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

时间:2025-06-28 07:21:14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

  • 相关推荐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1

  一、实践目标

  1. 提升校长战略规划与决策能力,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增强校长团队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打造高效能管理团队,优化学校管理流程。

  3. 提高校长危机处理与创新变革能力,使学校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并实现创新突破。

  二、实践内容

  1. 理论学习:组织校长参加教育管理前沿理论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学校管理案例和经验;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研读教育管理经典著作和政策文件。

  2. 跟岗学习:安排校长到区域内或国内知名学校进行跟岗学习,深入了解优秀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实施等情况,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特色做法。

  3. 实践探索:在本校开展管理创新实践,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如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建立教师参与决策机制等;组织校内管理团队研讨会,分析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专家指导:邀请教育管理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对校长的管理实践进行评估和反馈,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建立专家在线咨询平台,方便校长随时请教问题。

  三、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第1 - 2周):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确定跟岗学习学校和培训课程;组织校长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身发展需求和短板。

  2. 实施阶段(第3 - 12周):按照计划开展理论学习、跟岗学习和实践探索活动;定期组织校长进行交流研讨,分享学习和实践经验。

  3. 总结阶段(第13 - 14周):校长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对实践过程中的收获、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全面总结;组织专家对校长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1. 成立校长返岗实践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实践活动的开展。

  2. 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培训、跟岗学习和专家指导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建立激励机制,对实践成果突出的校长进行表彰和奖励。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2

  一、实践目标

  1.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

  2. 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3. 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实践内容

  1. 家校沟通平台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微信群、校园开放日等;定期向家长发布学校工作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

  2. 家长培训与指导:开展家长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组织家长经验分享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 家校合作活动开展: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观摩、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4. 家校共育评价机制建立:制定家校共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情况和家校合作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家校共育工作。

  三、实施步骤

  1. 平台搭建阶段(第1 - 2周):完成家校沟通平台的建设工作,制定家校沟通制度和计划。

  2. 培训启动阶段(第3 - 4周):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启动家长志愿者招募工作。

  3. 活动开展阶段(第5 - 12周):组织开展各类家校合作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

  4. 总结提升阶段(第13 - 14周):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保障措施

  1. 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家校共育工作。

  2. 加强对家校共育工作的宣传,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共育重要性的认识。

  3. 建立家校共育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的家长和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3

  按照《银川市关于延迟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的通知》以及兴庆区教育局《关于教师返岗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鉴于目前学校延迟开学及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妥善做好教师返岗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学校成立教师返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飞虎(集团校副校长、湖滨分校执行校长)

  副组长:马立华(湖滨分校副校长)

  组员:

  二、工作原则及要求。

  1、各校区领导班子成员2月15日全部按原定开学时间返岗上班,2月17日每天必须有1名领导在岗上班,谁在岗谁负责,做好学生返校上课的前期准备,进一步落实好学生返校前的消毒、课本发放、空中课堂、返银学生统计等工作。

  2、其他教师的返岗各校区依据工作实际,采取错时、轮岗、弹性作息时间等方式保留必要的工作人员,原则上要求各年级每天有1名教师在岗上班,其他教师在家办公,避免集中开会,研讨、备课等,保证学校不发生教师聚集。

  3、在此期间,各校区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进入学校的教师做好登记记录、体温检测。安排教师分散办公,并对办公区域要进行每天不少于两次的消毒,要求到校教师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4、当天未安排返校的教师,应进入工作状态,居家办理学校安排的返银学生情况的日报告、空中课堂的'组织、答疑等工作。居家工作教师必须保持通讯畅通,同时每日做好体温检测。

  5、各校区要求在外教师2月16日前必须安全返岗。学校认真做好外省回银教师的隔离工作,要求教师严格落实社区相关要求,隔离14天。未满隔离期的教师一律严禁进入校园。

  6、学校要求还未返银教师安全返岗,并了解未按时返回教师的原因及预计返回时间,从2月15日算起,回来的教师隔离14天,最迟3月2日返岗上班,到期没有按时返岗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证明),身在武汉或所在小区出现确诊病例造成未按时返岗的教师按公假对待,身在重点疫情区造成未按时返岗的教师按事假对待,其他主观原因造成未按时返岗的教师按旷工处理。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4

  一、实践目标

  1. 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底蕴,明确学校文化定位,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2. 营造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实践内容

  1. 文化调研:组织校长带领团队对学校的'历史、传统、师生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收集整理学校文化相关资料;开展师生、家长和校友座谈会,了解他们对学校文化的期望和建议。

  2. 文化设计:邀请文化专家和师生代表共同参与,设计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3. 文化实施: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打造文化景观和特色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将文化理念融入师生日常行为。

  4. 文化评估: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三、实施步骤

  1. 调研规划阶段(第1 - 3周):完成学校文化调研工作,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2. 设计建设阶段(第4 - 8周):进行校园文化设计工作,启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策划。

  3. 全面实施阶段(第9 - 12周):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推动文化理念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落实。

  4. 总结提升阶段(第13 - 14周):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炼经验和成果,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四、保障措施

  1. 组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 整合学校资源,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3.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5

  按照《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师生返校工作方案》(苏健职〔20xx〕4号)文件精神,为做好师生返校复课工作,现就我校教职工返校返岗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职工返校返岗条件审核

  教职工返校返岗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苏城码”为绿码(教职工本人须将本人最新“苏城码”截图报送本部门信息员);

  2、本人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3、同住家人及密切接触者身体无异常,且近14天内无疫情重点地区及国(境)外旅行史。

  教职工需配合本部门信息员做好上述3方面情况的自查和上报工作,各部门及时统计汇总审核信息,列出“正常返校”、“暂缓/暂不返校”人员名单,“暂缓/暂不返校”人员要备注原因,于4月23日上午11:00前将审核结果报人事处陈璐老师。

  二、教职工日常健康监测

  教职工日常健康监测实行教职工自检、晨检和午检制度。

  1、自检。教职工每日上班前完成体温自我检测,并在“快易报”平台完成健康打卡,无异常方可到校。在家如有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的,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汇报后可暂不到校,但需做好防护措施及时赴定点医院就诊,并将就诊结果及时告知所在单位负责人。

  2、晨检。晨检以教职工每日进校门体温监测为准。教职工需佩戴口罩,配合身份查验,经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进入校园。

  3、午检。按行政区域划分指定专人在每日下午13:30-14:00进行教职工午间体温测量,填写《教职工午检情况汇总表》于每日下午15:00前报人事处陈璐老师。

  教职工应积极主动配合,完成自检,协助晨检、午检工作。在校期间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或其他不明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由专家指导组对可疑人员的送诊、校内密切接触者排查、启动突发情况响应等做出相应决定。各单位、各部门对生病请假的.教职工要问明病情及去向,做好过程跟踪了解,直至痊愈。

  三、严格教职工外出审批制度

  疫情防控期间,除家住上海、昆山、苏州等地往返上班的教职工外,其他教职工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离开太仓。确需外出的,须严格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并报备行程,填写《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疫情期间教职工离太备案表》,提交所在部门负责人及分管校领导审批,报人事处备案后方可离太。外出返太后,教职工需重新提交“苏城码”给本部门信息员审核,并进行自检,无异常后方可返校返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一律暂缓到疫情严重地区参加活动。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6

  一、实践目标

  1. 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为教师成长提供系统支持。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3. 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践内容

  1. 教师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

  2. 培训体系构建:制定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等;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工作坊等。

  3. 教研活动开展: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建立校际教研合作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激励机制建设: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成果、专业成长等进行综合评价;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奖励基金,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实施步骤

  1. 需求调研阶段(第1 - 2周):完成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工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 体系构建阶段(第3 - 4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教研活动方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3. 实施推进阶段(第5 - 12周):开展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

  4. 总结评估阶段(第13 - 14周):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保障措施

  1.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小组,负责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保障培训、教研和奖励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建立校长与教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惑,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7

  一、实践目标

  1. 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2.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能够有效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工作。

  3. 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二、实践内容

  1. 课程理论学习:组织校长参加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理论和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改革案例研讨活动,分析成功经验和教训。

  2. 课程现状分析: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对学校现有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收集师生和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 课程改革实践: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4. 课程交流合作:组织校长和教师与其他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资源;邀请课程专家到校指导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三、实施步骤

  1. 学习调研阶段(第1 - 3周):完成课程理论学习和学校课程现状调研工作。

  2. 方案制定阶段(第4 - 5周):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内容和步骤。

  3. 改革实施阶段(第6 - 12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践,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课程评价活动。

  4. 总结反思阶段(第13 - 14周):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评估改革效果,形成课程改革报告。

  四、保障措施

  1. 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课程改革工作。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3. 建立课程改革激励机制,对在课程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进行奖励。

【校长返岗实践行动方案】相关文章:

员工返岗的方案09-15

信息培训返岗实践总结12-03

返岗培训总结08-26

培训返岗总结12-06

幼儿园返岗研修培训总结08-05

跟岗实践培训总结09-06

消防专项行动方案09-21

护学岗方案12-11

跟岗培训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