业真正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利用好这次实习带给自己的收获。我相信本次实习一定给我未来的工作带来了最宝贵的财富。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5

  实习目的:

  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学年新闻专业实习心得总结报告。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29号旭捷大厦 (中华新闻报社)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乙十五号南楼二层(中国教育电视台)

  2.单位简介:《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中华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教育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中华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教育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初步认识:

  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攻关阶段。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心得体会《学年新闻专业实习心得总结报告》。我有幸在《中华新闻报》的时政专题部,能够多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表象。电视有声色全貌的优势,通俗易懂,受众范围较广,所以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实习期间,我在教育电视台的《公益》(《点燃希望》)和《孕婴专家》以及新创办的《奇罗星》栏目组学习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罗星》的策划和拍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电视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顺利播出。

  实习状况和感受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华新闻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德州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刘立杰老师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德州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当我们站在旁边拍照发愁的时候。两位下地干活回来的老乡把车停在我们旁边,告诉我们排水口的具体位置。就在我们记录现场情况的时候,陆续有老乡过来主动告诉我们化工厂的情况和他们深受其害的感受。这条新闻完全是扫出来,这次经历告诉我:新闻不是没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会有的,而且会是很精彩的新闻。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6

  从8月29日到10月28日我在北方晨报社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报社的各位记者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在北方晨报社的办公室里实习,主要是负责医疗健康新闻的。主要任务是:一、校稿:帮忙报社老师们找新闻稿中的错别字,整理相关采访资料。

  二、收集资料、查找选题:密切关注医院的动态,收集整理医院医师的资料,查找专刊。

  三、整理选题、新闻稿件:结合天气、环境、相关健康节日以及新近发生有关医疗的新闻。四、医院采访、写稿:负责鞍钢集团总医院、第三医院的专刊,半月刊,每周不定期结最新的医疗问题以及健康知识去采访。五、学习如何校稿、如何配图。

  在这两个月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从未实践过,所以初到记者的这行业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处事的观念也很不成熟。但是,指导老师总是显得很有耐心,带着我去采访,回到报社后由我自己来写稿子,然后又细心地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干脆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的信任与认可。实习期间,我发表 个几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社会实践性、职业道德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领悟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工作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做记者,这点上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扎实,不实是求事,做虚假报道,误导群众,致使报社名誉受损,个人利益也会受到重大的损失;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习中发觉,其实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并没有安排记者天天上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天天都会耗在报社,有时候还要自己加班加点,甚至有些人在半夜里写稿子。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甚至一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写稿件。第三,做记者应变能力要强;在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在采访过程中,因受访人隐蔽的回答,使我的采访陷入冷场,这个时候不是嘴巴勤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应变能力来应付,我在这方面的缺陷需要很大的改善。

  这次在报社的见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报社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几点: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四、关于校稿

  校稿工作至关重要,除了校对错字别字外,还需要注意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通常校稿要进行三到四遍。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编辑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编辑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习不过两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7

  新闻专业20xx级的57名同学于20xx年2-6月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实习。本次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统一指挥的组织管理方式,学院专门成立了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并于20xx年10月正式启动实习工作,包括实习意向调查、实习单位联络、分配、实习博客、购买保险、实习动员大会、正式实习、实习总结等环节。

  经过4个月的实习,同学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具体成果有:报纸和杂志文章541篇,广播报道155个,电视节目48期,网络专题302个,参与编辑的报告26个。现对20xx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总结如下:

  规范管理、高效实施

  在几年专业实习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确保了专业实习的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和高效实施。整个实习工作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及早动手、细致部署

  前几届的实习工作为本次实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根据20xx年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专业20xx级本科生实习计划》、《新闻专业实习的“标志性媒体”》等实习制度、标准和往届的实习基本情况,实习指导小组明确了本届学生总体的实习原则、实习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并及早展开了工作部署。

  学院首先通过调查,对每位同学的实习目标和规划进行摸底,重点了解同学们的实习意向。在摸清同学们的实习意向后,学院随即开会布置实习单位的联系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学院领导和教师共联系到实习岗位近80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均有涉及,这为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积极动员、科学管理

  本次实习同样采取集中实习、统一指挥的组织管理方式。为了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增强应变能力,学院于20xx年10月就专门成立了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院长助理刘徐州副教授,成员为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尚武和XX级班主任张宏伟、鞠宏磊。

  20xx年12月31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了XX级本科生实习动员大会。随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经过初选、公示、调换、再公示等阶段, 57名同学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国际广播之声、新华社、凤凰卫视、搜狐等21个全国知名媒体实习。

  参加实习的58名学生被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人员多的小组还配有副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联络、协调、实习拍摄、资料汇总和汇报等事宜。按照单位联系、教师专业方向、实习区域等情况,10名教师担任本次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负责联系、落实与处理有关实习事宜,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具体指导与检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20xx年1月初,在与凤凰新媒体旗下的凤凰网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我院在凤凰网的专业实习博客正式开通

  鉴于新闻专业实习的特殊性,例如,时间长、路程远、人员分散、工作时间不确定、采访外出频次多等,根据学院相关制度,我院为全体实习的学生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期限从20xx年2月23日-20xx年6月30日,这是我院实习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体现了学院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护送到岗、灵活调整

  从实习岗位分配到上岗有长达一个月的寒假,为了保证实习上岗工作的顺利进行,实习领导小组分别在寒假前后以电子邮件或msn的形式,把最后确定的实习分配方案和小组长联系方式通知各位指导老师,要求按时启动实习上岗工作,建议指导老师提前联系单位,护送学生到单位,勿忘提醒学生根据单位要求携带介绍信、身份证、学生证、照片和简历等。

  从20xx年2月23日开始,各位实习指导老师陆续将学生护送到实习单位。在这个过程,由于两会、某些实习单位搬迁、人事调整等原因,指导小组对实习进行了灵活调整。

  截至20xx年3月10日,除由于两会等原因个别同学暂等岗位之外,其他同学都已上岗就位,同学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实习工作中,走上了新的征程。他们期待着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新闻素养、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和人生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四、全程指导、各自监督

  在实习单位老师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同学均已适应新的学习和工作节奏,并开始与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老师不断互动,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规律和业务要求。

  全学院通过各小组指导教师、小组长等对各小组的专业实习工作进行了全程指导和监督别,3月11日,学院还制定了定期检查制度,要求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实习进展、实习问题、实习心理和身体健康等问题,建立了实时监督、及时反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五、注重调查、反馈教学

  为了了解我院20xx级本科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方法、技术和知识结构的掌握、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实习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人才需求目标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分别进行了实习调查。

  实习中期的调查采用了规范的问卷调查方法,实习结束后采用的是指导老师访问调查,两次调查和平时访问的结果显示,实习单位对XX级新闻专业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均评价较高。

  在给予良好评价的同时,实习单位也对我院的实习工作和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继续加强与实习单位的互动、模拟采访,增加见习和实践机会、名记者专题报告会,多关注行业动态等。

  我院将根据实习效果和实习单位给予的建议继续完善教学工作和专业实习工作。

  成果丰硕、表现良好

  经过4个月的实习,同学们取得不错的成绩,具体成果有:报纸和杂志文章541篇,广播报道(包括新闻报道、专访和广播文字稿)155个,电视节目48期,网络专题(包括专题和网络产品开发维护)302个,参与编辑的报告26个。

  许多同学在实习单位的表现突出,例如,汪旗同学在《经济观察报》实习期间发表了新闻稿件71篇,成为发稿最多的同学。

  姚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发表署名文章22篇,其中还独立完成并发表了一篇头版头条,转载率高,其指导老师称赞到,“姚瑶同学见报稿件20多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担任主笔或独立完成,成绩突出,稿件质量上乘,值得肯定表扬!”

  陈正伟同学在凤凰网实习期间两次获频道编辑月奖,独立负责了一次外地专题报道,在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还希望其延长实习时间。

  张永幸同学在《南方日报》共发表14篇署名文章,其中有4篇整版发表,两篇还是头版。

  黄俊在金融界网站实习期间,勤奋拼搏、表现突出,被金融界网站一再挽留。

  此外,在实习期间,学院共编制了5期实习简报,在总结阶段,学生还制作了实习特刊、实习电子杂志和实习短片。

  回顾整个实习,没有政治安全差错,没有新闻报道事故,实习单位对同学们表现出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表示赞许。北京人民广播之声的老师说,“法大新闻专业从一开始就能安排一个学期的课作为学生的实习课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凤凰新媒体的老师说,“我们就需要政法这样的人才!贵校学生很优秀,我公司欢迎日后有机会双方合作。

  四种收获、逐渐成长

  由于岗位性质不同,同学们最终带回的有形成果多寡不均,甚至一些参加团队作业的同学可能没有署名成果,但我们知道,大家一样努力过,无形的收获更加重要。

  首先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实习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练兵的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进行消化吸收和运用。通过实习,学生在新闻敏感度、采写技巧、制作技术、专题策划等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在《人民日报》实习的同学们说,“在实习中学习如何思考新闻策划,如何写采访提纲,如何真正地走出校园出去采访,把新闻理论付诸实践,让我收获良多。在采访的过程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点是——只有亲临现场,你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实习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晨会上报的选题也频频被选中,稿件上手的速度也快了,也时常获得主任的肯定与表扬。”袁洁媚通过一次暗访调查,体会到隐性采访的难度,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采访和获取一手材料。洪月贤同学在实习博客上写到,“实习的日子过得飞快,在中央电视台,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了解了一起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蔡亦骁同学在实习报告中总结和反思了一篇新闻稿的生产流程。在中国国际广播之声实习的张永幸同学还通过两个案例把采访提纲的设计技巧展示的 “淋漓尽致”。更可贵的是,这些多同学还将自己的所学总结成文字,与同学共享,共同提高。

  其次,职业素养的提高。实习不仅仅是一个技能提高的过程,也是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输氧过程。王俊华用“第一次真正实践作为新闻人的各种滋味”总结了她在京华时报实习的感受。姚瑶同学则在实习日志中写到,“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这次实习机会,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闻这个行业有了更真实的接触,不仅仅实践了专业知识,还懂得了新闻人所需要的坚强、灵敏、不怕苦的一系列宝贵品质。”赵黎尧同学通过记录在阳光卫视办公室的一个场景片段透视了新闻人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并使自己获得感染,更加意识到新闻事业品格的重要。

  再次,通过实习,许多学生找到了兴趣和专长,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习的收获还在于大家在亲身经历中发现自己对新闻职业的兴趣,找到自己最想做的职位,找出自己与这个职位的差距,树立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标。张永幸在实习中说“看到自己的文章整版发表,真是很爽。我就是喜欢文字。”在中国新闻社实习的李琼同学坦言到,“收获的过程也日渐暴露出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让自己警醒,也让自己努力去提高,去改善。我想,这大概是肤浅背后更深层的收获了。”汪旗同学说, “在大学里的我们对于未来的职业有太多的期许,浪漫主义不切实际的一面总是容易被现实踩在脚下的,低下头,才能看见踏实的脚印”。蔡亦骁在人民日报实习之后提到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心态也有变化了,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了,看来还真是越来越成熟了。”为了体验不同媒体的工作,找准定位,在集中实习结束后,他又奔赴新媒体实习了。袁洁媚、仇智和李畅等同学接触的是财经类新闻和报告,他们都遭遇了专业知识的瓶颈,而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能够主动和学院和单位的指导老师沟通,请教学习经验,并在实习过程中表现越来越出色。在新华社实习的仇智同学在编发稿件的过程中实时学习经济学知识,记录新闻信息注意事项、栏目分类、犯过的错误等,并在每天上班之前进行复习,他在实习日志中写到,“这让我越来越得心应手,工作能提前做好以便能空出更多时间学习经济知识。虽然你们看不到我具体和署名的实习成果,但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的。”

  最后,学生学会了反思,并能学思互动。我们常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发现在实习过后,许多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例如,陈雷同学实习日志中的《对新闻定义的再思考》《党报:如何才能不再叫好不叫座》。黄俊同学的《斗胆教你几招》,袁训会同学《浅论网络时代的新闻操守》、李琼的《记者所需的素质》等。这里还要提个小小的意外:在南方日报实习的张永幸同学给我寄来他的实习成果,并且和我沟通了实习的亲身感受,还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实习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8

  20xx年6月底,根据新疆财经大学制定的学年实习计划,我学院组织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专业实习。此次实习采用小组协作分散实习的方式,将班里的学生按5—7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由学生自己拟稿、策划、拍摄、编辑、制作,最终完成小组的实习作品。

  一、实习目的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技巧,对大洋D3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一)策划与构思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存在,很难最后敲定。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同时拍摄一些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给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初定的题目为《关注》,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二)采访与拍摄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20xx年6月29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8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运用、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工作。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后来,我们决定“蹲点”,就在她存放东西的地点等待她的出现。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考验耐性的,我们在等待时看到了在清扫7号公寓楼下垃圾箱的一位老大爷。我们临时决定先对他进行一个短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我们在学习《新闻采访学》时老师曾讲过,在采访一位陌生的对象前,首先要博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我们就先与他打招呼、交谈,并且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很幸运,我们想将他记录入我们DV短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许可。之后,我们便顺利的问得了他的'实际情况并且如愿得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真实的画面。后来,我们又在校园里四处寻觅对象,先后拍摄到很多的拾荒者翻找垃圾桶和背着装有捡拾来东西的编织袋行走的宝贵画面。经过一番寻找,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奶奶,她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很难开口说出我们的意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商讨,我们鼓足勇气说出了我们的来意并且也得到了许可,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我们的摄像机电池没有电了,计划再一次被打乱,虽然我们也与她进行了交谈并且了解了她的情况,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只记录下了她佝偻的背影和一些零碎的片段。后面的拍摄我们将场所改到了新城公园,里面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拾荒者,我们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记录。后来遇到了一位拾荒的阿姨,他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欣然的接受了采访,同时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她的家庭都和生活,其中我们想要信息很少,出于礼貌我们耐心的听完了她的讲述。经过两天的辛苦拍摄,我们终于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素材,时长达1小时40分钟。(三)剪辑与合成拍摄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集,新闻与传媒实验室的非编软件是大洋科技公司的,和我以前实习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开始我并不会操作,在万凤银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1394采集法,简单而方便。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导入了实验室的编辑机素材库中。将素材采集完毕后,我们首先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对素材进行了初剪,将拍摄的画面中的一些过度曝光的、抖动厉害的还有一些由于外界干扰所造成的无法使用的画面剪掉,留下的有41分钟。组长王杨又对这41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又一次剪辑,留下了10分钟左右的素材。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将所需的画面进行排序,重复或者是相似画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剪辑完的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衔接,精细到一桢一桢的剪,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剪、接,将我们想给人以冲击的画面添加特技,快放或者是慢放,有的画面我们还运用了静帧的效果,以期得到观众的关注。最后我们配上了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

  三、实习结果通过一周多的努力,通过我们小组的精诚协作,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部DV短片《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生活》。四、实习总结和体会(一)实习后的收获在上小学时,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记忆生词和背诵课文,曾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方知其中的重要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属于纸上谈兵。实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成长的必修之路。在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之前就不能说自己是有能力的,否则那将只是夸夸其谈。古人经验可以证明,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可以证实实践的重要性。此次学年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这次学年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关注他人未关注之现象,讲述他人未讲述之事实。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我们小组是由7个人组成的,如果大家相互间不理解,不沟通,都秉持自己的意见不放松,那么,我们小组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再次,要学会相互配合、精诚合作。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人善于策划,有的人善于写作,有的人善于拍摄,有的人善于制作,有的人的想法能让小组在遇到困难时顺利过关,要是学不会合作,各个工作环节之间没有连接,那么,工作也是不能很好的完成的。最后,对待工作要认真,实习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细致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错,一点小小的错误都会导致工作的延误,给团队带来损失。(二)心灵感悟在这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校园中那些拾荒者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到生活中是会遇到诸多苦难和不如意,使我更加珍惜我现有的生活条件,更使我深深爱上了新闻工作,坚定了我将来要致力于新闻工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信念。此次学年实习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一页,为日后就业增添信心,奠定基础。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9

  九月三日起,十月二十六日止,我在xx师范学院工会的实习工作在改稿和审核推送中结束。

  实习没想象得那么苦难。抛去工会“鞍师职工之家”公众号新媒体运营的这层身份,我们和在鞍师里念书的孩子无二,只是我的三点一线是寝室、食堂、行政楼416办公室,而不是龙宫一教;我打开的也不是本,而是拥有排版功能的微信编辑器、空白的电子档和图片处理器;我面对的也不是授教师,打交道的对象是教职工协会的各负责人和工会的老师。实习期间,修改了大大小小二十篇推送,给自己发了快一百遍预览,最终得到的是若干条留言、几十个点赞和五六百的浏览量。

  我不是第一次在工会里帮忙。早在大三,我就已经是工会大学生记者团的团长,负责协助老师处理工会的一些活动报道。这次的实习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毕竟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磨砺,基础的知识都学得烂熟。再加上有三个得力同伴的帮助,在这两个月内,我做了一名充实而快乐的新媒体运营员。

  但不是没有难过的时候。首先就是新闻素养:盯不住现场没拍到好镜头,一个没留神做好的推送全部报废,写写去都没办法抓住新闻的精髓——这对我说已经是常事了。

  再就是个人问题了。我越是想做出一点成绩,一颗心越是焦急,我的进步反而越拖沓。每次在办公室加班我都自怨自艾,假如我再认真些努力些,是不是会产生出一个不一样的结果?假如我能创新思维,写写原创的二十四节气的,推送的浏览量能不能增加到一百甚至更多?

  最后就是处理能力。无论是在推送还是工作分配问题上,我都没办法很好胜任,时常把开会内容搅得一团糟,到散会也不知道到底工作重点是什么。这些丧气念头几乎埋没了我。

  虽然工作中偶然会变得垂头丧气,但是大多数的时候还是美好的。一间办公室,四位老师,四个实习生,工作时认真工作互相帮助,休息时又亲昵地像一家人,快快乐乐地谈天、说笑。真的,像一家人。工会的氛围活泼又温暖,充满了人情味儿,正如王登科老师为工会题的字一般。

  “温情和敬意。”

  其实刨去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我们真正待在工会里的时间并不多,短短的'日子里,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教不的东西。如何提高沟通能力,怎样获取有效信息,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简直是再老生常谈不过的东西了,但是身临其境,真正去接触一份工作时,感受得却更加深刻。我很庆幸能在工会里度过实习期,也很庆幸遇见这么好的老师和工作伙伴。可能毕业后不会再从事相关职业,但这次实习积攒的经验会成为我踏入社会的“阶梯”,引导我走上更远的路。最后再次真诚地感谢xx师范学院校工会的徐铁军老师、张丽霞老师、张孝伟老师、郝英杰老师,您们辛苦了!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0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地采访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2.访后写作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3.编辑整理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1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是见各自实习老师的日子,班长带着我们来到生活帮办公室的门口,主编x老师在门口给我们开了会,意思是实习正式开始,将会有记者出来领我们。很幸运,我是第三个被老师点中的,很快就被带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人不多,除了出去采访的记者,大家都在忙着找新闻线索,安静得很,我们一进去,气氛活跃了起来,互相介绍,聊天调侃,开心的是看到很多师哥师姐,有的甚至年龄比我都小,看到他们工作这么卖力,感觉自己也应该奋斗向前了。跟老师互相介绍了之后,她让我明天带个杯子来,感觉很窝心。

  中午时间到了,大家的午饭在哪吃成了问题,西边的xx电视大厦要收服务费,后边的xx餐厅没餐卡不能进,商量了半天,大家决定去附近的xxx解决,因为周围只有这么一家餐馆,所以一到中午人山人海,等了半天我们才买到吃的,大家迅速把午饭解决,回到台里,准备下午的'工作。

  下午两点的时候,我老师对我说她要出差,去xxx城,问过x老师说不能带实习生,就先不让我去了,心里当下觉得有点难过,老师走了,我就坐她位子上,看电脑,旁边的师哥教我进入生活帮线索库,我就在那看线索,稀奇古怪的什么事都有,像辣椒地里有棵辣椒长成玫瑰花样了,真有意思。

  第一天,在忐忑不安中顺利度过了,希望明天是新的开始。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2

  一次在和曹骑士(曹筠武老师)、嘉欣吃面的时候,聊起了各自的大学。嘉欣说去过武汉大学,那天看到的都是垃圾。我很不服气地反驳道她一定是走错了,或者至少是看错。几番争论下来,双方貌似也都没什么办法说服对方。最后都被曹骑士嘲笑说:“真的还是小孩子,都说自己学校好”。其实说自己学校好的不光是小孩子,这样的小孩子长大了也还是要说自己学校好的。因为我们在这里成长,这生活过的一草一木便是最亲切的。

  当时我就想说,现在不允许别人说自己学校坏话的人,将来走出去理所当然也会说南周是个好地方。成长身体的地方是哺育之所,塑造灵魂的地方则是神圣之地。

  南方周末是我心目中的圣地。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强大的力量,恰恰相反,她经常背离我们的期许——很无力,就像《生于1984》里说的,有时候只是证明着“我们相互关注着,我们没有被抛弃”,而却难以改变任何东西。但越是无力,这状态便弥足珍贵。我们时常哀其不幸,恨不得她真的有通天的能量,可以说出自己所有想说的话;我们有时也怒其不争,对于追求理想的人们,眼下的情况,似乎总不那么理想。追求理想的人就是这样,背起行囊走在路上便是他们的全部生活,能够达到的应许之地或许就不成其为应许之地,因为停下了脚步,理想便随之而终。海鹏老师说,我们不能永远年轻热泪盈眶,但永远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

  富士康的一个月,带给我如此之多的成长,我从未想到,我的文章可以让老师夜不能寐,几欲泪流。那些转变与思考之前已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之前我会写擦鞋稿,会写学生稿,也会写自己文青式的小怨念,而一旦想到要为这张报纸工作,并把它们印成铅字,所有的沉积便都来自编辑部里那一份份或油墨香未散或泛黄的纸张里。从01年的南周一直读到当下,她的启示很简单,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并不放弃对一个美好世界的希望,以达致“他日有人要来知道中国的历史,定要来翻检我们的报纸”。有时候坚持这些令人极为痛苦,可是一个曾在南周实习的师姐告诉我说,除了真诚和善良,她不知道还可以怎样走下去。

  富士康之后的一次评报会上,老实说我完全懵在了大家的掌声中,就像一个凡人闯入了奥林匹斯山,言不能自已。坐在编辑部里,除了能经常吃到罚款买来的零食之外,还能听到诸神之激烈争辩,作为一个凡人,诚荣幸之至。

  广州大道中289号,在这栋老旧的高楼里几乎可以看到当今中国传媒的所有形态:市场化前沿的党报,全国性扩张的都市报,高端化经营的周刊,信奉专业主义的财经杂志……还有一份周报,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南方周末。从“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到“在这里,读懂中国”,在这个连章鱼保罗也无法准确预知的全世界最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她有所坚持。她的楼顶上有一个不算很奢华的红色灯箱,但是每到黑暗降临时,它格外明亮。

  亨利·鲁斯的教堂在近70年间栉风沐雨,传到中国,显然已变了模样。可毋庸置疑的是那仍是一所教堂,守卫她的人们拾起哪怕一瓦一砾,构建他们心中的图景。

  南周所告诉我的是,大教堂,她塌不了。谢谢,就像你们知道的那样,许多人仅仅缺少一个坚持的理由。

  灞桥折柳,终有一别。后会有期。

  回望“富士康”:一个“卧底”的“自白书”

  此前各媒体已经披露了不少关于富士康扑朔迷离的“内幕”,但连续自杀这个极端的死亡方式仍旧在逻辑与情感上都让人难以接受。于是编辑部决定派遣记者,以打工者的身份亲历富士康,还原真相。出于年龄上的考量,我有幸成为了最终人选。

  去往富士康之前,我从未想过 “潜伏”、“富士康”这两个关键词会成为我的准记者生涯里的第一次巨大挑战,可能面对的一切或许都是未知的。然而未知,却成了让我前行的最大动力。这次特殊的调查,从4月10日晚踏上前往深圳的列车开始。

  从偏见到细节

  进入之前,我与几个在厂内工作了很长时间的老乡取得了联系。他们的回答让我有些诧异,之前媒体上很多的所谓“黑幕”,他们确有听说,但是涉及层面似乎并不那么广。例如保安打人,门禁严格,稽查苛刻,他们甚至都有自己的一套“化解方法”,就像是在学校里逃避老师的管理一样,学生们总能各显神通。那么这样一个厂区,何以自杀频发?所以进入前,我最大的担忧并不在于会面临多少未知的危险,而是如果厂区里一切正常,根本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即便有问题,也只局限在一个很轻的程度与很小的范围内,难以由此为因,导出自杀之果,那么这篇调查要何以为继。但是与两位老师的讨论让我暂时搁置了这种疑虑,因为这种极端结果的接连发生,由结果来看,是不可能没有原因的,背后必然有某种制度或文化上的原因。我的想象或许还是过于单纯了,进去之后只需完整客观地反映全部细节即可。

  经过7个多小时的排队,一整天的体检,岗前的教育、分发,我随那一批的3500多人人一道,最终顺利进入富士康开始工作。前三天的工作甚至让我觉得太过轻松:没有什么活干,新人不让加班,工友彼此之间也还不太熟悉,采访任务也不急于开始。这样节奏的生活,与调查自杀两件事,仿佛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我进入之前最担心的事已然发生了。此时我的“日记”便带上了明显的“有色眼镜”,试图把每种现象每个细节下一个结论,试图把员工们的生活状态往压力过大、没有自由、管理制度有问题等等方向上靠,那段时间甚至只要从员工嘴里说出“压力”两个字,都能让我变得无比兴奋,我会立即记录下来。我总觉得在一步一步接近答案。但事实上,真相这个时候却在远离。

  第一次以“卧底”记者身份与杨继斌老师碰头是正式工作的第一个周末。一个酒店十几层上的咖啡厅,大致说了说工厂里的基本情况,然后望着高楼大厦胡发了一通感慨,很兴奋于自己又暂时回到了真实的身份。关于选题,当时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杨老师问到“你觉得这个题是语文题还是数学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语文题”,也许是因为我还并没有做“揭黑”之类调查的经验,也许是因为对于环境的一种直觉,我总觉得这一周我看到的东西,即便是戴着“有色眼镜”往那几个能逼死人的方向上靠,也显得牵强无力。但杨老师提示我这应该是“数学题”,一环一环的故事与细节最终要导出自杀的结果,报道才能成形。如果不能建立这样的逻辑关系,那么这篇调查就是失败的。当然,一切还在进行中,选题的变化还要看进一步的材料积累,“你也别抱太大希望”。我的作用只是忠实地做好一台摄像机,与一台文字输出机,“有色眼镜”必须摘下。

  既是一台摄像机,那就不必想太多啦,取景器里是什么景色,带子上写入什么内容,关你这机器什么事呢?恩,这样反倒也轻松自然,每日保持“电力”就好。

  这之后的文字已经发生了完全的改观。每晚发回的文字已经客观真实,我动用身体上的一切感觉器官,我只求细致与鲜活,而更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调查的结论。工友们开心、幽默、青春、时尚,我也都一一记录下,甚至有时候篇幅比他们的焦虑、无奈更长。这样的记录让我很安心,因为我只需与看到的真相、感受到的情绪站在一边。

  潜伏:隐匿还是出众?

  为了不在打工者中过分突出,我特地挑选了平日里最不常穿的几件衣服,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打工仔。在小商店里购置日用品时,几乎全部选的是最廉价的商品。嘴上说的话也一概去掉“对不起”、“请问”、“谢谢”等,唯恐太文质彬彬而受欺负,或是显得与众不同。事实证明,这些“隐匿”的方式让我的生活看上去与他们全无二致,说话的方式改变也让我不自觉地融入了他们的谈话之中。气场相合,方能聊出更多的信息来。这也成了后来得到不少故事的“语言基础”。

  但是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采访大学生时,我要化装成正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与他们平等地交谈;与线长组长交谈时,不光要想出让他们注意到你的“噱头”(事实证明,只有我说不想干了,他们最会和我谈),还需要拿出更多一点的见识来,去与他们探讨这个大工厂里基层干部的升迁与前途。当我号称自己“要离职”而与线长“谈心”的时候,他本来是想要留我的,但我完全不关心“我自己”的前途,却只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个巨大的工厂:人多,机会少,基层干部压力大,带的人流动性太强,出不了成绩,就爬不上去——这都是我这些天观察的结论。他仿佛换了个人,不像和别的有离职意向的员工交谈时那种家长式的“教诲”,而是真正谈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在富士康等一些类似厂里的工作经历,现在作线长压力大了,但级别没动,工资一点也没涨。最后,连他自己也说“没办法,富士康就是这样的.”,“要是情况还没有起色,也许我也就干到今年年底了”。坚持隐匿,但有需要时也不必害怕“出众”,极大地延展了我的“潜伏”体验。我甚至逮住一次占理的机会,直接与另一线的线长发生了争执,去看最终会怎样解决。

  成功地变换2-3个身份,去与受访者平等地交谈,才是获得故事最好的途径。当然,“卧底”期间,兼有的身份越多越危险,所以这种变换最好在后期完成,以防有变。

  报道中有关新闻伦理的考量分为两个方面:受访者与采访者。

  对于受访者的名字使用,我们之前的想法是,只要不涉及工人们的负面信息或者隐私,用真名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做也是出于报道的真实性的考虑。但是报道出来之后,有个别员工不愿意自己的真名出现在报纸上,有关自己的细节被误读,现在他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情绪也十分激动。这是我们所未想到的。

  尽管未涉及负面、虚构或隐私情节,且新闻事件的公共价值也很大,但每个人的情感与认知都不一样,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苛求。在面对预计不到的后果时,个人更信奉“最小伤害原则”。在未经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还是使用化名进行写作更为稳妥。如果要增强其真实性,可以在联络到受访者本人,征得同意之后使用真名。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期报纸中就注明了“所用名字为化名”这一点,力求弥补。由是看来,“有不说的真话,但决不说假话”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真话与假话一样,可能伤害无辜的人。

  进入富士康之前,我与傅剑锋老师、杨继斌老师仔细分析过作为“卧底”的我可能出现的风险:其一,被发现真实身份,结果无外乎是开除,问题不大;其二,可能被分配到危险的岗位,此时我所做的就是必须要想办法调离,或者,放弃这个岗位,再出来排一次队。最终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但为求稳妥,如果在出发前能够有一个成文的风险应对策划,则更为完备,其中可以包括对各种可能的危险的判断、应对,乃至结束后的心理疏导。

  于现在的我而言,我倒希望尽快地揭掉身上的“富士康”这个标签,它只是我的作品,而我并非它的附庸。一个好记者必须不断地靠好作品来说话,而不是成为新闻的一部分。但要去掉这个标签只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停止努力,直到被大家忘掉,这个很简单;其二是马不停蹄地再次踏上某辆通往某地的“列车”,走去通往新闻的路上,这个难度更大、更未知。但我由衷希望是后者。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3

  结束了我人生路程上的一小段,来不及回想自己考得怎样,休息了一天, 1月13日开始我的实习。在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栏目实习,每天的工作流程就是:接到采访任务→构思如何采访→外出采访→写稿、剪音频→老师审批后录口播→合成广播成品。

  这样既要采访又要写作的实践确实很能锻炼人,不仅要考验我和采访对象交流的能力,还要考选择好采访对象的能力,应变能力,提问的技巧,在实习中,我体验到了记者的光荣、辛苦、责任和做为党与人民之间纽带的特殊作用。

  新闻传播的构成要素分为:核心要素、次级要素、边际要素。核心要素,是指形成新闻传播过程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受着、新闻传播效果。次级要素,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仅次于核心要素的一系列要素,包括信源、编码与译码、谋略与技巧、参与者、反馈。干扰要素,指渗透、环绕、制约新闻传播过程的一些要素,包括价值因素、环境、规范等几项因素。要做好新闻,就必须把握核心要素,兼顾刺激因素,排除干扰因素。只有把这几项做好,才能完成一篇有内容、有层次的新闻稿件。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采访对写好一篇新闻的重要性,采访就像是在采集食材,接下来的写作就像在做菜,只有材料好,才会做出可口的菜。在做《市民对“超龄家电”意识欠缺〈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出台遭冷遇》过程中,我计划采访对象如下:第一,消费者是否意识到家电也有使用年限,对《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的出台持什么态度;第二,家电销售商是否顾客提示家电的使用年限,对目前家电均未标注使用年限有什么建议;第三,采访向专家了解使用超龄家电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识别二手家电的年龄。在采访家电销售商的过程中,我先到了苏宁家电,但部门负责人表示不愿接受口头录音采访,随后到了南百家电,里面的.负责人不仅补配合,而且态度恶劣。采访中第一次碰钉子,碰了一鼻子灰就出来了。我纳闷,这是一个让销售商显示自己对消费者负责,督促生产商尽快标注使用年限,提高自己声誉的机会,为什么大家都不愿配合采访。于是我寻思一个采访问题,能让销售商意识到接受采访会对自己销售有利,于是我再次来到国美家电,就联系部门负责人问国美是否有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国美的负责人接受了我的采访,这篇稿件也因采访材料翔实而获得电台领导的表扬。

  此外,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一点经验。选择好采访对象,采访就成功了一半。对于一些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一些采访对象比较害羞,可以和他聊聊天,还可以轻松地说句笑话,讲讲别的事,最重要的是记者要表现得随和、亲切。一些人则害怕在采访中说错话,给个人或所在公司造成不利,所以对记者在内心上抵触。对于这种人,开始时须多费口舌,从正反两方面消除他们的疑虑;在其言谈过程中要不动声色地听,如果要追问,哪怕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要装作不在乎的样子随便问,以免他们惊慌;要让他们探出遮掩部分时,则可以从别人同等事件的结局去启发。比如在一次对南宁将规范泔水处置的采访过程中,我先采访一些饭店、餐馆等饮食单位对泔水如何处置时,一些饭店表示不愿接受采访,我就用激将法,向他说明,旁边的几家餐馆都表示希望尽快规范泔水处理,你们不表态则表明你们对食客的安全卫生没有做出承诺,这对餐馆的声誉不是很好吧。最后该餐馆表示愿意接受采访。但其实我还没有对旁边的餐馆进行采访。

  实习中也碰到过困难,比如对一些稿件深挖不够,新闻敏感不够,采写的速度不够快等,这些都是自己需要提高的。

  四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4

  毕业实习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各行各业合格工作者的基础。20xx级数媒班共42人,所有学生均参加了学校布置的毕业实习。实习期均符合要求。所有学生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开展长时间的专业实习,这对自己的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有很大帮助,也检查了自己在多年大学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10数媒实习地区分布较广,有南京、北京、深圳、上海、无锡、镇江、山西和徐州本地等10多个城市。

  实习单位主要有: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深圳丝路数字视觉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数字传媒解决方案事业部敦煌网络业务等。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各个岗位上都表现得十分优秀,在结束实习后,基本上都获得了相关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大部分同学选择的实习单位与岗位是与自己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由于在学校既学习过专业基础知识,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比赛、竞赛等实践活动,动手能力非常强;又因为系统学习过一些理论课程,理论素养也非常高;同时由于学习过美学等相关课程,有良好的艺术品位与审美修养。他们作为新鲜血液给单位带来了新的活力,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理论素养,诚恳勤奋的工作态度与职业操守,得到同事与领导的交相认可,有几位同学表现得特别优异,毕业后顺利与实习单位签约。

  实习是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并把大学中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好准备。

  实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每个同学来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从学生的身份中转到社会人、职场人的身份中来,毕竟一直呆在学校这个乌托邦里,与社会实质上是有脱节的.,专业实习有助于转变大家的心态,为之后的求职、工作做好充足的心里准备与经验积累。实习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且他们是互相学习的对象。实习生的到来,给各个实习点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教学力量,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仅实践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作为实习单位也同时吸收了实习生多样化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可能或多或少的这些年轻学子身上看到一股新生力量吧。二者可谓是寓教于学、寓学于教。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5

  这半年一直在奔波中,新闻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从央视到世界新闻报,再到深圳电视台,再回到北京来。打一枪换个地方,在各种战壕间匆忙游走却到哪里都无所适从。在大学生活进入倒计时阶段,任何回顾性的文字都难免要带上一些个有气无力的喃喃自语,以此给自己一点慰藉并作吓唬低年级的小辈们。这种唬人的念头其实很多人都在酝酿,只不过最后大多在“我很卖命实习很圆满”中收场。我无意于用这种方式浪费看客的感情,不过借这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下半年来自己的轨迹。一半是例行差事,一半是发泄。

  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多年,大多会有种走上不归路的自我放逐感。当然,前提是他还在媒体圈子里混。我这人并没有多少高瞻远瞩,连当初进新闻系也是在阴差阳错的恍惚中完成。不过在这个准圈子里混了三年,自然也沾染了一些圈子里好大喜功的习气。二零零四年七月,在教二那个明亮教室的讲台上,雷蔚真老师负责代表学院向台下二十五个懒散且孩子气十足的学生宣布你们的实习开始了。我的位置距离雷老师不是很远,在这个重要时刻,雷老的表情被我很不小心但很忠实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一种过来人的故作镇定和一丝狡诘。台下这批学生的实习以及以后的命运,似乎早已在他的意念之中--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对于实习,台下的学生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不过实际上就两种:决定工作的,去央视新闻中心实习,为的是毕业时能在那里留下几个;想考研的,自己找个地方弄份实习鉴定有大红公章就行。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新闻人的试行放逐,为了见识一下我泱泱大国第一大台的风范,我没多想就选择了前者。于是在七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被告知我的发配接收地是央视新闻中心编辑部时段一组。

  所谓时段一组,就是早间组。所谓早间组,就是夜班。夜班组三班倒,也就是说干一天休息两天。这个待遇很是不错,搞得我上铺的小C很是艳羡。我得以将夜猫子的习性在夜间央视方楼二层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天则回到宿舍蒙头睡觉。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实在有悖人性。我现在回忆那段时光,马上感觉有千万个苍蝇瓮地冲进脑袋并将其吞食。人说睫毛长的人爱睡觉,我睫毛长,但根据多年生活经验,我了解自己并不是很嗜睡的人,我能一次性熬个48小时不睡觉,但我却始终没法适应没48小时就要倒一次生物钟的生活。我没有熬过几个班就开始疲倦并开始怠工。到最后虽然我的怠工并没有影响我留下的可能,但几个月下来我欠下的睡眠帐最终让我选择离去。

  在早间组值夜班,所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其实我是有心睡眠而身不由己啊。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地方台用卫星传送过来的稿子放到对编机上重新编辑一下。这个工作没什么挑战性,因此我的斗志在无用武之地的情境下开始休养生息。说到这里要提醒诸位看官:想做事的兄弟,就找点挑战性的工作,不然斗志会很快消磨光,等哪天你想振作一下都找不到感觉了。我就在那里无意识地消磨着我的斗志。看看HBO的'电影,翻翻栏目组的杂志自得其乐。每每自感无聊之时,就开始做起未来的春秋大梦来。我开始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钱多,活少,逍遥,有自己时间可以搞点私活。按照这个标准看,央视编辑部的日子也是过得的。只是最终我实在没法忍受那万恶的夜班,只得拜拜了。

  在这期间,我还跟CRI的《世界新闻报》有过一段短暂的邂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她的招聘启事就投了份简历。后来就被通知笔试,然后面试。很轻松的搞定了一切,然后过去上班。主编对我也是颇为照顾,他安排我跟他做头版。在M 上我跟他说前辈您要多多照顾我,他回话说没问题你很有灵气。现在想起来,在一个新环境中领导这种赏识还是相当难得的。以后我还碰到过一些领导就没那么好了。于是我又得出个结论:在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千万别瞧不起人家,等到你之后被另外的人家瞧不起时,你会很怀念被人瞧得起的时光。这结论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很是重要,遗憾的是我当时竟以为有央视的夜班在手,工作便不用发愁,参加CRI的招聘只是练练兵而已。当然,报纸本身有它自己的局限,我知道这个事情做不大。于是带着半分糊涂和半分理智,我向主编提出我要回去考研。主编有些愕然,他肯定明白这是个托辞。当然我也知道在他看来,这无意于一种背叛,实习总结《新闻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在我留下工作证走出CRI的大门一刹那,我有些莫名的怅然,又有点莫名的释然。

  这种不痛不痒的日子一晃就是半年,我逐渐从央视夜班的迷梦中苏醒过来。这里只会不定时地发一些钱,没有三保一金且不解决户口。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并没什么感受,难道就是央视三天一倒的夜班?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须要从头开始找工作。我被迫开始照相,做简历,去招聘会,到处乱撞。这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形势并不好,同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我和所有人一样感到彷徨,绝望。而实际上我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心里并没底。直到深圳电视台的出现。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得知深圳台招人信息的。在一个阳光有些刺眼的下午,我去中关村陪一个朋友看笔记本,顺便去了趟北大。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木楼里,我漫不经心地填写了他们发给我的报名表。之后的第二天傍晚,他们通知我去深圳大厦参加笔试面试。我去了,依然是有些漫不经心。试的题很空,什么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媒体应该怎么有竞争力之类,都是博士论文的题目。我答起来竟毫无感觉,四道大题竟只用千把字答完了。接着就是面试,HR问我喜欢做哪类新闻,我说做时政类,他说做民生类你干不干。民生?我只在南方周末上看见有个民生版,似乎也有些深度,做起来也应该不难。于是我马上表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疾苦云云。HR略略点头,跟他旁边两位同伴说还需不需要问其他的,另两位均表示没有问题。临走告别时,一位副考官冲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好兆头。

  十二月底的笔试面试,等到一月中还没结果。同考的人曾打电话过去询问,那边说集团正在高层换血,需要缓一缓。我已托人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一月十九号。就在我准备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深圳电视台给实习消息了。一个年轻的声音通知我在三十一号之前赶过去报到并开始实习,时间是一月十七日上午十时二十分 。

  在家过了一个礼拜神仙的日子,二十七号,离过年还有十天,我却不得不坐上南下的火车。到达深圳后找电视台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深圳电视台,现在全名叫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深圳却有着三处办公地点。我的住处,电视台的招待所,在深圳东面的罗湖区,而工作的广电大厦,却在深圳西头的福田。这样,我每天都在要坐着大巴穿越这个城市的东西。我是厌恶坐公交车的,但这是生活,由不得我的,只能忍忍了。不过等真正开始实习之后,才知道这原来只是个很小的case。

  我被告知分到了都市频道的《第一现场》。去频道报到,总监说了很多,大意就是年轻人要多下基层锻炼之类。不过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新人必须要在一周之内上手。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毕竟是科班出身。不过说实话我在学校确实没怎么动过机器的,我指的是摄像机。至于对编机,我在央视已经玩了半年,早已不是问题。但这里的人告诉我,他们已不再用对编,在他们的节目生产线上,已经普及了索贝非编系统。这套系统我在央视时曾接触过,在那里的最后一个班我还用它编过片子。我认为这并不是这玩意有多么先进,很多的bug,跟adobe的premiere比起来简直差远了。原本我认为这是个垃圾软件,不想中央台用了,地方台便一窝蜂地跟着用。后来一个主编告诉我,一个领导一拍脑袋,深圳台便成了中国第一个实现硬盘播出的电视台。几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并没有收到多少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这套系统太不成熟,加上硬件上的瓶颈,硬盘直播只能是水月镜花罢了。

  所谓第一现场,实际上是全国各城市兴起“民生新闻风”的产物。这类节目,多是反映老百姓生活冷暖,投诉纠纷,因此节目多为曝光新闻为主。现在比较知名的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等等。这类节目收视率高,但成本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整日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第一现场》的采编一共有五十多人。按照领导的安排,我加入了这支庞大的采编队伍。

  很快便来玩真的了。第三天我便被派往关外去做一个不幸家庭的采访。夫妻二人在深圳打工,丈夫患上了尿毒症,毒素没法通过膀胱排出,肚子鼓得像只气球。现在丈夫的父亲想把自己的肾捐出来,这样可以将尿毒症根治。但这个手术费需要十万,小夫妻俩现在穷得家徒四壁,还有个九岁的女儿要上学。只得向媒体求助。这是我第一次出来做采访,大约花了一个小时时间搞定。回来之后片子也很快编出来了。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地报道了这个事,但主编看了过后认为稿子写得太正,煽情不足。这是我的软肋,我向来不滥情,但如今为了救人必须要我必须要牺牲本性。等到片子播出后,果然没见到什么反响,我有些沮丧。不过十多天后那对夫妻打电话给我们说,节目播出后,有个小学决定无偿赞助他们的女儿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有些迟到的消息多少还是给了我一点安慰。

  这样温情的料并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后来我跟同事又合作做了几个片子,都是些……我也忘了。乱七八糟的,民工街头讨薪被打,老乞丐街头受冻,东门贩卖,如此等等。我一个北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是个“中部人” ,把中国地图上下对折,我老家就在这折线上。但因为人文地理学家们并没有提出“中部人”的说法,其结果便是这批人到了北方像南方人,而到了南方,便成了北方人。于是我在这里便以北人自居,操着一口带些京腔的普通话穿梭于一群南人之中--我一个北人,早已习惯了不紧不慢、伸屈自如的北京,面对这个大街上充斥着挟着大小公文包匆忙奔波人流的城市,多少会显得有些不适。

  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暗访,街头聚众赌博,亲历关外黑诊所,深大西街妓女当街叫卖追踪。我虽然讨厌这让人不死不活的工作,但这种体验式的暗访却让人给人不少意想不到的刺激。去清水河商业街抓赌一节,我们被当地马仔盯上,倘不是报警在先,恐怕就难以脱身。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6

  这个夏天,烈日照常,炙热的阳光烘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南昌;这个暑假,理论践行,鸿程彼岸,您我共运——xx传媒。

  来到鸿运,开始的心情是忐忑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么去融入,该怎么去适应?可是,相处下来,发现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是一支有着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团队。年龄也相差不了多少,该活泼的时候很疯狂,该严肃的时候很认真,这就是他们的风格。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愉快。每一次面对早起,面对那段要走的长长的路,面对拥挤的公交车,这些总是让我身心疲惫。可是一到公司,愉悦轻松的气氛总是让心情从多云硬是转成了大晴天。所以,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中,一天总是悄悄地就过去了。转眼,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

  公司最有特色的就是午餐时间。一大群人围着桌子吃饭,很有那种大家庭的感觉。时不时来点小笑话,开个小玩笑,但笑过之后别忘了夹菜,否则稍不留神,眼前就只剩空盘子了。虽说有点夸张,但是年轻的一代是不拘小节的,自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就竭尽全力去得到,这也是一种个性。

  实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能把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又能从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到鸿运,一开始左老师就问了,你来这里想学到什么?可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见状,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才能跟对自己的老师,才能有确定的方向,学习需要的东西。否则,盲目的在公司里,只能是混混就过了。”这是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

  给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就知道自己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在工作中学习文案策划;在相处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开会中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在培训课上学习平面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也变得更加的顺利。

  对于实习生,公司总是很照顾。“来了就要让我们的实习生学到东西,不能一个月过去了,让他们空手而回。”彭总这样对公司的人说,“每一个职员都是他们的老师,必须要做好表率。”这句话让我觉得,作为实习生还是很受上级领到重视的,心里很是高兴。彭总还亲自给我们上培训课,教授PS软件的操作和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

  我们是一个团队

  7月份的工作重心是家教中心和军事夏令营的开展。这两项工作都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前期的宣传工作。需要公司人员的互相配合和努力。当然刚来公司,出去外面锻炼一下,体验一下跑市场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能锻炼毅力、耐力和能力。

  我的工作是和占老师去外面发宣传单页,在小区摆点设摊。真正的为家教中心和军事夏令营造势。顶着烈日,用微笑和热情发放着每一张精心设计制作的宣传单页和报纸。虽然有时候别人都不理睬,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但是还是一直坚持着。有时候遭遇到这样的眼神,心情总是不由自主的变得低落,但是占老师总是很乐观的安慰我。这点真的非常感谢他。这让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总是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这就是一种资本。

  我们在外面进行宣传的时候,办公室的成员也没有歇着,也忙着各种宣传单页的制作,忙着接待前来报名的家教老师。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这样的。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我们的理念就是打造一个英雄般的团队。

  这让我知道了,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到者和一个英雄般的团队。身为个人必须要有能力,身为团队必须要有互相配合和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尤其需要合作精神,一个人是无法做好的。因此,和鸿运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日三省之精神

  “一日三省”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必须每天坚持,每天对自己进行检讨和监督。在鸿运,彭总很强调这一点。他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今天要做什么,昨天做过什么,做到了么?做好了么?

  每一次的会议,都会有汇报工作这一项。其实大家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是最好的学习时机。这都是他们的实践成果,都是用行动来证明的。每一次的会议都是一堂生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这能让我学习到他们是怎么做事的,在工作中是如何克服那些困难的。学习他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虽然这有点虚,但是确实是这样,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学习才能我们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模式。

  在学校的时候,理论的东西学习得比较多,对于真正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应该在实践中解决。在公司,有早间会议。每一个人回顾昨天做过的事情,也知晓今天所要完成的任务。今日事今日毕。

  “一日三省”,不仅在工作中是如此,在学习中也一样。每天都对自己的所要完成的任务规划好,对昨天学习的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好。对于没有学到位的继续进行学习或者是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任务。

  学习的老师

  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教给了我所欠缺的东西。严肃中带点可爱的彭总是培训老师,在PS学习课堂上,他讲授的知识是以前老师所没有讲过的东西。讲得更加细致和深入。每一堂课他都有认真准备,今天讲什么,怎么讲。我感觉彭总真的很有当一个好老师的潜质。上到高层领到的教导,下到每个公司职员,他们都有教会我很多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爱的崔主任,她的细心和热情的态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在公司真的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虽然时间短暂,也可能现在看不到什么大的改变,但是我相信在公司,在每一个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都将会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实习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到东西,这才让实习没有失去意义。我想这次在鸿运的实习经历会是我一生的珍藏。

  在此非常感谢这群年轻又可爱的老师们。是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你们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不曾知道的道理。

  一个月很快就过了,在很累的时候有过放弃实习的时候,但是我学会了坚持,以前总在倒数着日子,可现在要离开大家真的有点舍不得。我永远不会忘记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再次对可爱的大家说声谢谢!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7

  这个夏天,烈日照常,炙热的阳光烘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南昌;这个暑假,理论践行,鸿程彼岸,您我共运——鸿运传媒。

  来到鸿运,开始的心情是忐忑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么去融入,该怎么去适应?可是,相处下来,发现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是一支有着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团队。年龄也相差不了多少,该活泼的时候很疯狂,该严肃的时候很认真,这就是他们的风格。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愉快。每一次面对早起,面对那段要走的长长的路,面对拥挤的公交车,这些总是让我身心疲惫。可是一到公司,愉悦轻松的气氛总是让心情从多云硬是转成了大晴天。所以,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中,一天总是悄悄地就过去了。转眼,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

  公司最有特色的就是午餐时间。一大群人围着桌子吃饭,很有那种大家庭的感觉。时不时来点小笑话,开个小玩笑,但笑过之后别忘了夹菜,否则稍不留神,眼前就只剩空盘子了。虽说有点夸张,但是年轻的一代是不拘小节的,自然对于自己喜欢的就竭尽全力去得到,这也是一种个性。

  实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能把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又能从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到鸿运,一开始 左老师就问了,你来这里想学到什么?可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见状,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才能跟对自己的老师,才能有确定的方向,学习需要的东西。否则,盲目的在公司里,只能是混混就过了。”这是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

  于是,我确定了几个学习目标:1.学习文案策划,文字编辑,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其实对于学习新闻专业的人来说,不管以后从事那个行业,最终别人还是会把你当新闻人来看,考验的也就是文字功底强不强。这一点很确定,因此,来到鸿运,首先就是要锻炼好我的文字功底。2.学习如何为人处事,体验职场生活。在每一个新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如何和身边的人相处,如何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这里的学问很多,也很重要。鸿运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家就是一个团队。正如鸿运语录说的: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英雄般的团队,而不是团队中的英雄。3.学习如何思考,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中,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这就考验着工作的能力。4.学习一些设计软件,例如PS等软件。虽然在学校有过接触,有过初步的学习,但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学习的也是一些皮毛的东西。在鸿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师,还有号称“PS神”的熊哥,他们的技术是值得学习的。

  给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就知道自己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在工作中学习文案策划;在相处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开会中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在培训课上学习平面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也变得更加的顺利。

  对于实习生,公司总是很照顾。“来了就要让我们的实习生学到东西,不能一个月过去了,让他们空手而回。”彭总这样对公司的人说,“每一个职员都是他们的老师,必须要做好表率。”这句话让我觉得,作为实习生还是很受上级领到重视的,心里很是高兴。彭总还亲自给我们上培训课,教授PS软件的操作和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

  我们是一个团队

  7月份的工作重心是家教中心和军事夏令营的开展。这两项工作都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前期的宣传工作。需要公司人员的互相配合和努力。当然刚来公司,出去外面锻炼一下,体验一下跑市场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能锻炼毅力、耐力和能力。

  我的工作是和占老师去外面发宣传单页,在小区摆点设摊。真正的为家教中心和军事夏令营造势。顶着烈日,用微笑和热情发放着每一张精心设计制作的宣传单页和报纸。虽然有时候别人都不理睬,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但是还是一直坚持着。有时候遭遇到这样的眼神,心情总是不由自主的`变得低落,但是占老师总是很乐观的安慰我。这点真的非常感谢他。这让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总是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这就是一种资本。

  我们在外面进行宣传的时候,办公室的成员也没有歇着,也忙着各种宣传单页的制作,忙着接待前来报名的家教老师。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这样的。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我们的理念就是打造一个英雄般的团队。

  这让我知道了,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到者和一个英雄般的团队。身为个人必须要有能力,身为团队必须要有互相配合和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尤其需要合作精神,一个人是无法做好的。因此,和鸿运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8

  实习的时间快而短暂,不知不觉已悄然流逝。回想这段日子,我有失落过,开心过,认真过,我觉得这段日子很值得珍惜。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众所周知,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3个月的实习生活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懂得了很多在学校没法体会到的知识和道理。回顾几个月以来,从那天真的我到经历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到现在稳重和冷静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挫折和失败,才能通往自己的罗马大道。在这几个月里,我有失落过,烦恼过,悲伤过,失败过,但我知道这是上天对我的一个考验,在每次失败的时候我都会反省自己,告诉自己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在挫折面前我们应该善于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在学习方面虽然自己普通平凡,但我会努力提高,做到最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努力不懈,争取做到最好。

  在几个月的实习里,我学会了适应生存环境,乐观面对生活,还提高了自己的交流能力,知识技能和动手能力,我知道这些给我的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学习生活除外,在假日我会积极参加社会各种实践活动,以获取更多学习的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我的未来不是梦,只要自己努力过,成功是不会把你拒之门外的。 人总是在失败中才会成长,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啊,所以在面对失败时我会勇往直前,越挫越勇,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也可以,别人做不到的我会努力去做到,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继续努力,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生活上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各方面表现良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短暂而充满意义的几个月的实习以来,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真正进入了一成长的时期。随着同事们和领导耐心的指导与提醒,我的动手能力在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很快的适应与熟练了各个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步骤及要点。同时也提高了我对这份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激起了我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和重大的责任感。我的每一步都必须从小事开始,从细节起。刻刻牢记操作规范,时时不离的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从不敢有过半点的马虎和大意。每各项工作的操作中,我都虚心接受和听取领导与同志的指导。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不掩饰与含糊。并在每一项操作过程中不断的刻苦钻研,总结经验,不断的吸取教训,以致使我在工作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大的进步。 努力总会得到果实,在这几个月的工作里,使我在此岗位上操作的内容有了不小的成就。每一次梳理案件中,他们都会在此教会我新的东西。这一切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氛围,促使我更加的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然而实现自我的人生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善于总结经验,抓住自己的特长做到最好,那么人生的目标,也只不过是离我们一步之遥。

  虽然我目前还缺乏经验,缺乏在艰难局面中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但我相信年轻就是本钱,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才能,我不会满足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一定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我的工作上,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拼拼!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了单位和社会,从开始的磕磕碰碰到后来的工作起来还算顺利。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态的转变 学校的生活相对而言较为单纯,无需我们担忧很多的问题,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跟得上就可以,而在实际的运作中当中则不然,实际中,我们要考虑的则更多,及时的转变心态会让我们工作更加顺利。

  2、不以事小而不为。 做大事小事有不同的阶段,要想做大事,小事情必须做好。我们正是实习的阶段,做一些繁琐的小事情,很有必要。这些小事情值得我去做。事情虽小,可过程至关重要。

  3、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 我们到实习单位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我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4、少埋怨 在条件艰苦的实习地方,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同事也不好相处工作也不如愿,经常埋怨,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不但做不好工作,还增加了自己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少埋怨,要看到好的一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去埋怨,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激情。

  5、与他人和睦相处,加强和同事以及他人之间的沟通 学校里成绩不错的学生变成了未知领域里从头学起的实习生,而熟悉的校园也变成了陌生的企业单位,身边接触的人同样改变了角色:老师变成了领导,同学变成了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样的转变中,对于沟通的认知显得非常苍白。于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本以为的那么善于沟通。当然,适应新的环境是需要过程的,所以我相信时间和实践会让我很快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真正融入到工作单位这个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中。在很多地方,由于地区和文化的差异,会存在语言交流的障碍。我们说什么,他们不知道;他们说什么,我们也是模糊不清。这不仅影响到和他们之间的知识交流,更会影响到一切工作顺利完成。另外,和同事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不能正常的交流,在工作的时候,每个人之间就不能相互配合,影响工作效率,同事之间也会感觉很陌生。

  6、虚心学习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碰到很多问题,有的是我们懂得的,也有很多是我们不懂的,不懂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当别人教我们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虚心的接受,不要认为自己懂得一点鸡毛蒜皮就飘飘然,要把社会实践当着我们真实的老师。

  7、错不可怕,就怕一错再错 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工作中第一次做错了不要紧张,领导会纠正并原谅你,但下次你还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那你就享受不到第一次犯错时的待遇了。

  经过这次实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的东西,在就业心态上我也有很大改变,以前我总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爱好,专业对口的工作,可现在我知道找工作很难,要专业对口更难,很多东西我们初到社会才接触。所以我现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待更好机会的到来,要应尽快丢掉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加与社会竞争,敢于承受社会压力,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快速成长。再就是时常要保持一颗学习、思考的心。作为一名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环保公司这样一个新环境中,有我们很多值得学习、值得思考的地方,这就需要自己保持一颗学习、思考的心。首先在技术方面,要刻苦的补充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对待工作,时时刻刻的思考和学习。同时,在企业的环境中,更要注重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和人文文化,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管理文化知识。这样,可以为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毕业实习使我获得了人生第一笔宝贵的工作经验,虽然在步入社会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多教训要吸收,但我想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无论是心态上还是技能上。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但只要努力地付出,我的职业生涯就必定会开出希望的花,结出成功的果。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9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实习,无非是暑期来临前向学校领一张实习表格,暑期结束后把填写了实习单位评估与印章的实习表格交给学校,实习时间长则四个月,短则一两个星期,到实习单位人头还没熟就回来了。可是,在越显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实习生已经变成成为正式员工前的第一份考卷,当你真正踏出这一步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为合格实习生的前提。

  时间像流水,在不经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实习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我不敢说这个句号是完美的,只能说我收获了很多。习惯了自由的学生生活,曾在开始的时候,对那么长的的实习时间有犯愁和些许不适应的感觉,觉得这日子是没有尽头,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规规范范。但是,现在回味起来时剩下的只是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滋味:有为自己的稿子没写好而烦恼的时候,有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有为受到领导批评时而生闷气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达成熟,而只是不断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接近成熟。很庆幸的是,在实习这段日子里,我成长了不少。同时,又对自我有了一个更为深一层次的认识。

  实习生通常是没有工资的,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伙食费。很多人说,做实习生,就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换个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获应缴的学费,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为从书本到实践,我完成了这种跨越。原来在课堂上做练习写的'稿件,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就行,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可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力像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记者靠近。更重要的是,我从身边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比如,在学校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不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步”,实习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新闻作业,我写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实习中,因为一点差错就会直接关联到整个电视台的工作,从稿件到同期视频不检查两三遍我不会放心;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项看上去很辛苦很难完成任务,如果是在学校,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连续好几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会尽力完成。

  实践然后知不足。我发现自己在沟通、交流方面,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20

  新闻专业20xx级的57名同学于20xx年2-6月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实习。本次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统一指挥的组织管理方式,学院专门成立了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并于20xx年10月正式启动实习工作,包括实习意向调查、实习单位联络、分配、实习博客、购买保险、实习动员大会、正式实习、实习总结等环节。

  经过4个月的实习,同学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具体成果有:报纸和杂志文章541篇,广播报道155个,电视节目48期,网络专题302个,参与编辑的报告26个。现对20xx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总结如下:

  规范管理、高效实施

  在几年专业实习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确保了专业实习的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和高效实施。整个实习工作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及早动手、细致部署

  前几届的实习工作为本次实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根据20xx年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专业20xx级本科生实习计划》、《新闻专业实习的“标志性媒体”》等实习制度、标准和往届的实习基本情况,实习指导小组明确了本届学生总体的实习原则、实习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并及早展开了工作部署。

  学院首先通过调查,对每位同学的实习目标和规划进行摸底,重点了解同学们的实习意向。在摸清同学们的实习意向后,学院随即开会布置实习单位的.联系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学院领导和教师共联系到实习岗位近80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均有涉及,这为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积极动员、科学管理

  本次实习同样采取集中实习、统一指挥的组织管理方式。为了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增强应变能力,学院于20xx年10月就专门成立了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院长助理刘徐州副教授,成员为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尚武和20xx级班主任张宏伟、鞠宏磊。

  20xx年12月31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了20xx级本科生实习动员大会。随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经过初选、公示、调换、再公示等阶段, 57名同学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国际广播之声、新华社、凤凰卫视、搜狐等21个全国知名媒体实习。

  参加实习的58名学生被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人员多的小组还配有副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联络、协调、实习拍摄、资料汇总和汇报等事宜。按照单位联系、教师专业方向、实习区域等情况,10名教师担任本次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负责联系、落实与处理有关实习事宜,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具体指导与检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20xx年1月初,在与凤凰新媒体旗下的凤凰网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我院在凤凰网的专业实习博客正式开通。

  鉴于新闻专业实习的特殊性,例如,时间长、路程远、人员分散、工作时间不确定、采访外出频次多等,根据学院相关制度,我院为全体实习的学生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期限从20xx年2月23日-20xx年6月30日,这是我院实习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体现了学院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护送到岗、灵活调整

  从实习岗位分配到上岗有长达一个月的寒假,为了保证实习上岗工作的顺利进行,实习领导小组分别在寒假前后以电子邮件或MSN的形式,把最后确定的实习分配方案和小组长联系方式通知各位指导老师,要求按时启动实习上岗工作,建议指导老师提前联系单位,护送学生到单位,勿忘提醒学生根据单位要求携带介绍信、身份证、学生证、照片和简历等。

  从20xx年2月23日开始,各位实习指导老师陆续将学生护送到实习单位。在这个过程,由于两会、某些实习单位搬迁、人事调整等原因,指导小组对实习进行了灵活调整。

  截至20xx年3月10日,除由于两会等原因个别同学暂等岗位之外,其他同学都已上岗就位,同学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实习工作中,走上了新的征程。他们期待着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新闻素养、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和人生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四、全程指导、各自监督

  在实习单位老师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同学均已适应新的学习和工作节奏,并开始与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老师不断互动,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规律和业务要求。

  全学院通过各小组指导教师、小组长等对各小组的专业实习工作进行了全程指导和监督别,3月11日,学院还制定了定期检查制度,要求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实习进展、实习问题、实习心理和身体健康等问题,建立了实时监督、及时反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五、注重调查、反馈教学

  为了了解我院20xx级本科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方法、技术和知识结构的掌握、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实习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人才需求目标等方面的要求。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新闻专业毕业实习总结11-25

新闻专业个人实习总结04-27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15篇01-10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08-16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15篇08-26

新闻专业实习自我鉴定03-19

新闻专业实习自我鉴定09-19

新闻专业的实习报告集合八篇10-22

新闻专业实习心得体会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