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05 09:21:36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设计方案集锦[4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集锦[4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小车设计:

  1.工作原理

  给定1kg的重块在400mm的高度落下来,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小车前进的动能,同时利用转向装置实现小车按8字形曲线(近似看作)绕桩前进,桩距400mm。当重物下落时,其所带的绳子带动绕线轴转动,带动与绕线轴同轴的主动齿轮Z1与Z3转动,Z1又带动前面的与前轮同轴的从动齿轮Z2转动,驱动小车前进。主动齿轮Z3带动后面的.齿轮曲柄转动,而曲柄带动摇杆推动后轮左右摆动!

  2.动力装置

  传动的选择及其原理:

  重物下落采取连线方式,在杆顶部装一个定滑轮,因为这样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当重块下落时连线使所绕的绕线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实现小车前进和转弯.

  3.转向装置

  (1)转向装置的选择: 选择采用空间曲柄摇杆机构来实现转向,其原理是利用曲柄摇杆机构曲柄转一圈,摇杆带动连杆做前后运动,使车轮偏转一定角度,从而实现车轮的转向,完成指定路线的运动。

  (2)车**能的选择:

  因考虑小车走8字形需要更高的稳定性,本方案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前轮驱动比后轮驱动更加稳定,驱动力更加平衡。本小车采用后轮转向,这样可以避免两后轮同轴,实现两轮差速,所以在转8字形大弯的时候可以避免后轮打滑导致能量损失和轨迹变形。综合考虑之后我们确定前轮驱动后轮转向。

  (3)工作原理:

  绕线轴与转向装置之间用齿轮联动,在从动齿轮上钻孔,安装曲柄。从动齿轮转一圈,曲柄转动,摇杆带动连杆杆做前后运动,小车现实转向前进,通过计算,完全可以实现“8”字形绕桩前进。

  4.基本尺寸

  由以上得出:齿轮标准得表格

  R前轮50mm, R后轮=20mm, r线=10mm; 车长230mm 车宽150mm

  二、设计工艺:

  (1)小车的底板采用的是镂空硬质铝板,可以增强小车的强度,同时减轻小车的总质量。

  (2)在每一个轴上都加油滚动轴承,可以减小摩擦,同时可以保证运动的精确性。

  (3)作为驱动轮,前轮制作应稍粗糙,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以便足够驱动小车前进。后两轮摩擦应尽量减小,且轮宽较小,转向灵活。

  (4) 在连杆与小车导向杆之间利用球铰连接,因为要实现不同方向的转动。 (5)后轮的支撑杆子要垂直。并且要可以灵活转动,以实现很好的转弯。

  三、管理方案设计:

  1:人力资源配置

  我们小组有三个人,都是同班级的同学(一个女生两个男生),开始我们一起讨论小车的方案,确定方案后合理分配任务,一个人负责计算,一个人负责写材料,一个人负责画图。正因为我们组的合理分工使得我们的工作井然有序,在很短时间内久完成了前期工作。

  2:进度计划与控制设计方案

  方案初定于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之前提交设计方案。通过初审后立即开始进一步的精确计算并且开始加工制作,预计20xx年三月上旬完成比赛作品与调试工作。

  3:质量管理设计

  完全按照小车需要的精度与要求进行小车零部件加工,特殊部位进行特殊加工,而一些标准件则直接购买,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

设计方案 篇2

  一、活动主题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研讨。

  二、活动目的

  1.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2.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有效课堂。

  三、活动形式

  研究课与互动交流研讨,依托网络延伸交流。

  四、活动内容

  1.研究课

  ①第一节课(微机1室)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水墨路径初体验)

  时 间:8:55-9:40

  执教者:张雅琪(南京梅园中学,玄武区)

  ②第二节课(微机1室)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Photoshop中的魔术)

  时 间:10:05-10:50

  执教者:沙佟祎(南京市29中学,鼓楼区)

  2.互动评课与交流

  时 间:10:50-11:15

  五、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星期五)上午8:30

  2.活动地点:南京市梅园中学 明德楼5楼 微机1室

  3.参加人员:全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区县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

  4.承办单位:玄武区、鼓楼区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一)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这是人类群体生活所决定的,21世纪更需要学会交往;

  (二)明白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同学和家长;

  (三掌握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技巧,注意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二、活动重点:

  着重启发学生注意提高交往的技巧,包括在家如何与父母相处,在校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在校外如何与他人交往。

  三、活动形式:

  小品、演讲、讨论

  四、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持人,并认真做好主持过程的准备工作。

  (二)编排小品剧。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分别编写小品内容及表演形式,提前做好排练工作。

  (三)请文笔好且善长演讲者准备演讲稿及配乐演练。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我们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生活在社会之中,最初接触的是父母,接着就是家庭中的其他人员、亲朋、邻里、幼儿园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圈越来来越扩大,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同学和老师。此外,还有社会中的其他人。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应掌握哪些技巧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是我们这次班会探讨的主题。“中学生的交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看画悟理

  主持人:首先思考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请大家观看这样一个画面,(投景仪在屏幕上显示出一只孤雁无助地在天空中飞翔)然后思考下画中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由三至四位同学谈个人对面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几位同学讲的很好、此画面说明孤雁难行。那么,我们每个人如同大雁一样,离开了社会群体就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今后的事业等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无法生存。谁能从亲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例说明这个道理。

  (二)典型举例介绍

  1、由两名同学讲自己亲身感受。

  学生甲:过去我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课下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埋头看书,—在家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既不敢向老师请教,也不愿请同学帮助,结果学习越来越吃力,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后来经过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明白了必须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主动和家长、老师、向学交往,我逐渐变得开朗了,乐于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学生乙:小学五年级时,我的父母离异了,当时我必中苦闷,怕同学们瞧不起我.,议论我。原本开朗的我变得沉默了,上学和放学独来独往,集体活动很少参加了,班主任找我谈话,我也不吐露真情,我觉得未来的憧憬破灭了,从此学习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随之下降。在班主任多次家访和耐心引导下,使我正确认识了家庭环境的变化,懂得了要面对现实重新振作起来,班长也主动帮助我弥补学为上的缺陷,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小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咱们学校。

  2、由一名学生介绍身边典型事例。

  学生丙:讲述了她小学的`好朋友因自卑心理太重,害怕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对父母的高期望感到压力太重,考不好非常苦闷,但又不向任何人诉说,因怕影响学习而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享受不到集体生活的愉悦和欢快气氛……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仅没提高,体质也下降了;毕业成绩也不理想,勉强及格。

  3、主持入:可见,人离不开交往。正如美国作家肖伯纳所说的名言一样“如果你有—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用投影仪打出)让我们在交往中不断获得真知,在交往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在交往中去寻求人生的真谛。中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同学和老师,当然还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交往,那么,让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如何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交往呢?请看小品剧。

  (四)表演小品剧

  1、“母女俩”

  主要剧情:母亲生病,孩子不闻不问,只知朝母亲要零花钱,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态度有些简单粗暴,孩子不接受,对母亲大加顶撞;狠狠地甩了一下书包,离家而去。

  2、“考场上发生的事情”

  主要剧情:考场上,学生甲有一道题不会答,就偷看同桌学生乙的卷子,乙将卷子合上没给甲看。考试结束后,甲指责乙,并用讽刺的语言挖苦乙。乙很气恼,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就和甲据理力争,双方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以身体紧缩或伸展成圆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控制力。

  2、 能根据教师的展示或描述,用身体表现场景。

  3、 能将自己表现的动作,用简单的单线画表示出来,加上头尾,变成连环画。

  教育准备:

  气球若干,钢琴,黑色记号笔人手一支,白纸多于人数的四倍(32开小正方形),钉书机。

  教学过程:

  (一)引起动机

  1、 出示气球,吹气。

  2、 与幼儿讨论:

  ① 没吹气的时候,气球是怎么样的.?

  ② 吹气以后呢?

  ③ 吹气时,人发出怎么样的声音?

  (二)展开活动

  1、让幼儿摆出印第安式的坐姿,上身尽可能紧缩着,就好象一个没有气的气球,老师做出吹气的动作,让幼儿跟随着吹气声,慢慢伸展上身。

  2、游戏2遍后,老师暂停吹气,也让幼儿暂停,保持当时的姿势,再以拍手代替气球被刺破的声音,让扮演气球的幼儿迅速回复成气球没有气时的姿势。

  3、用钢琴来代替吹气,做胀缩的动作,并即兴地加入气球被刺破的声音。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4-21

设计方案(精选)04-18

设计方案08-11

(经典)设计方案10-22

设计方案(经典)10-07

设计方案(经典)02-13

设计方案(精选)01-02

音乐设计方案08-02

教学设计方案11-16

网络设计方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