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
- 高考作文指导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指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指导1
任何一篇考场优秀作文,都不是临场发挥的产物,皆是有备而来。要重视考前作文准备,重视审题训练,审题过程中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如文章展开部分就要对原材料作理性分析,在行文过程中反复扣题,即常言所说的反复照应原材料中“关键词语”。坚持积累素材,所谓作文的新,就一般考生而言,很难在构思立意、语言组织方面出新,而是材料的推陈出新。要对已有材料分门别类调整归档,拓展选材范围,不要局限于名人轶事、名人名言,可增加自然现象、谚语成语等,充实有强烈时代感的材料,并尝试用更好的语言来表述,使文章显得更鲜活。熟练掌握思路,收集自己以往写得较为满意的作文或借鉴他人作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行文思路,如由自然到人生、由历史到现实或者分论点的写法等,思路越简洁、越便于考场操作。
反复修改作文,永不满足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应该思考:哪些地方写得还比较勉强?这篇作文还能增加什么内容?如何使说理更透彻一点,引起老师的注意?
多点时间给新增古诗文
名师分析,语文学科名句名篇默写篇目逐年增加,今年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从原来的25篇增加至30篇,增加5篇。根据往年经验,新增加的篇目都会考查1—2分,得分较易,务必背诵仔细。要重视考试说明规定的30篇的背诵,特别要在新增5篇古诗文上多花点时间。除要求背诵默写篇目增多以外,考试说明在参考题例中取消“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的“时文评说”题型。本次参考题例以得分区别度低、严重挤压“语言文字运用”的命题空间等原因取消了“时文评说”题型,对此,今年在语言应用题方面,必须更加重视对仿写、病句、成语应用、压缩语段和语言得体准确等类型题的复习。
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系统整理识记类题目。背诵篇目必须烂熟于心,而且保证书写无误,尤其应注意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的写法,分类强化记忆。全面了解七部文学名著梗概,围绕主要人物熟记经典情节和主要内容。掌握必要的诗词曲常识,如诗歌的常用意象、体裁风格、题材类别、语言技巧等要有所知晓。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侧面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是常见的考题。积累必要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包括一定量的实词、常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等,要能识记、辨识与运用。
总结答题规律和思路
梳理思路,总结规律。高考答题都有套路,考生考前在明辨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及答题思路的基础上,要多总结答题规律和思路。如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先交代人物的'名字号、籍贯,概括人物的品行节操,接着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物的主要事迹,游记散文则先交代出游原因,然后根据时空线索写游玩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感慨或议论。诗歌题则要求要有扎实的基本鉴赏常识后,对分析意境、形象、艺术手法,赏析语言、字词锤炼,概括思想感情等题型答题模式的明确。论述类文章多按照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特别注意领起段、段首句、段尾句,提纲挈领把握文章。在现代文的“作用题”中多从“内容(人物形象刻画,表达观点、情感)、结构(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点明中心等)”两方面来组织答案。
高考作文指导2
写小标题时,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内容来进行概括和归纳,突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可以选择使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语,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一段的主题。另外,小标题也可以采用问句、引用、数字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增加文采和吸引力,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引导阅读。
1、时间串联法
《四季之美》一文,作者以“春之韵”、“夏之热”、“秋之思”、“冬之盼”为小标题,文笔清新流畅,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心生清爽、宁静之感。
2、空间排列法
《新世纪畅想》将小标题定为“生态园”、“海底世界”、“月球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3、层层递进法
《青春雾雨》的小标题“感悟人生”、“学会放弃”、“追求理想”就有很强的层递性。
4、颜色串联法
《眼中的世界》分别以“橘红”、“新绿”、“雪白”、“水蓝”为小标题,为我们描绘了14岁女孩用爱、智慧、梦想和勇气装饰的天空。
5、镜头组接法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
《秋》用了三个小标题:“蔚蓝的天空”、“高飞的小鸟”、“金黄的树叶”。
6、情感串联法
陕西一位考生在阅读《唐宋诗词选》时,深深沉醉其中,对其中的经典诗句情感起伏万千。下面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分别描述吟读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李清照的“寻寻觅觅……”、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等四首诗词后的情感变化,揭示自己对唐宋诗词的痴迷之源。
7、物象串联法
在生命的征途中,我像一棵扎根于土壤深处的幼苗,不断地伸展着自己的枝叶。在这个寻求的日子里,我如同一颗新生的树叶,渴望着阳光的滋润,渴望着成长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展现出花蕾的模样,内心的憧憬和希望在悄然绽放。终于,在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我如同一颗青果,即将迎来丰硕的收获。这种寻求的过程,让我体会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8、妙用人物语言串联法
如《心与心其实很近》妙用“老师,我想到你家洗个澡”、“老师,给我一块钱”、“老师,你不走,我们都不走。”为小标题,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
9、借用古诗文作小标题
引用古诗文作小标题,这种创新形式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引用同一首诗词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如20xx年广东珠海市以《心声》为题的一篇优秀作文,全文以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作为文中的四个小标题,表达了对祖父的怀念之情。这种小标题创新形式难度比较大,学生一般不容易把握,除非对要借用的那首诗词有相当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是引用不同古诗文中的语句作为小标题。
《人生三部曲》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作者通过借用三个诗句作为小标题,隐喻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凤头、猪肚、豹尾。这并非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是以诗意的启示激发思考,深入探讨人生的不同境遇。文章中提到的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这三位典型人物及其事迹,正是作者从丰富的人文积淀中汲取灵感,呈现出不同人生阶段的特征和命运轨迹。这三个小标题的精准运用不仅突显了人物形象的核心,也为整篇文章增添了诗意的韵味,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高考作文指导3
本则材料属于话语材料类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很适合于区分考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区分度较大。是高考命题者比较青睐的一种题型。考生平时应适当的加以训练。
那么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就不要急于草就立意。这种题型的材料再审题时候,有一个基本的方法去避免立意偏颇,就是对材料中的关键词仔细推敲,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去挖掘材料中关键词蕴含的深层关系,从而确定自己有一定高度的立意。现在的作文阅卷虽不说立意定生死,但确立正确而又新颖深刻的立意还是万分重要的。下面以这个作文题目为例,采用关键词关键句辨明关系法,让同学们明白以后如何读材料,明立意,知内涵,定主旨。
这则材料一共两句话,两句话针对同一个话题(怯懦与勇敢的关系)表述角度虽然不同,但并不矛盾。它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害怕,怯懦,勇敢。
1关键词“怯懦”:什么是怯懦?为什么怯懦是你最大的敌人?
怯懦,指胆小懦弱。语出《韩非子·说难》:"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怯懦是人面对困难挑战之时,由于内心恐惧,不愿直面现实,选择逃避的一种负面情绪,因此我们应当克服心中的怯懦,与之为敌,在逆境中坚守自己本心,不与之屈服。
2关键词“勇敢”:什么是勇敢?为什么勇敢则是你最好的朋友?
勇敢,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词语:勇敢作战,机智勇敢。勇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勇敢"最重要的含义是:不怕危险果断向前敢作敢为毫不畏惧。一个人要面对各种事情就需要学会勇敢,勇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
真正的勇敢不是莽夫之勇,而是经过内心害怕千百次的捶打,由一颗不屈服的心而绽放出绚丽的花;真正的勇敢是面对害怕仍然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3关键词“害怕”:什么害怕?
害怕,汉语词语,拼音为hàipà,表示心中恐惧、惊慌。害怕是人面对恐惧的一种本能反应;害怕无法逃避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在面对害怕之时做出选择,直视,克服心中的害怕,不让一丝一缕的害怕在心中蔓延滋生而成为一个怯懦,不敢承担责任。相反我们应该直面害怕,成为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4关键词“害怕,怯懦,勇敢”是一个什么关系?
害怕是人在危险之中本能而产生的一种寻求保护的`正常情绪,面对绝境,人人都自然的会害怕,但不同的人对害怕这一本能反应却不尽相同。有人选择直面心中的恐惧与之抵抗,披荆斩棘,从而催发出一种因害怕而转化的巨大力量,名之为勇敢。相反的做法,名之为怯懦。
所以这则材料就是要你分析三个关键词:害怕,怯懦,勇敢之间的关系。第一句话是做人方向选择的问题。后一句话是对前一句话的补充,即人很少是就是勇敢的。在达成勇敢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害怕(怯懦)。唯有正视它,战胜它,才能做到勇敢。产生害怕是人的本性,并不意味着就怯懦,因为你可以选择克服它。
本题的核心话题就是怯懦与勇敢的关系,只要扣住它来分析审题和行文,都算审题正确;如果直说勇敢,不提怯懦,不提两者之间关系,审题只能算是基本正确,但不是最佳审题,如果连勇敢一词都没有都没有出现,视为审题不合格。
高考作文指导4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
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第一段的结束处(或另起一段)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句。
例一、
①露珠的色彩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幻,闪耀出锦上添花的动人缤纷;三色堇因为生长的土壤不同而变幻,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出各异的灿烂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②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④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首小诗,使我得到启示: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事物上有着不同的景象。也就是该从不同的方面看一件事情,所看到的景象会有所不同。
汕头一模
⑤读罢材料,思绪潮水般不断重复地拍打我的大脑:女孩为何能被录用?是笔试时拿的第一?不,经理应该知道,高分不一定高能;是她的诚实,坦言自己唯一的经验只是掌管过学生会的财务?不,没有经验的人是不符合经理的要求的。是她的执着,不管是否录用,都请给我打个电话。不,我想应该是她的那两块钱: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我付话费。两块钱,数目何其少哉!然而,从两块钱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女孩的优秀,又何其多哉!所以,我认为,是细节决定了成败。
⑥这位女大学生,不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而放弃她执着追求的热情,换来了她笔试中的第一名。这位女大学生,为了自己不被录用原因的执着,并通过自己的真诚,取得了这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深会计工作。对自己信念的执着应该是这位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然之由吧!人如果缺乏这一种执着,那么,要踏出这第一步何其难!
高考作文指导5
所谓“比描”,就是指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的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描述。
比描的方式不尽相同,我们只需抓住一点:用“比”的方式去说话,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君子之交淡 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重做/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高考作文中,只要能用好比描,语言便成功了三分之二,甚至全部。(11)《凤凰的选择》
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在我的生命之树(以树比描生命,是抽象生命概念形象化)发芽的时候,我的生命之神(以神比描生命,增强生命的神秘和伟大)就告诉我,我 是一只火凤凰(将我比描为火凤凰,为后文张本)。那时幼稚的心灵无法参透凤凰的含义,长大了也是。 去年的冬天,我梦中的七月彩虹(如果把这句换成本来的意思:我七月高考成功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就错过了,则失去了许多文采)在我还没来得及触摸时就消 失了,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留下的是黑暗的世界,凄凄惨掺,我无法走出这黑暗的原野(将黑暗的世界比描成可想可感的原野,并比描出黑暗的广阔和深重),灰色脆弱的心灵一触即碎。也许我的心是冰块做的(以冰比描心,远比直言“我的心很冷”好,“冷”这一层意思,应由读者读完“我的心是冰块做的”这句后自己体 悟到,读者才有阅读快感)。 茫然的伫立,看着四周黑茫茫的一切,我绝望了,心里竟萌发了死亡的种子(倘若将此句换为本来意思:心里竟萌发了死亡的念头,则大煞风景)。 昏昏沉沉的我不知怎么掉入了梦的山谷(远比说成“我进入了沉沉的梦中”好),生命之神像天使一样落在我的面前,我们促膝而坐,他说要给我一份礼物。
解开漂亮的彩带,里面是一个故事匣(换成“里面有一本故事书”,则一点诗意也没有了),故事像玫瑰的清香飘进我心灵的深处(有了比描,故事的美好便写出来 了):有一个人他很孤独,很沮丧,很烦恼,认为世界再没有人比他到一个陵园,上帝告诉他,只是在这里休息的人是没有任何烦恼的人…… 我从梦中惊醒,我应不应该这样?望了望勤劳的土地和有些龙钟的大山,我不禁泪水涌流…… 亲爱的土地和大山,是他们哺育了我这弱不经风的生命之树,难道你没看见土地因你而贫乏,大山因你而越显危机,难道……足够了,无需再说什么,……我选择了 再次寻找七月彩虹(比“寻找理想”的说法浪漫)。土地为我补足了干粮,青山为我指明了方向,我踏上了重生的道路。 生命之神告诉我,我是一只火凤凰,必须得经过烈火的`洗礼才能重生,才能实现自己的彩虹梦,于是今年的初春,我踏入了烈火的山谷。(前文已用山谷比描梦境, 此处用山谷比描烈火,单调,但比直说形象) 我释放了积累的能量,将自己冰做的心融化,将我的羽毛烧化,将一切投入烈火熊熊中,我瞬时燃烧了。火凤凰重生了,我像快乐的风旋转直到云霄(以快乐的风比 描我的心情,更见我之快乐),那六月的彩虹就在我的脚下。我的泪像雨注(以雨注比描泪流,若写成“我激动得流下眼泪”,则俗不可耐,尽管以雨比描累也有些 俗,但比直言要好),任何的言辞和歌声都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唱,我要让大地和青山知道这就是我——凤凰的选择。
高考作文指导6
一、训练目标
1、学习选择凡人小事表现深刻主题的方法。
2、提高选材立意的能力。
二、要点指导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石,正如清代古文家刘大柑所说,作文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里手段,何处设施?而要表现深刻的主题,并非什么材料都可以信手拈来,必须认真筛选。
中学生阅历不深,见识不广,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是一些凡人小事:父母、邻居、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他们的一笑一v、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印在你的记忆里,“活”在你心中;他们做的事、说的话虽不起眼儿,却触动着你的情感。影响着你的思想和生活。这些凡火小事随处可见,作文时不必冥思苦想或凭空编造;这些人和事都是从生活中采撷而来,真情实感会自然流诸笔端,用不着去无病呻吟。可见,身边的凡人小事是我们作文材料的主体。只是需要我们下一番“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干”的功夫。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中见大”呢?
1、将凡人小事肾千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写。
文章立意深刻与否。与材料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有关,要审时度势,使立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2、挖掘凡人小事的内蕴,揭示深刻主题。
有些凡人小事。从表面看平淡似水,但如果能鞭辟入里,挖掘材料的内蕴,却能发现深刻的道理。如峻青的《雄关赋》,只写了登临山海关的一件小事,但作者从眼前实实在在的山海关,联想到心中的雄关—信念。开掘出“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伟大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坚固、最强大的雄关”这一深刻的主题。
3、运用象征的方法表达深刻的主题。
象征是借形象符号,暗示某种意向的写作技法。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某种知觉和想像的形象的暗示,激活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对于形象所富藏的深层意义有深刻的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一是能表达难以“明言”的主观感受;二是能给读者创造广阔的“想像空间”,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如高尔基的《海燕》,着力描绘海燕飞翔的雄姿,将革命者勇敢、乐观、坚定,渴望“暴风雨”到来等优秀品质隐含其中,令读者驰骋想像,体会文章的含义。正因为象征手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记叙文中,如果能恰当挺用,即使小题材,也可揭示深刻的主题。
当然,“以小见大”的方法决不止以上三个。此外还有“积小成大法”,即将生活中许许多多小材料聚集在一起,可以反映一个“大”主题。如关于雷锋的报告文学、通讯报道的文章,写的都是雷锋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合在一起,便体现出雷锋的伟大人格。如唐R《琐忆》选择了鲁迅先生七件小事,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还有“对比法”,即通过两个小题材之间的对比,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他在体育补测时,为了争名次故意左摇右晃撞人,结果自己没站稳摔倒了,而被撞在后面的同学却停下来把他扶起,终于共同到达终点。材料很小。但一“撞”一“扶”鲜明对比,说明了那位同学正直、豁达、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至于运用哪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要灵活处理
【高考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指导11-03
高考作文范文05-25
高考作文素材11-06
距离高考作文11-06
有关高考作文11-06
我的高考作文11-08
出色高考作文10-30
优秀高考作文11-02
关于高考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