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

时间:2024-06-15 09:59:21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

  • 相关推荐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1

  活动地点:各班级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话剧感恩节的由来

  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习俗,理解其意义,懂得感谢、尊重他人

  二、感恩_

  走入班级,对曾经帮助过你的老师、小朋友表达谢意

  三、“感恩节”特别活动----护蛋之情,感恩之心

  让孩子们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

  四、欣赏《感恩的心》故事

  五、手语《感恩的心》感恩的话

  六、幼儿制作《爱心树》

  七、感恩节宴会

  比赛游戏:搓玉米

  以下需要家长配合:

  1、11月24日请家长早晨送孩子来幼儿园前带一个煮熟的鸡蛋,在鸡蛋上面写好宝宝的名字。

  2、11月24日聚餐时请为宝宝准备两种以上水果(苹果、香蕉、桔子、葡萄),我们将制作《水果沙拉》以及感恩节食品富有传统特色如:葡萄干、栗子、玉米饼、南瓜饼(熟的`)切片面包、火腿、花生、等以及家长制作的“拿手菜”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注意事项:

  1、为了宝宝身体健康,请家长为幼儿准备的食品是正规的厂家食品

  2、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请家长准时送宝宝入园及带好活动所需的物品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6个、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录音机、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自由玩水,体验水的玩法。谈话活动-------水可以怎么玩?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猜一猜,各是什么? 实验:分别出示1号杯水、2号杯奶,让幼儿猜一猜,看一看,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是没有颜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

  2、尝一尝,各是什么味道?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1号杯内的.水,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来闻一闻、尝一尝2号杯内的奶,说说奶是什么味道? 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把两块糖分别放入1号杯与2号杯中,让幼儿观察比较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抓一抓,你知道了什么?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3

  设计意图:

  我们现在都提倡环保,废弃的纸盒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还有过期的报纸随处可见,这些物品既没有什么价值,随便丢弃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其实这小小的废旧纸盒可以培养孩子们环保意识和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但对于这些盒子再次利用,让孩子了解盒子的利用价值,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纲要中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课,旨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和创新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废旧物品的新奇用途。

  2、练习折、团、卷、粘和使用剪刀,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于参与活动,尝试、体验、感受纸带来的乐趣。

  4、鼓励幼儿自由探究,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美工区《瓶盖大变身》:各种各样的瓶子、瓶盖、吸管和玉米粒

  语言区《识字卡片屋》:废旧报纸、剪刀、胶棒、油画棒

  操作区《面条加工厂》:各种废旧杂志、胶条、剪刀

  科学区《自制扑克牌》:废旧的扑克牌、加减法模板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

  能运用折、团、卷、粘等多种技能和使用剪刀,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废旧物呢?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些东西的.?

  师:是这样啊,孩子们,废旧乐园可有意思啦!今天,你们想一起去看看?(想)那我们出发吧!

  二、参观学习,了解各区

  (一)面条加工厂(操作区)

  材料:杂志、剪刀、方便面桶,挂面包装纸、胶棒等。

  师:小朋友们!面条加工厂到了,谁是加工厂的爱心小师傅,一会儿就快来帮忙加工面条吧!

  (二)玩转扑克牌(科学区)

  材料:废旧扑克牌,模板一块。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废旧遗弃的扑克牌,现在呆在这里好孤独寂寞伤心啊,他们好想有人陪他们一起游戏呢!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三)识字卡片屋(语言区)

  材料:各种废旧报纸,胶条,剪刀等

  师:我们再到下一个地方去,瞧一瞧,这里有哪些材料啊?今天我们用纸帮这些材料来大变身吧。

  (四)《瓶盖大变身》(美工区)

  材料:各种瓶子瓶盖吸管等。

  师:大家快来看!这里都有什么?这些瓶瓶罐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一定知道!快来这里乐一乐吧!

  三、自由选区,做好记录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构建区和美工区。

  1、幼儿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进行游戏,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指导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五、师幼互评,教师小结

  教师评价各区的活动情况。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玩的高兴吗?那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六、活动结束,收拾材料

  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们把这里弄乱了,我们一起来收拾收拾。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各种花盆、水杯、蒜、土豆。

  3、植树节儿歌《爱护小树苗》。

  三、活动时间

  3月12日下午2:30

  四、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园内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拿着水杯出发到室外园里。

  3、教师讲解栽种植物的过程,先往水杯里放上土,然后把蒜、土豆种到土里,最后浇水,注意要按顺序给植物浇水、不碰断小树、不摘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杯回室内。

  五、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春天已经来了,让幼儿感知美丽的春天。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5

  一、活动主题

  “添一份绿色,多一份美好”

  二、活动时间

  3月12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

  城内幼儿园户外场地及各班教室

  四、活动形式

  师生共同参与种植活动

  五、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3、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土、铲子、抹布、水桶、水、照相机、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乐)

  幼儿准备:小花盆、种子(各种豆子等五谷类,青菜种子、土豆、蒜、白菜根……)

  七、活动过程

  (一)“添一份绿色,多一份美好”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由任主任向孩子们讲解“植树节的来历”。

  2、谈话活动:几月几日是植树节?为什么把这一天作为植树节?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做些什么?

  3、任主任向孩子们发起倡议书。

  (二)各班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句“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完整的表述图画中的主要内容。

  2.引导幼儿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和“?”。

  3.通过看看说说的活动,培养幼儿安静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一套,符号:“泡泡”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今天,我们小4班会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做客

  (出示图片小猫)看,是谁来了?

  幼儿用“小鸟和鸟妈妈来了”回答。

  2.认识符号

  小鸟带来了两个符号,出示“泡泡”和“?”的符号。这两个符号是什么样子的呢?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儿先自己讲述,在教师介绍。

  教师介绍:泡泡表示小鸟想说话了。像钩子一样的'符号叫问号,问号表示有问题要问了。在遇到有问号的地方,应该用疑问的语气来读。

  二.讲述图片内容。

  1.讲述图1

  小鸟看到了谁?小鸭在干什么?它有什么话要说?想问妈妈什么呢?你来猜一猜。

  教师小结: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像小鸭那样玩水?

  请幼儿集体练习讲述这句话。

  2.讲述图2

  小鸭和妈妈在玩水,看见了谁?在干什么?他也有话要说了,想问妈妈什么呢?

  请你用“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的话来问一问。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请集体幼儿一起练习讲述。

  3.引导幼儿讨论。

  出示图3小猫看小兔吃萝卜;图4小兔听见小狗汪汪叫;图5小狗看小鱼吹泡泡;

  这些小动物他们也有很多的话要问妈妈,他们会问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

  请幼儿讲述:你想来猜一猜那个动物朋友的问话?

  幼儿个别讲述,如果讲得好,可以请集体幼儿一起模仿一下。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这些画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就叫为什么我不能。如果你有点会说了,可以帮助老师一起说。

  教师讲述。

  三.引导幼儿创编。

  图6小鱼和两个符号;图7小牛和两个符号。

  你来猜一猜他们看到了什么?会问妈妈什么话呢?

  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问妈妈呢?我们下课再去想想吧

大班教案方案实施与反思7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促进肢体均衡发展。

  2.增进同伴友情,体会合作的快乐,增强保护同伴的意识。

  【活动准备】

  空阔的场地(如有条件的话铺设地毯)

  【活动过程】

  1."你说我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各种肢体动作。

  (1)根据教师语言的.提示,幼儿按要求做动作。

  (2)幼儿两人一组,根据教师语言的提示,按要求合作做动作。

  2."过小河"幼儿分两组,一组趴在场地上,间隔1米左右,作为"小河",另外一组幼儿鱼贯地从"小河"上跨过、跳过。

  活动几次后两组交换。

  3."小火车过隧道"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以俯卧撑,臀部抬起的动作连成一个"隧道",另一组幼儿依次从"隧道"中钻过。

  活动几次后两组交换。

  4."滚地毯"幼儿头朝一个方向肩并肩趴在一起排成一排,变成"地毯"。一名幼儿从"地毯"上滚过去,到达终点趴下也变成"地毯","地毯"另一边的第一位幼儿再开始滚,依次轮流。

  5.结束游戏,放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