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上海卷

时间:2024-10-11 13:00:32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高考作文上海卷范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上海卷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上海卷范文

高考作文上海卷范文1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那么大致能分为三个阶段:需要,被需要,最后是两者的平衡——即中庸之道。

  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向父母、向身边的人、向整个世界索取。人之初始,生命十分稚嫩,性本善,如一片洁净无墨的白纸,要发育、要成长,我们需要向父母索取衣服、食物;需要身边的人给我们友情、陪伴、关心爱护;需要这个世界告诉我们修行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但只要一直走,就能越走越光明,越走越敞亮。

  在成长中我们渐渐有了意识,有了思想,我们有了要付出的欲望。有人说:“在那个年龄,你的心里身体里都是爱,爱浑身满心乱窜。”我们想要付出、渴望被需要的情感仿佛已经快要溢出来了,但这些付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盲目的。我们不去考虑,或者说因为年轻根本来不及考虑对方到底是否需要这些无谓的付出,一门心思只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送出去。如同一只宠物猫,在家里抓住一只鸡雏,满心欢喜地叼着半死不活的小鸡去主人那里邀功。看似只是宠物的荒唐行径,但其实也影射着我们新新人类的一些行为。我们将自己不合适的行为,贴上“被需要”的标签,实则只为了满足个人自私的情感。

  真正做到智慧地“被需要”,是平衡好自身满足感与他人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德——中庸。一味索取,是自私;一味付出,或许也是自私:不顾别人需求只满足了自己。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实在很微妙。“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真正把被需要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自身的满足和优质的付出相统一。所以这种付出应当是无半点私心杂念的、利他利公的。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碰上一个极度口渴的人,视而不见是过错,花重金请他吃一桌大鱼大肉也是不妥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送上一杯清凉的白开水。

  我所说的.性善论和性恶论,讨论的只是我们在不谙世事时,向世界索取和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东西到底是好是坏。有趣的是这两个理论都肯定了“需要”与“被需要”这个概念,可见将其定义为人性本质不过分。而无论是一开始的需要,到盲目地渴望被需要,到后来的需要与被需要的平衡,脱掉这几层外壳,本质上来说我们只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浅层或深层的满足感。与此同时,我们也正是从需要与被需要中,懂得了平衡,也慢慢学会了向无私高尚的人生顶峰靠近。

高考作文上海卷范文2

  【20xx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高考作文范文】

  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矍铄,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美,“引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音与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高考作文上海卷范文3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的舞动…………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师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当我们拥有了精妙的语言技巧,高超的驾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只能信赖于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教起书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倍功半。

  让研读教育名著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让我们的`生活再添几缕书香吧!让教育先贤的智慧,把我们课改实践的前行之路照亮吧!让我们在打造绿色课堂,全面实现新课程育人目标的实践中实现我们的专业成长吧!

  漫游在教育书籍中,我的心潮此起彼伏,《爱心与教育》让我知道了为人师者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民主与教育》使我明白了学生也的有说“不”的权力,《我的教育理想》让我懂得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理想、有文化、有爱心。所以,教师读书既要有栽花,也要用心插柳。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阳,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标灯,高扬理想的风帆,驶向人生的旅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高考作文上海卷】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05-23

高考作文素材11-06

优秀高考作文11-02

语文高考作文11-03

高考作文指导11-03

有关高考作文11-06

满分高考作文05-24

距离高考作文05-16

宁夏高考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