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01-30 15:17:16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集合】人才培养方案4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才培养方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合】人才培养方案4篇

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经发物业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 2、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

  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各物业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质量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三、主要内容

  本计划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1、战略人才的甄选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制定甄选标准。

  甄选条件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内年龄在32岁以下,有大专以上文凭,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青年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甄选程序

  首先由各部门根据甄选条件和《战略人才推荐表》提候选人员名单,质量管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然后根据总经理审批结果确定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2、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采用:轮岗工作(不同岗位)+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a) 轮岗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b) 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c) 轮岗范围:本部门内或公司内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d) 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 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质量管理部备案。跨部门轮岗,由质量管理部提议,经公司领导审批。

  专业型专才培养模式

  在本专业线上深度培养,培养目标是业务型专家(技师或取得某种专业资格的工程师)。采用:专业工作+继续教育+工区专业资格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3、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采用以下培养方式:

  内部导师

  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公司指定由各部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该员工的内部导师进行专业培养。

  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计划完成相关的培训课程。不按规定参加培训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战略人才计划的员工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4、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质量管理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四、具体实施日程安排

  1、20xx年11月1日~5日各部门完成人才的推荐。

  2、20xx年11月6日~10日质量管理部完成推荐人才的审核。

  3、20xx年11月11日~12日经总经办讨论确定人才培养名单。

  4、年11月15日起开始实施“青苗培养计划”。

  5、20xx年5月15日结束。

人才培养方案 篇2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一、核心课程

  护理技术: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及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获得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使学生获得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学习各临床课程和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内科护理:介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防治原则等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评价;学习内科常见急救方法、临床操作、心肺监护、机械通气等临床技能。通过讲课、实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会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护理实践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整体护理。

  外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运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病人康复。正确运用外科护理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妇产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以及妇产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根据妇女生理特点运用已学的妇产科知识和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及妇产科病人、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能力。

  儿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获得最大程序的身心健康。

  急救护理与重症监护: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护理、急诊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的工作范围和任务、重症监护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

  1.实验实训:第1~4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2.教学见习:第4学期,临床医院教学见习2周。

  3.临床实习:第5、6学期,综合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临床实习。

  就业面向

  就业面向: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其他

  毕业后可参加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社会人才需求

  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一线对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量排序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中专和博士研究生,结合临床一线护理人才学历结构情况,可见未来护理专业技术领域对护理人员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尤其是中部地区对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其次是本科和中专。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护理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临床护理岗位、少数在社会举办的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护理岗位上。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预防、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妇女儿童的特殊健康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迅速运用于医学领域,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到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直接为病人独立解决健康问题,科技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1993年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低于世界护理教育的普遍水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均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培养。全国120万护士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1%。我省专科以上毕业生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河南省20xx年对48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1家专科医院进行“十大指标”运行数据统计显示,全省三甲医院床位与临床一线护士比低于0.6。这种状况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协调、不同步,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增设护理专业,调整护理教育结构,提高培养层次,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十分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护士由单纯协助医生做治疗、按医嘱发药、打针等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护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在医疗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以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护理队伍,在中专教育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学历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接受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与行为科学知识,所以在素质上难以达到对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开设护理专科教育,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满足医学模式转变、整体化护理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立志献身护理事业成为众多考生的迫切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医院急需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广大护理人员也渴望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具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求知热情。高等护理教育落后,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成为制约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展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满足医疗单位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给护理人员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方案 篇3

  摘要:20xx年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契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作为首批加入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专业评估指标,经过一个人才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指标;大土木;人才培养方案

  1995年开始的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自愿申请,评估严格的情况下,截止到20xx年7月有7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46所地方高校和1所军队院校。与传统的“985”、“211”高校参与专业认证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必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专业培养指标的最低要求控制下,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如何贯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都亟待进行系统性创新。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为黑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计划验收和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申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抓住如何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关键问题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工科背景,秉承土木工程专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土木”的专业教育平台,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此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更加注重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效果,毕业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能吃苦、留得住”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界定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xx版、20xx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成果的创新点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xx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xx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xx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六)20xx年以来,按此培养方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学生奖1项;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等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8).

  [2]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9).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9).

人才培养方案 篇4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7、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8、农电工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到20xx年底,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05-25

人才培养方案04-10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9-05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07-24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3-31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3-22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6-12

人才培养方案[必备]12-12

【合集】人才培养方案11-26

人才培养方案15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