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物优秀作文300字

时间:2022-05-07 10:15:06 写物作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有关写物优秀作文300字四篇

  • 相关推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物优秀作文300字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写物优秀作文300字四篇

写物优秀作文300字 篇1

  我有一个漂亮的小闹钟,它的外形的是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KITTY猫。它有一对尖尖的小耳朵,圆溜溜的`脸上长着六根细细长长的胡须,真是可爱极了!

  我的小闹钟每天可敬业了,我每天我只要定好时间,按下KITTY猫头上的按钮,到时候它就会用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把我从美梦里唤醒,直到我再次按下按钮,它才会停止音乐。

  看,KITTY猫的脸上时针、分针、秒针都围绕中心不停的跑着,它们就像亲密的三兄弟一样。秒针小弟性子最急,跑得最快,它匆匆跑过一圈,分针二哥才移动一小格,分针二哥辛辛苦苦转一圈,时针大哥才挪一大格,格外显出老大的稳重。它们紧密配合,从不吵架,从不计较谁的功劳最大。小闹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跑着,每天准时用清脆悦耳的音乐把我从美梦里唤醒,从不出错,也从有不有怨言。它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一样在我的身边支持着我,帮助着我,监督着我,让我一天一天快乐的成长!

  我爱我的小闹钟,它是我的好朋友。

写物优秀作文300字 篇2

  在我家的楼下,有一个草坪,从高处往下看,像一只兔子的形状。

  草坪上的小草,个个昂首挺胸,每天都穿着绿衣裳。冬天,它会脱掉旧衣,春天又穿上新衣,所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如此。在阳光的照耀下,小草们就像战士们一样挺立,又像财主对穷人的表情——傲慢地抬起头。小草们很怕冷:冬天,它们不见踪影,而到了春天又悄悄地露出了头。

  草坪中间有一棵大榕树。早上,经常有人来到这儿爬树;中午,又有许多人在这儿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的米饭边下着棋子;晚上,就有许多人在这儿聊天、谈心。夏天,这儿就成了人们的天地。在这种情况下,最多的数老人了,他们总是戴着老花镜,认认真真地在那儿看《圣经》。

  草坪的一天更是热闹。上午,总会有许多人来打羽毛球。中午,也有几位小朋友在这儿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地看着故事书儿。下午,就疯狂起来了,这里还有许多男孩在这儿踢球呢! 家乡的.草坪,是老人的地盘,也是小学生的天地。

  我爱家乡的草坪!

写物优秀作文300字 篇3

  最近,我看见大街上没有人养的小猫越来越多。有的一只眼睛已经瞎了,东躲西藏的;有的一条腿已经断了,走路摇摇晃晃的;有的身上的毛都快掉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根毛拧在一起,看上去是那么瘦弱。傍晚,听到从外边传来的哀怨的猫叫声,我总会打寒颤。

  记得上次,我骑自行车回家,半路上,我发现一只小猫正在横穿马路。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鸣着喇叭飞速驶来,可是小猫仍不紧不慢地对面走着。“哎呀,小猫快走啊,要被撞到了。”我的心紧张得都要跳出自己的身体了。

  还好,司机把车子一转向,小猫幸运地躲过一劫,我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别的小猫都是快活、健壮的,为什么它这么瘦,走路无精打采呢?想到这个,我的耳边传来小猫微弱的叫声,就好像是襁褓中的婴儿“嘤嘤”的叫声。

  我家的小猫,白白胖胖的,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的。叫声是那样的.清脆而有力。多可爱的一只小猫啊,没人养的小猫和所有有人养的小猫想差太多。

  养好一只小动物是不太容易的。可是,我们怎么能因为不容易就放弃了它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把它们扔在大街上,让他们自生自灭呢!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保护小动物!让它们有一个温暖的家吧!

写物优秀作文300字 篇4

  两只眼睛金黄发亮,一对毛茸茸的耳朵不停地动着,鼻子就像两个飞镖拼在一起,牙齿锋利而“巨大”,刚见到它,一定会被它那凶神恶煞的脸吓到吧!没错,它就是大型猫科动物——花豹。

  花豹体型呈流线型,脖颈粗壮,四肢健壮,紧绷的肌肉让它更加威武,长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尾巴尖又粗又圆,显得很结实,这些优势让花豹在大自然中稳居榜首,所以,捕食也就再轻松不过了。

  花豹捕食也很有技巧,它总是卧着身子,翘着尾巴躲在草丛中观望,发现猎物后,它就先慢慢地跟一段路,然后,逐渐增加速度,直至最后跑起来,看到猎物停下来,它也停下来,再把身子一弓,后脚用力一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找准时机,猛地一扑,咬住猎物的喉咙,让其窒息,再慢慢地享受美食。如果一天吃不完,它就把猎物挂到树上,以防被偷,豺、鬣狗这些动物也只能望洋兴叹,在一旁垂涎三尺。

  花豹休息时,就到树边,然后用手抓好树干用力一扑,就跳到了树上,只有长长的尾巴垂在下面。

  当然,花豹的.特点远远不止这些,更多的,还是要自己去观察,正如巴甫洛夫所说,“观察,观察,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