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3篇[通用]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施方案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府20xx年“城市管理年活动”会议精神,配合全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促进我县两个文明建设,根据《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门前五包”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特拟定该工作方案。
一、“五包”内容及责任人
(一)包环境卫生
保持责任区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做到地面无痰迹、烟头、纸屑、果皮,无散落或者悬挂的塑料袋等废弃物,无污水污物,室内办公物品摆放有序,擦拭干净。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环境卫生设施、工具和乱丢乱扔乱倒和随地吐痰的行为。
办公区公共区域责任人:
办公区室内责任人:各股室、大队、中心负责人
公共区域责任人:
(二)包容貌秩序
各责任区域内市容秩序的监管和规范整治,确保不乱堆放杂物,不摆摊设点,不越门经营,不乱摆灯箱、桌椅,不乱搭乱建,不乱停车辆,不占道装修,不损毁路面,不违规开挖,不噪声扰民,制止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禁止责任区内乱写、乱画、乱贴等“牛皮癣”现象。
公共区域责任人:
(三)包绿化管护
协助市政设施管理机构管护绿化、树木花草,维护绿化设施,做到绿地内无废弃物,树木上无拴、钉、刻、划。制止攀登和践踏花草树木的.行为。
责任人:
(四)包立面整洁
保持建筑物外观完好,墙面立体、玻璃幕墙整洁美观,橱窗、店招、户外广告、栏杆、空调室外机等设置规范。制止破坏建筑物立面整洁美观的行为。
责任人:
(五)包文明倡导
积极引导和制止市民不在人行道上打牌、下棋,不在人行道上裸露上身乘凉、躺卧,发现看相算命、设赌骗财、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责任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二、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局机关专题动员部署本项工作,并利用机关工作会议、局机关网站进行宣传,营造浓郁氛围,全面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主动参与“门前五包”活动。
(二)集中整改。对照“门前五包”的内容,各责任股室、大队、中心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整改,局班子成员要深入一线指导,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三)持续改进(长期)。整改到位后,局纪检组将不定期对各责任区域落实“门前五包”的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建立健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三、责任追究
对不责任落实股室、大队、中心的责任人,第一次全局通报批评,第二次由局党组诫勉谈话,第三次按照相关制度予以责任追究,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
实施方案 篇2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迎来了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这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学期。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将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一、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上小学做好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衔接策略:
1.幼儿入学前思想准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通过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上学的愿望。
2.开展各种活动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家长和幼儿园一同为孩子入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方式及家长辅导要求,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三、具体安排: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学习小学生活。
(1)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
(2)学习整理书包:认识文具、活动中学习整理书包、整理书包比赛。
(3)幼儿的座位:学小学生坐在座位上上课、坐姿、举手。
(4)每天适当的布置作业,让幼儿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作业。
2.每月活动的安排:
二月:发放"幼小衔接"调查表。
三月:
(1)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环境。
(2)家长会: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
四月:
(1)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的课间操,学生食堂,参与一年级学生的读书活动。
(2)整理书包比赛。
(3)读书节系列活动。
五月:
(1)通过参观小学,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全面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2)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小学生来我园教幼儿学戴红领巾并谈谈自己做小学生感受。
六月:举行毕业典礼
实施方案 篇3
为更好地贯彻华侨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根据《华侨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特制定我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方案。
一、导师的管理
成立导师委员会,主体人员与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保持一致,由院长担任导师制委员会主任。导师管理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按年级设置导师组,组长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导师组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形成会议纪要。
二、导师制的形式
导师制实施项目制。按照内容分为三个类别:A.学术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一篇6000字以上标准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读书报告;B.学业提升项目: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项目期限内成绩较大提升;C.课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创新方面得到较大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担任学院和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入选学校学生人才计划、获得重要实践奖项等。
三、导师聘任
1. 本科生导师由院长聘任;
2. 本院所有教师均有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3. 导师聘任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相结合的原则;
4. 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名,每年级不超过2名。
四、导师的职责
1. 根据导师制申请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学术态度,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创新能力。
2.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5-8次当面指导,每次1小时左右,由学生在每次指导后做好《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
3. 根据《哲学本科专业必读核心书目》,或根据导师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撰写读书报告或研究综述(五、六、七学期各一篇四千字左右读书报告)。
4. 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可以包含助教(高年级本科生)、助研(助研可从导师科研经费劳务费中给予部分补偿)。
5.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6. 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方面的指导。
五、导师考核与工作量
1. 导师与学生共同填写“导师制项目申请表”经学院批准立项后,按照计划,开展导师工作。
2. 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7个学分的工作,并以此分配相关工作量。
3. 完成年度指导任务,在每年度考核中给予部分工作量或津贴,指导一位学生按12个课时分配工作量,超出4名(不含4名)不计工作量。
4. 每个聘期结束前,填写《导师制工作考核表》,评出15%的优秀导师。被考核为优秀的导师给予额外奖励。考核方式和步骤如下:
(1)导师自评。导师对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一次自评小结(40%)。
(2)学生评估。由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填写《导师工作考核表》(30%)。
(3)委员会评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总评结果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0%)。
六、学生的遴选与要求
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为A,B,C类自愿与导师协商申请导师制项目;
2. 学生与导师的组合实行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3. 获得资格进入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机制的同学,与导师进行定期沟通,并在《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中做好记录;
4. 在一个周期的培养机制结束后,需按时提交导师制结项表和成果报告。
5. 经学院考核,对优秀完成项目的学生,予以相应奖励。
七、导师代管与导师制退出机制
1. 导师如因特殊原因,如请假、访学,超过半年时间的,需委托一位导师代管。
2. 如需要更换导师,则由学生申请,经导师同意,提交导师制委员会讨论决定。
八、附则
本方案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二○XX年九月二十三日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07-31
实施方案[精选]02-12
【经典】实施方案02-17
(精选)实施方案02-20
(经典)实施方案02-26
实施方案(经典)01-11
(精选)实施方案10-08
实施方案【经典】01-20
【精选】实施方案10-12
[精选]实施方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