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时间:2024-08-06 08:00:48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 相关推荐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1

  “目前,"119"已成为单位消防机关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一种精神,成为单位消防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的龙头和枢纽,成为各级党委、单位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要突出其基本特征,明确其建设目标,注重其科技投入,强化其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职能作用。”

  一、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消防作战指挥信息化体系已基本成型,围绕实战应用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要素数据基本实现入库管理,119警情受理、调度、指挥、反馈、统计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已有的依托固定网络构建的灭火救援作战指挥信息化支撑体系在使用灵活度、扩展性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已成为消防作战指挥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大量信息系统局限于指挥中心支撑应用,灾害现场缺乏有效技术装备和手段,无法及时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现场决策指挥提供第一手资料;

  (2)各级指挥员出动途中职能任务呈现空白状态,缺乏有效手段支撑提前开展警情、预案、水源、周边力量熟悉等预操作,完成灭火救援作战准备;

  (3)通信手段单一,遇有多个单位参战的大型现场,仅用电台无法满足多个单位问路、警情上报和命令下达的需求,且无法直观、有效地完成复杂作战部署命令的上传下达;

  (4)缺乏灾害位置精确定位分享手段,无法及时为增援队分享准确位置提供目标指向;

  (5)缺乏能够适应消防超高、超重特种车辆导航需求的专业导航系统,在复杂城市道路条件下,无法指引出动车辆快速到场;

  (6)灭火作战记录随意性较强,拍照、录音、记录、绘图工具多样,无固定记录模式,缺乏有效整合,灭火档案留存不完整,对现场指挥决策和后续战评工作带来不便。

  二、基本要求

  指挥中心作为新型的勤务实战运作机制,统一的指挥调度,快捷的反应速度,高效的信息处理,灵敏的数网化监控,有力的协调处置既体现其作用,也是其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指挥作战的中心地位。指挥中心集报警服务、力量调集、作战指挥、信息综合、决策参谋等功能于一身,充分融合各种科技和信息资源,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和处置预案。通过统一、及时、规范的调度和协同,将接警、指挥、调度、处置、反馈等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有效解决了令出多头、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等问题。同时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高综合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

  (二)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信息是指挥的基本要素,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消防指挥中心作为消防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信息收集是一种不断适应实际环境需要的工作,从单位内外广泛获取信息,通过采编、分析和使用,最终服务消防实践的过程。指挥中心要掌握当天辖区人员、车辆、装备,了解接处警情况,熟悉作战计划,传达首长命令和指示,了解火场情况发展变化并及时报告,再根据首长指示进行处理。最终使各种人员、装备资源经过指挥中心形成"合力",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战斗力。

  (三)快速反应的核心。快速反应是消防指挥中心战斗力的体现,也是消防指挥中心的优势所在。指挥中心应根据接警信息,迅速判断警情,果断下达相关命令,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尤其是对于责任区中队的首战力量的调集以及特勤力量的调集。单位要想在灭火救援中掌握主动,避免被动,必须具有较高的反应能力,恰当处置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根据火场和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判断准确、处置果断,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为夺取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科技强警的.用武之地。当前,面对成因复杂的灾害事故,必须快速反应、处置果断,没有强有力的现代科技手段作支撑是难以应对的。这就要求消防指挥中心必须加快开发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以、GPS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以推动指挥工作的改革,拓展指挥工作的职能,提升指挥工作的作用和效能。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和指挥平台,是当前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撑,指挥中心就无法做到"运筹帷幄之中",更谈不上"决胜千里之外"。

  三、设计原则

  为有效解决灭火救援作战指挥现场实战需要,突破发展瓶颈,移动作战指挥系统在总体思路上,要以服务现场指挥、服务实战应用为中心,围绕以下五个原则开展建设。

  1、系统应用体系化

  综合集成119接处警、地理信息平台、4G图像传输、北斗定位、一体化业务等系统,搭建现场信息移动中心,与后方指挥中心应用系统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指挥中心、前沿现场指挥部、一线指挥员三位一体的新型信息化灭火救援作战指挥体系。

  2、功能设置实战化

  以警情为中心,紧密围绕现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需要,提供灾情位置、警情描述、现场反馈、实时图像、力量部署、周边资源等全方位的实战数据支撑。

  3、指挥全程可视化

  以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广泛采用各类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参战要素位置、语音、视频、图像进行集成整合,实现接警定位、途中监控导航、实时图像回传、现场标绘部署等功能,实现全程可视化指挥。

  4、前后方数据一体化

  在灾害现场,各级指挥员以移动作战指挥系统为媒介,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数据的充分共享,将指挥中心在充足的人力、物力、网络、技术支撑下获取的接警、调度、火场文书、周边水源、增援力量、单位预案、危化品处置措施等信息,实时推送到现场平台,实现前后方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目标。

  5、前端操作简便化

  充分考虑灭火救援出动处置时间紧急、现场环境复杂的特点,系统界面设计直观,大按钮、大字体、少目录层级,操作简便,避免前端录入输入,简化交互操作。

  四、方案设计

  讯维分布式可视化控制系统是专为防汛应急指挥中心打造的一套可视化、智能化信息调度控制系统。其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输入节点、输出节点、普通交换机即可完成系统组网,通过分布式可视化控制软件可实现对指挥中心系统内的视频、音频、数据、灯光、摄像头等进行可视化预监与调度。那么讯维分布式可视化控制系统在应急指挥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辅助决策

  讯维分布式可视化控制系统可对指挥中心系统中对各种音视频信息进行实时预监、快速抓取、一键上屏等,实现对突发事件动态、舆情动态、应急响应、资源调度、监测预警、专业研判、救援进展等各类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为全域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直观的决策参考。

  互联互通

  讯维分布式可视化控制系统通过分布式组网,可将现场监控图像、单兵设备、移动终端和视频会议等多种信息进行互联互通,全面覆盖各灾害现场,建立数据传输、语音通话、视频接入的融合通信系统,提高应急协同能力。实现指挥中心与灾害现场信息的精准、高效获取,人员、物资精确定位,文件、数据在线共享,音频、视频、文字在线交流,远程视频指导,为应急指挥人员、事故现场人员、各领域专家提供远程在线会商通信能力,实现前后方和相关部门的音视频会商。最终达到多方协同综合研判会商,为应急指挥人员、各领域专家直观掌握事故发展态势,开展事故研判,商讨应对措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

  数据分析

  除了上述作用外,讯维分布式可视化控制系统还可结合大数据可视化软件,对指挥中心的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大大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同时提高突发事故处置效率。

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2

  一、项目背景

  单位指挥中心的弱电系统建设应该体现其是集各类信息收集、信息整理、指挥、管理、事件控制、各业务部门的办公、会议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的单位专业指挥、管理、控制中心的特点。在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单位指挥中心在使用时的集中性和随机性。所谓的集中性是指处理事件的集中性,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会有大量的数据调用和处理。而其随机性是指在一年中的集中使用情况是比较随机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单位工作的特殊性,按照其特点考虑大楼建成后的使用、运行和管理问题。使整个单位指挥中心大楼体现出一种可沟通性,一种事件处理活动的严密性,体现出现代技术手段在单位工作和事件处理活动中的应用,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单位指挥中心在今后运行、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会议、指挥、控制和各类数据处理及管理方面的科技含量。

  二、设计目标

  建立一个为单位指挥中心的单位专业业务开展的要求而服务的高技术平台为一个主要的目标。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为单位指挥中心的业务管理、会议管理及其各种大楼投入运行后将发生的大楼内各类设施的运行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和环境,提供一个良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单位指挥中心的弱电系统的建设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三个目标来进行考虑。单位指挥中心是一个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建筑。其用途是行政办公,对外办证,应对重大、紧急事件等。作为沿海开放口岸和地区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单位指挥中心理所当然应该建设第一流水平的智能化弱电系统。

  三、设计原则

  1.先进性:采用国际或国内通行的先进技术。

  2.成熟性:以适用为原则,采用成熟的或经过工程检验的先进技术。

  3.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出现障碍。

  4.按需集成:根据本项目特点,按照管理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实现集成。

  5.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标准化的产品。

  6.可扩展性:本工程设计应考虑到未来发展,在预埋件和线缆布设上留有冗余。对系统的管理,根据需要按可分可合的要求进行组合,即在保证单体建筑可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对未来建筑群实现整体管理作充分考虑(与原有建筑的系统沟通)。

  7.安全性:包括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

  8.服务意识: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大楼的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的生活、工作环境。

  四、系统组成

  单位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接收、有线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电话通讯系统、楼宇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安保监控系统、智能卡系统、会议室的会议系统、灯光、音响和投影系统、大屏幕公告栏与触摸屏引导系统、UPS电源管理系统、系统集成、GPS警用通信系统、防雷与接地、机房建设、管路桥架、机柜。

  五、方案设计

  1、综合布线:语音部分分成了三个独立的网络来进行设计,其中党政专网采用了超五类屏蔽的设计,其分配线间和总设备间都和其他信息点的分管理间和总设备间相隔离,不在同一个房间内。另外语音部分还有单位专网和普通电话网两大独立的布线系统,考虑到单位专网相对保密要求不是特别高,我们在设计时考虑其和普通电话网共用配线架和管理间,只在和交换机跳接时使用不同的交换机来达到两个网络在物理上的相对独立,从而达到单位专网保密性的要求。

  2、计算机网络:采用思科系列交换机,核心采用OSR—7609,汇聚层采用catalyst3550 12G,接入层采用catalyst2950,设计了内外网来支持不同业务需求,采用了支持企业范围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支持对建筑设备的集成管理;支持各项单位系统业务的开展。

  3、卫星接收、有线电视系统:在大楼内设置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作为及时了解实事经济、新闻及相关内容的最快、最可靠的手段。同时,通过单位系统自办节目的编制和传输,还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本系统使其内部接收信息、互相交流、联系更为便捷,充分满足信息的开放性、先进性和一些特别信息的保密性。

  4、有线广播系统:单位指挥中心今后将成为的'单位办公的主要场所,所以对大楼内的广播设计就一定适当的考虑,要求满足通知、音乐、播音及消防紧急广播的需求。音响设备应该满足功率范围广,音质好的要求。考虑系统的投资合理和性价比,采用一般要求的广播系统。

  5、电话通讯系统:程控交换机系统我们选用阿尔卡特公司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共计语音线数为线;300线,中继线路为60线,中继全部采用数字中继。考虑到数字话机的造价比较高,加上现代电脑比较普及,数字电话的应用相对较少,故在设计中分机多数都采用了模拟电话的设计,数字考虑了32路,模拟采用了312路。系统提供:模拟电话功能、数字电话功能、提供2Mb的数字中继接口,用于连接同类型的数字公用网和用户交换机或800兆集群。提供ISDN接口(S2接口),用于连接ISDN公用网和组成ISDN专用网。提供四线2B+D的ISDN接口(S0接口),用于连接同类型接口的公用网及其他设备。提供二线或四线模拟EM接口,用于连接同类型接口的用户交换机及其他设备,如卫星通信等。

  6、楼宇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首先要保证单位系统的办公、生活、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其二要确保建筑物与人员的安全,其三要提供最佳的能源的供应方式,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其四是实现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因为大量管理数据来自于BA系统对设备的监测。所以我们的设计也应该从这四方面来考虑。

  7、安保监控系统:此项目安全防范系统由闭路电视监视、防盗报警、在线式巡更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功能强大的技术防范体系。以满足现代化大楼对安全防范的所有要求,配合保安人员的管理,可实现单位与技防的统一与协调。本安全防范系统各个子项的高度集成是此项目主要特点。

  8、智能卡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单位指挥中心的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其他智能系统,在单位指挥中心内采用非接触式IC卡一卡通技术,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工作环境。

  9、会议室的会议系统、灯泡、音响和投影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为固定式和流动式两种,这也是单位指挥中心特点的体现。在视频会议室内设计功能完善的电子及视频会议系统,具备操控自如的照明灯光控制,实现电子表决、即席发言、会议监控、图像显示、中央集中控制以及会议、图像的传输。

  10、大屏幕公告栏与触摸屏引导系统:LED电子显示屏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电子宣传媒体,可广泛适用于室内、外的各种信息发布、新闻报道等诸多用途。近年来由于大屏显示系统的诸多优越性使它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重视,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单位指挥中心大楼设立大屏显示公告系统主要是用于播发各种宣传和通知信息。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我们在裙楼一层办证中心大厅和大楼正门入口大厅处各设置一块LED双基色(R,G)显示屏。屏体净尺寸定为长3。5m,高2m,净面积为7m,主要用来显示主楼以及办证大厅的具体办公内容和工作方式。

  11、UPS电源管理系统:单位指挥中心对电源保护有要求各弱电系统中的设备的用电负载进行集中UPS电源管理,有利于整个管理和减少运行费用。电源保护范围为:各类弱电机房和弱电间的设备。保持时间按2小时配置,容量配置按标准要求设计。

  12、系统集成:本系统主要详细考虑了作为一幢智能化大楼所必需的BMS系统集成和大楼物业管理,通过BMS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大楼的智能化管理和获取由各个弱电系统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信息,为单位指挥专业业务的开展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设了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基本的电子办公。同时,我们将BMS系统集成产生的数据信息对未来指挥中心内各个专业指挥、决策业务平台的效用和使用等方面作了分析和建议,帮助业主在以后专业指挥、决策业务平台的建设、使用中保护、发挥弱电系统投资效益。

  13、GPS电源管理系统:单位指挥中心GPS警用通信系统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无线集群通讯系统组成区域定位、通讯指挥系统;利用计算机综合业务数据广域网将分布全县区域的系统连接成统一的通讯网络,实现统一的指挥调度;利用GIS和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反映移动目标的安全状态和位置,实现警力的迅速高效反应、统一调度。单位指挥中心GPS警用通信系统它将原110指挥系统的接处警职能上升为警戒和保卫的高度,将原来110对固定目标的接报警扩大到对移动目标的监控和接报警。

  14、防雷接地系统:根据地区的雷电等级与浙大院所设计的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了弱电的防雷系统,并且对整个弱电系统以及弱电机房和弱电间进行了完整的接地设计,保证了弱电系统可以安全地运转。

  15、机房建设:机房工程的建设为单位指挥中心各类弱电系统的主机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运行场所,为大楼弱电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机房工程考虑了平面设计、结构装修、静电释放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等、防雷接地系统等几方面。

  16、管路桥架:弱电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而规范、整齐、通畅的管路和桥架则是整个弱电系统综合功能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尤其是项目前期阶段,需要对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进行统一设计。在土建施工时,就需进行预埋工作,以保证弱电工程实施时各种管线均能敷设到位,同时不互相干扰、互相碰撞。消防系统桥架单独敷设,其自成单独系统,与其他系统互不干扰。综合布线系统传输大量数据信号,因此需要较强的抗干扰性,同时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超五类以及光缆布线,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线缆量较大,也宜单独成一系统。其他几个子系统的弱电信号在统筹规划下,可合用一套桥架,节约造价,同时方便维护和管理。

  17、机柜:在弱电间、计算机机房等处设置19寸标准机柜,来安装布线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单位指挥中心大楼内各类弱电、信息系统较多,是集各类信息收集、信息整理、指挥、管理、事件控制、各业务部门的办公、会议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的单位专业指挥、管理、控制中心。以信息集成(对信息的采集、取用和综合管理)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化布线技术,将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等彼此隔离的系统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实现指挥中心内各种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和决策支持,满足当今未来单位指挥专业业务和大楼物业管理、人员管理的要求。

【单位指挥中心解决方案】相关文章:

指挥中心工作计划10-25

网络营销解决方案06-25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03-04

单位对单位的感谢信07-22

LG公布Nexus5X无限重启的解决方案09-08

单位培训总结06-19

单位团建方案05-29

单位离职报告08-30

单位团建活动方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