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3-10-16 14:02:18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实施方案范例(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施方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范例(3篇)

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发展;推进以人为本、弘扬高尚、尊重个性、关注发展办学理念,全面、务实、有效开展新课程改革。引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面对的各种问题能够以科学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来解决问题;弘扬全员参与,以学生发展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的科研理念,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工作目标

  在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竞争机制为动力,以科学民主管理为保证,以教学改革创新为重点,以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渊博的师资队伍为力量,以培养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人才为目标,把学校建设成在广东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为办学总目标的指引下。在教研工作中,教学教研相结合,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推行校本教研,在新课改中,闯出一条切合实际,富有特色的教改新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三、教研工作的具体目标

  1、抓好科研理论,为科研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基础以发展我校“研究性”的办学特色为中心,广泛地开展各种理论研究,使研究的精神在三中蔚然成风,将各项实际工作纳入理论引领之下,培养教师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眼光,在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以清醒的理性行为代替盲目的无效忙碌。从三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1).对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理论研究。2).有计划地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3).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从而建立完整的理论研究机构体系有效指导办学;建立完善的;课程研究机构体系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保障教职工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抓好课程改革研究,寻求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点。

  在理论的指引下,从课程设置上,从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从教学质量上,从特长教育上,全面开展教学科研研究,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近而各学科形成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并成为学科教学特色;打造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长教育和特色教育;各学科形成课堂教学课题化的教学氛围。

  3、抓好教师专业化研究,开展人才培养,为三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在科学的理论引领下,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实施办法。研究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轨迹,积极开展各项培养活动,使年青教师能脱颖而出。

  4、抓好课题开展与研究工作。改造经验型教师,培养专家型教师,落实科研兴校,用科研引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科研工作开展的层面和具体作法

  (一)科研工作开展的层面

  1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2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3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4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5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6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科研工作开展的具体做法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利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式校本继续教育培训。印发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课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

  2、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网络,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教务处实施与具体管理,依托各个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校本教研网络。

  3、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形成实施新课程的有效管理办法。

  l 研究必修课程教学要求、规划和评价标准。

  2 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效实施及评价标准。

  3 研究选修课实施的内容、合理性和实效性。

  4 研究各学科合理有效的评价和学分认定制度。

  4、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规范开展课堂教学。

  l 研究教案学案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形成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教学模式。

  2 研究作业分层制度,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得了。不打消耗战。

  3 研究并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

  5、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研究选修ii课程开设形成三中的教学特色。

  6、研究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教学质量开展有效教学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向教学管理要效益,务实有效的抓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开展职责完成过程评价的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教学态度评价研究等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项研究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实施办法。研究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轨迹,积极开展各项培养活动,使年青教师能脱颖而出。

  8、学科组开展高中新课程实施研究系列活动

  l 各学科组进一步开展组内高中新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 科组针对新课程实施的各个问题开展科内研究课题,切实让教研服务于教学。

  3 每学期开展开学科新课程评价和实施的有效性研究。

  4 每学期各学科收集、整理、交流前一阶段的经验、成果,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9、以探究公开课为契机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继续坚持公开课的的示范性、研究性和有效性,贯彻和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继续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七年级:

  1.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的学习,特别是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建良好班级体。

  2.狠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文明用语、文明礼仪、规范服装礼仪、安全行车为重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通过签定“自律保证书,”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3.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成立班委会,尽快使班级体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4.根据新年级特点做好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八年级

  1.巩固七年级取得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问题学生进一步强化。

  2.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学习的再教育,培养刻苦学习精神,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滑坡、分化现象。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5.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

  6.特别关注异性交往问题,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九年级

  1.加强学习教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

  2.竞争意识的培养。

  3.使学生认识到应在行为习惯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复习。做好考前准备。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消除焦虑心理。

  6.做好毕业生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10、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有人行横道的走人行横道线。

  2、不进入施工工地和危险地段玩耍。

  3、不得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4、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

  5、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

  6、集合时做到“快”“静”“齐”,放学路上注意安全。

  7、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实施方案 篇3

  一 指导思想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重要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为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此话题作文训练成长式评价实施方案。

  二 评价目的

  1.采用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手段,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的参与到作文评价过程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2.重视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校正作文训练中的问题,切实帮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在评价中成长。

  3.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挖掘学生潜力,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完善,激发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

  4.运用群评,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他人,相互尊重理解,学会合作共处,取长补短。

  三 评价方式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定性评价。运用群评,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形式,还可以调动家长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档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等等。

  四 评价标准

  1.内容:能围绕话题,自定中心,自圆其说,信息和细节与话题有关。此项满分为20分,分为四个等级:一等16—20;二等10—15;三等6—10;四等0—5。

  2.主旨:明确对象和目的,中心突出,观点前后一致。此项满分为20分,分为四个等级:一等16—20;二等10—15;三等6—10;四等0—5。

  3.材料:能从生活视野和感情体验中取材立意,材料真实典型,感情真挚,说理充分。此项满分为10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4.结构:有头有尾,文脉畅通,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此项满分为10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5.语言:语言简洁得体,文从字顺,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句子富有变化 ,有文采。此项满分为10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6.文体:文体意识强,能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表达方式的运用灵活恰当。此项满分为10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7.文面:书写整洁端正,行文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正确。此项满分为10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8.创意:作文有新的创意,有自己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有个性特征,表达有创意。此项满分为10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10;二等5—7;三等0—4。

  9.情感态度:乐于作文,有表达的愿望,有“我能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作文过程中态度端正,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合作意识强。此项满分为5分,酌情给分。

  10.修改能力:能自觉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自改与互改,取长补短。修改后的文章较初稿确有较大提高。此项满分为5分,酌情给分。

  (说明:此评价标准是根据7—9年级学段的写作目标制定,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认识自我;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价。)

  五 评价过程

  (一)集体评议

  (课前准备: 收上学生习作后,教师首先快速浏览一遍,以便对学生此次作文情况有大致了解。然后抽取一位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作文,按班级人数复印份数下发,准备在评改课上集体评议。)

  1. 请习作者上讲台宣读自己的作文,并对自己作文的立意,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作出说明。

  2. 全班同学结合评分标准(人手一份)进行自由评议,根据评分标准中的1—8项分项评议,通过讨论给出本篇作文的初评分。

  3. 集体讨论:本篇作文中有哪些闪光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要引导学生尽量挖掘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同学习作中不足之处的指出态度应诚恳。

  4. 就“如何升格本文?”展开讨论。要求学生们在讨论中为本文提供3至5条修改意见。

  5. 要求习作者认真整理记录老师及同学们的意见,包括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修改建议。

  (说明: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把独立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要使学生很好的充当批阅者的角色,教师必须首先教给学生方法和规矩。集体评议意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评价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为下一环节中的自评与互评作准备。)

  (二)分组活动,小组成员开展自评与互评

  1.划分写作小组,每四人为一组,确定一人为小组长。

  (分组说明:分组可采用多种形式,可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分成甲—写作水平较强,乙—水平一般,丙—有困难三类组,这样分组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分层训练,分层要求;也可将 “和谁讨论”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分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更便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小组成员轮流读自己的习作,谈写作想法,并自评作文中的得与失。

  (自评说明:学生在自读作文后,往往便会意识到自己作文中的得与失,通过自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3.小组成员互相评议,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初评分。

  (互评说明:学生互评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引导学生多寻找同学的优点,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别人,公正客观地给同学评分。)

  4.小组长根据大家意见写出评语,并写下修改意见。

  (说明:评语要求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来写,对同学作文中的不足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5. 改完后签上小组长的'名字,收齐上交。

  (三)教师再评

  教师高屋建瓴的对学生的作品作出进一步的评价,弥补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纠正他们在评改中的缺点。同时对学生的评语及修改建议作出相应的评价及补充。此环节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对学生的习作及同学们的评语以肯定欣赏为主,对习作中问题较突出的学生予以个别交流及辅导。

  2. 注意收集整理全班初次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便于对学生的再指导。

  (说明: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具体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二次评分

  1.在老师进行二次指导之后,学生根据批改意见进行修改,然后重新誊写。

  2.小组成员互评,依据评分标准1—8项进行二次评分(再评分)。并依据评分标准9—10评出每个同学的态度分,修改分。

  3.小组长按照“初评分×40%+再评分×50%+态度分+修改分=本次作文分”的计算公式算出每个同学的本次作文分。

  (说明:新课改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坚持动态评价。要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价。所以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计算公式,试图以一种较客观公正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情况。)

  4.各个小组依据本组情况,评选出“拟题专家”,“进步之星”,“精彩语句”,“最佳习作”,“优秀评委”奖等,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说明: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功,特意从多个角度设置了奖项。力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交流展示

  1.拟题专家:各组推荐本次作文训练中题目拟得最好的同学及文题。

  2.精彩语句:由小组长宣读本组成员习作中的精彩语句及作者姓名。

  3.进步之星:各组表彰本次作文训练中态度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

  4.佳作亮相:各组评出的“最佳习作”作者亲自朗读自己的作品。

  5.教师表彰本次作文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及“优秀评委”等个人。

  (说明:交流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还可以将优秀成果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便于全班同学传阅。)

  (六)成果整理

  1.将好文章写上批语,复印张贴以达到示范表扬的作用。特别优秀的习作还可以打印成册,并向有关刊物推荐。

  2.要求每位学生就此次作文训练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3.将习作及心得反馈给家长看,要求家长签名并写一两句评语。

  4.将此次作文的提纲,初稿,修订稿,评价材料,写作心得等装订起来,收入写作成长档案袋中。

  (七)相关说明

  1.教师可根据评分标准设计成长式评价表,便于评价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2.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又要坚持指导性原则,做好指导工作,不可放任自流,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3.评价过程只是整个作文训练过程当中的一部分,故不必拘泥于一课一时,可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教室延伸到家庭。

  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水平存在着差异,故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点分层为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只要达到目标就应大力表彰。

  5.在评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出相互批评的误区,使他们学会互相欣赏,互相鼓励,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07-31

(精选)实施方案10-08

【精选】实施方案10-12

竞赛实施方案03-01

审计实施方案05-09

管理实施方案02-24

演讲实施方案03-26

工会实施方案05-03

工程实施方案05-06

见习实施方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