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08 14:59:25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

  • 相关推荐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

  20xx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

  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泉水出露位置龙泓涧和九溪分水岭“Y”口的下方,地形上有利于水的汇集。西面棋盘山集水面积较大,植被茂盛,有利于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这些因素就是形成龙井泉的主要原因。得益于这种特殊的地形,无数细小的水流都汇集向盆地中心部分汇集,形成了今日的“九溪十八涧”。我们所观察的阶地在九溪十八涧这一实习路线中。阶地是当某一地区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形成的。该阶地位于疗养院门口,为基岩、砾石结构的基座阶地,这种阶地以基岩为基座,基岩顶部覆有河流冲积物,它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底部。上图中的阶地下部基岩为康山群的石英砂岩。砾石层约有80厘米左右,因河流作用砾石均有一定磨圆度(二级磨圆度),表土层约40厘米厚,上面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种植了毛竹等植被。

  20xx年9月1日富春江流域(新沙岛)

  新沙岛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江心洲。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沙逐步落淤形成水下沙滩,它并不位于主流线上,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此时称之为雏形心滩当上游河道河势有利,河流经常交替地冲刷河道,而不直接冲击雏形心滩,该心滩就有可能逐渐稳定和涨高,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的组成物质和雏形心滩一样,多为河流所挟带的较粗的床沙质。心滩前端流速较大,易受冲刷,尾部流速较缓,有利于粗砂落淤而使心滩向下游加长,逐渐发展为浅滩,洪水期间细粒物质在浅滩上沉积,平水期浅谈接受河流冲积物在其上堆积,形成了我们在洲头沙滩所看到的沙泥交替的多旋回二元结构。由于富春江大桥的修建使得洲头上游水位雍高,使水流对洲头的侵蚀速度加快,为阻止洲头后退,沙滩上有一些木桩,同时种植了一些植被。

  沿江边沙滩可以观察到潮滩上有很多气泡沙结构,这是由于涨潮时潮水将部分水压入海滩,同时空气也被压入,退潮后空气冒出所形成的。此外还有很多泥球(右图),具有黏性,这是在水的作用下部分土块碎裂,其中沙被水流冲走,剩下的泥被水流磨成球状形成的。除了泥球,还能在照片中看到波浪状的泥,这是一种滩角(间)地形,是由波浪向岸逼近冲走沙,泥被冲蚀后形成的外形。

  20xx年9月2日分水江地区

  分水江为富春江的最大支流,源于临安天目山,全长165、2千米,上游临安境内干流称天目溪,进入桐庐境内称分水江,集水总面积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8亿立方米。富春江在平面形态上为微弯型与分汊型交替的河道,动力条件以径流为主,河床相对稳定。

  我们所观察的分水江流域地区江水较浅,两边是山,河层砾石密布,有很多砾石心滩,边滩和心滩清晰可见,对面为河漫滩,以种植了树木,地形较为平整。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为深潮,无边滩;凸岸边滩广布,河层砾石因水流长距离搬运,磨圆度较好。砾石有长(A)、宽(B)、厚(C)之分,一般AB面倾向河流上游,这样停止下来时最为稳定,有时剖面中的砾石停止时是垂直的,说明当时水流非常急,砾石AB面的倾斜方向可指示水流方向。

  我们跟随带队老师沿江水一直向前来到了一处河流沉积的砾石和沙交替的剖面,该剖面有多层砾石和沙,这是由于河岸的可动性及抗侵蚀能力差使得河流来回摆动,河床又有轻微的下蚀所形成的。

  20xx年9月2日瑶琳仙境

  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可溶解的岩石——石灰岩(CaCO3);二是可透水的裂缝,它具有原生和次生之分,地质学上分别称为层理和节理断层(原生是石灰岩在海水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状裂隙,次生的是由岩石经过地质构造运动而造成的裂开和风化、日晒、雨淋,岩石热胀冷缩、动植物的破坏等);三是可流动的水。瑶琳仙境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是我们这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一站。

  瑶琳洞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这种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它的'初期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表面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当孔隙完全充水后,水具有承压性,其溶蚀量比在正常状态下大得多。随着溶隙的扩大和流量流速的增加,地下水除了溶蚀外,还产生机械侵蚀,溶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由于溶洞是沿各种构造裂隙溶蚀、侵蚀出来的,所以它的纵剖面具有阶梯状升降的特点。平面轮廓常呈直角转折。在多组裂隙交叉处,无论是溶蚀、侵蚀或崩塌等方面都比较强烈,因此溶洞特别高大,如瑶琳仙境中的“厅堂”。它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长期作用的结果。含酸的可流动水不断沿裂隙对岩石进行长期的溶蚀作用,造就了溶洞内部奇特的溶蚀地貌;另一方面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例如瑶琳洞第一标志“银河飞瀑”。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这次综合野外实习在游览过“瑶琳仙境”以后就圆满结束了,虽然实习过程中每次大家都走的有种精疲力尽的感觉,但这也培养了我们的吃苦精神与小组合作的精神。而且沿途还看到了很多独特的风景。尤其是在瑶琳洞内,大家在深深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也为人们所设计的灯光效果和想出的与洞内景观相对应的美丽神话所着迷,参观的路途中惊喜不断,同时也加深了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的认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让我们看到溶洞这种独特的地理景观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让我们在流连其中的同时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的保护好这类景观。另外,这次实习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地理工作者野外考察的辛苦和苦中有乐的趣味所在。大家在行程中互相帮忙、交流,也加深了同学间的情谊。

  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旅游度假村的建设使原本位于九溪十八涧途中几处典型的地貌(牛轭湖等)已经夷为平地,在后来去往新安江的路上几处典型的剖面也已找不到痕迹。这些现象促使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事实,尤其是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让我们反思怎样才能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保护大自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这次野外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活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们的一些基本技能,如观察环境,野外考查能力等也得到了训练。每一个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都从中学到、领悟到了以前不知道,或者了解不深的东西。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2

  一、兴城

  1、自然地理

  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年平均降水量620mm。

  2、人文经济

  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海产品丰富。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秦皇岛

  1、自然地理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该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2、人文经济

  秦皇岛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十分发达。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海底地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虾海蟹质量最佳。此外,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第二章路线介绍

  一、兴城

  6月11日钓鱼台海滨路线:该路线沿途主要分布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6月12日四道沟——龙回头路线:该路线途经黄褐色中粗粒花岗岩、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石英砂岩质砾岩等,并有多处断层构造、岩脉等。

  6月12日夹山路线:该路线途径串岭沟组褐黄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常州沟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团山子组钙质砂岩、大红峪组石英砂岩等,并有古风化壳出露。

  6月13日白庙子路线:该路线主要岩石类型为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岩、馒头组泥质粉砂岩、张夏祖鲕状灰岩等,有一处保存较好的大断层。

  二、秦皇岛

  6月15日石门寨西门——欢喜岭——瓦家山路线:该路线主要经过下奥陶统冶里组豹皮状石灰岩、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含泥质条带状石灰岩、中石炭统太原组砂岩、下二闪长玢岩、叠统山西组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含砾粗砂岩、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含砾砂岩、石千峰组陆相沉积等,观察了向斜西翼的完整构造。

  6月16日刘家房路线:该路线主要观察了大石河畔响山花岗岩以及大石河中出露的黑色中寒武统徐庄组页岩,并观察了吴庄垭口断层等多处断层,沿途还经过中寒武统张夏祖鲕状灰岩、下侏罗统北票组砾岩、中侏罗统兰旗组火山熔岩等。

  6月17日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路线:

  该路线重点观察了张岩子西部的上元古界片麻状混合花岗岩、上元古界青白口群下马岭组含砾石英砂岩,沿途又经过龙山组紫色页岩、景而峪组泥灰岩、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白云质灰岩等,潮水峪出露一处大断层,上部为中奥陶统冶里组石灰岩、下部为上寒武统凤山组泥质石灰岩。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3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

  我们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观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还有求姻缘的,虽然我不信这一套,但面对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签,但最后没有去,而是跟着老师走。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莲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莲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以上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4

  摘 要

  根据学校的教程安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了解我们萍乡地区地质发展过程。了解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稳定的基础。

  实习地区:

  1、 五陂下—王坑煤矿

  2、 孽龙洞

  3、 三口岩—新泉路段

  人员组成:能源系地测(3)班 实习小组第四组(组长;吴坤,组员共8人)

  指导老师:易圣生

  起止时间:20xx年5月24日—20xx年5月28日。野外观察3天,室内讲课2天,室内编写报告5天,共10天。

  报告人:吴坤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4日

  实习地点:五陂下——王坑煤矿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首先我们沿着河边往上走,沿途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河漫滩。路边陡峭的高山,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层地质构造非常明显,我们看到了岩层的褶皱构造,各种形状各不相同。在王坑水电站公路旁,易老师带领我们怎样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水电站对面的山上的岩层中还能看到煤层,由于煤层厚度不到30公分,没有可开采的价值!最后,易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岩层的剖面,从剖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层的产状。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今天我们所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学习到的内容是:

  1、了解什么是河流河床、河漫滩,河流的凸岸,凹岸和阶地?

  河流,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也就是河流两岸间的容水部分。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凸岸和凹岸(如图一)又称边滩沉积,是冲积相沉积类型之一。凸岸坝是形成于曲流河凸岸的堆积地貌。这是由于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处流速较大,凹岸受到强烈侧蚀,形成深槽凸岸处流速较小,因此沉积物便在靠凸岸处堆积下来。凸岸坝通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在剖面上呈板状沙体,分选较好;下部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河漫滩 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雨季洪水时被淹没,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如图二)

  岩层产状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走向为NE110°与SW29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倾角为∠30°。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如图三所示)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65°或SE6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沉积岩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形成:

  1. 物质堆积。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例如山谷、盆地、三角洲、海洋底部,会有物质堆积(这些物质包括流水和风搬运来的沙子、泥土、灰尘、生物的残骸,以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残骸)。这些物质年复一年地层层堆积,越来越厚,甚至厚到几公里。

  2. 沉积物深埋。与此同时,沉积物下方的地壳在不断地升降运动。如果这地方下陷,这些沉积物就会被深埋在地壳深处,在巨大的压力、高温下,经历很长时间,最后形成岩石。

  3. 沉积岩出露。这些已经形成的沉积岩,可能又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露出地表,形成我们看见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例如,王坑河谷两侧的山,大多数是由远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岩构成。图四为胶结质砾岩

  层面构造:

  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断层与河:

  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为什么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断层呢?因为断层面一般不是一个单一的面,其宽度一般由数十厘米到数十米。破碎带内常充填有经过揉搓的大小不等、成分杂乱的岩石碎块或碎屑、岩片,一般情况下,断层规模越大,破碎带越宽,结构越复杂。破碎带岩层破碎,抗风化能力小,因此,沿破碎带分布的方向上一般地势较低,经流水常年的`冲刷后便发展成啦规模不等的河床,有的规模较大的就成为江或湖泊。象我们中国的黄河、长江都是些大的断层。结合易老师给我们讲过逢沟必断的理论,所有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由断层经上流常年稳定的水源冲刷形成的。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5日

  实习地点:清溪孽龙洞

  孽龙洞位于距萍乡市区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萍乡孽龙洞 素有"吴楚咽喉"之称,萍乡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

  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的孽龙洞,经科学家考察论证,孽龙洞是一个形成于1.8亿年前的天然溶洞,长4公里,内有地下河贯穿首尾,常年流水不断,泉声沸然。水声淙淙如弹琴,瀑布倾泻似雷鸣。“洞天飞瀑”十分壮观,清泉从9米峭壁上飞流直下,跌入碧潭,激起无数浪花,颇有“卷起千堆雪”之势。有一块巨石上有一“天池”,它的边沿由薄如瓷碟,形似荷花瓣的石钟乳叠砌而成。池水清澈见底,池底几株石花,洁白如玉,似海中珊瑚,璀璨绚丽,美不可言,令人拍掌叫绝。“灵泉”终年保持不溢不落的水位, 留给人们一个不解的谜,“蘑菇山”清流淙淙,环山而下,迭次汇成多处小瀑,正是“黄山无悬流飞瀑”。

  孽龙洞内石乳遍布,形态万千,是一座石头模型的地下艺术长廊,那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然生成的,有的似仙女下凡,有的如仙人对弈,有的似仙鹤长鸣,有的如蛟龙探海。还有那耸立的“宝塔”,参天的“玉树”,悬挂的“瓜果”,挺拔的“神针”,飘落的“罗幔”,无一不形象逼真。就像一件件精致的工艺珍品,无不神奇绝妙,惊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质研究区域。

  喀斯特地貌生成的必要条件: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岩层上形成的地貌景观。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酸性的水溶解。自然界里的水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岩溶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碳酸,再与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一起,与地下的石灰岩发生反应。碳酸钙盐类岩中的钙离子被碳酸转移出来,并被地下水带走,看似坚硬的岩石就这样被水一点点溶蚀了。按地貌景观特征,岩溶地貌又分为多个类型:以石芽、石柱为特色的石林型,以峰丛、峰林为特色的桂林型,以大峡谷为代表的三峡型、以及以溶洞为代表的溶洞——清溪孽龙洞

  所以,它的形成必需具备以下3个条件:

  1、 可溶性岩石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及溶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2.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7日

  实习地点:新泉、三口岩

  这里与五陂下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有大面积的变质岩系的存在。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既决定于原岩性质,还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变质岩具有自己的矿物成分特点,又和火成岩、沉积岩有一定联系,且比它们更复杂多样。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刚玉,石墨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叶腊石,十字石,堇青石硬绿泥石,硬玉,浊沸石方柱石,钠云母,绢云母

  帘石类,葡萄石,硬柱石绿纤石,钙铝榴石符山石,绿泥石,阳起石蓝闪石,滑石,蛇纹石直闪石,硅镁石,透闪石钙镁橄榄石,钙铁辉石蔷薇辉石,硅灰石等。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如右图)

  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石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和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征,称之为结构。变质岩的结构,颇为特别,因为其是一种转化改造原岩的岩石。根据成因,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交代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三类:变余构造,变成构造和混合岩构造。

  结构构造是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常用作变质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结构和构造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变质岩的原岩,判断原岩所经受的变质作用、环境、方式和程度等特点。

  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成为接触变质岩。它们分布在紧靠岩浆岩侵入体的围岩中。围岩由于温度升高,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热接触变质岩,而由于岩浆中逸出的气态、液态溶液的影响使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接触交代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中常见的有角岩类,斑点板岩,大理岩,而接触交代变质岩最常见的是矽卡岩。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引起区域变质作用的因素较复杂,往往是温度、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其温度变化可在200-300℃至700-800℃,压力可自0.1-0.2GPa至1.0GPa,地热梯度的变化范围也很大,可自7℃/km-60℃/km。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是区域性的,因而区域变质岩常大面积分布,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有的地区甚至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并且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上常作带状分布。

  区域变质岩从太古代早期到新生代都有出现,前寒武带结晶基底主要由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岩浆岩构成。古生代以后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石英岩。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地测,(3)班进行了为期5五天的 地质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在实践之上的,之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论界结合实际,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画上一个逗号。

  这次实习的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长点,我想理解的会更深更透彻些的。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们完满的完成啦这次实践的几项主要任务:

  1、培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例如:皱褶构造,断裂构造特征等地质现象。

  2、 熟悉使用地质罗盘对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3、 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地质学的重要。

  4、 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和品质都是以此很好的考验,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地质的实习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实习报告06-23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05-08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08-17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01-3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3-07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08-14

地质实习报告15篇11-08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4-24

地质实习报告(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