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通用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⑴ 学生自由吟诵。
⑵ 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⑴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⑵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⑶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设计方案 篇2
1 电厂概况
西北某水电站是黄河龙-青河段沿梯级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74MW(4×18.5MW),为日调节水电站,其主要任务是发电。电站为三等中型工程,整个枢纽工程由左岸副坝、电站厂房、冲沙闸、右岸副坝等建筑物组成。
2 原因分析
水电站4 台机组运行并网发电之后,由于加工制造等原因,检修发电机定转子时只有泡体中设有一个风洞进人孔。由于风洞进人孔的开口位置不理想,在泡体中面朝上游组合轴承的九点钟方向,距离转子约1.3m 的地方。导致检修人员在前往定转子室打开进人孔门欲进入风洞时,必须躬身脚踏定转子消防管的固定角钢,再用身体横跨1.3m 的空间,用手抓住转子筋板孔隙才能固定身体。此时检修人员只有两个斜向空间的支撑点:一处为消防管的固定角钢,一处为转子筋板孔隙。此时检修人员距离转子底部的垂直距离约为3.899m,十分危险。影响了检修人员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其危险系数。因为进风洞时检修人员必须脚踏定转子消防管的固定角钢的“L”形顶角部分,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角钢对于定转子消防管的固定效果及使用寿命,而且检修人员在踏着角钢顶角部分作业时亦容易打滑,若此时手中抓不稳即会发生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因为脚下是定子齿压板及定位筋等棱角形状设备,所以一旦发生滑落事故,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对于检修人员亦是一种心理负担,进一步考虑:若人员不发生安全事故,每次检修人员进入风洞时都踩踏固定消防管道的角钢,此角钢为45 号回火索氏体(即优质碳素结构刚),厚度为3mm,宽度为50mm,其许应力为353MPa。假设检修人员踩在角钢上时,角钢的受力为80%的垂直重力加上20%的斜向扭力矩。设定检修人员体重为75kg,角钢长出管型座40cm 且固定牢靠。则角钢的最大承受复合力矩的屈服极限为σ=(353MPa/n)×S×80%×15%=28.24MPa/cm2,而检修人员施加给角钢的垂直方向的力量为m×g×80%=588N由运算结果来看,角钢对于承受检修人员的重力和扭矩的复合力而言是达到屈服极限的边缘的,再加上我们考虑到人员的冲力、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Pc=π2EI/L2 计算出其临界应力σc= π2Eλ2 ≈30.714MPa(d 近似取20mm,E=210GPa) 及日常机组复合震动对于钢才造成的因素之后,计算值告诉我们:在这种受力情况下,角钢的寿命和强度、挠度、屈服极限和抗压缩(拉伸)系数均很难有效保证(在未给消防供水管道施加受力的情况)。随着以后我们河口电站机组实现完备化后,若消防管内通水则检修人员此举是重大事故隐患。会导致角钢固定不稳、消防供水管路圆形不规整、其环形管路不在同一圆平面内、消防管路受扭力矩影响而产生裂痕甚至断开等一系列问题。如消防水渗漏等故障,如在机组运行时则会成为重大事故的诱因。
3 处理方案
在以确保检修人员人身安全、机组运行稳定、无事故隐患、检修人员方便检修的大原则下,经过试验、分析研究作出以下处理方案:在泡头内面朝下游侧(+x,-y)30°-90°方向(每台机组情况不一样,以方便检修为准)的两个风机之间再增设一个进人孔,其宽度约为400mm,高度约为800mm。位置、样式如下图所示,增设的进人孔在泡头挡风板上,取其挡风板所用之材料,四周用6 个M6×20 的螺栓把合在挡风板上,外侧加装高60mm 宽150mm 的拆卸把手,可以焊接在新进人孔孔门上。四周用厚度为10mm 的羊毛毡密封,孔门内侧在加装两道30 的角钢做十字形立筋,用以提高孔门的平行强度和稳定系数。因为风洞内高温环境居多,橡胶在此环境中易老化,故而不选用平板橡胶密封。由于考虑到挡风板的震动问题,进而想到羊毛毡对于震动的消除效果很好,用螺栓把紧时羊毛毡的压缩量为1.5mm,亦能起到很好的阻风效果。所以最终选定了羊毛毡来做新增进人孔的密封材料。除此之外,在泡体内原先的进人孔内管型座上还应安装下行把手,这样以来也方便了从泡体进人孔进人风洞的检修人员。因为在定转子室内管型座上安装金属把手虽然不会对定转子的发电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其对整个定转子室内的.平衡电场会产生影响,导致整个工作区域磁场失衡,为日后的机组正常运行留下隐患。为此我建议把下行把手的材料选定为不锈钢,尺寸为150mm×400mm 的“Π”形,其安装可以直接焊接在管型座上,也可以在两短边用垫脚与4 个M10×20 的螺栓把合在管型座上。从安全角度考虑,为防止下行把手因管型座的震动而松动、脱落,设计螺栓与垫脚之间使用止动垫片,而垫脚与管型座内壁之间使用厚度为5mm的羊毛毡垫。设计下行把手之间间距为30mm,设计每台机组安装4个即可,把手用直径覬30mm 的不锈钢管即可,使用防滑滚斜十字花纹做表面处理。
4 所需投入
这样改进所需要的投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材料。第二,安装。用割枪割泡头进人孔时,为防止铁屑飞溅至定转子间隙内,则用石棉布将工作现场欲保护装置全部包裹保护,安装下行扶手是也是如此操作,施工完毕后仔细清扫、检查。下行把手间距为300mm。第三,维护及使用注意事项。因新增进人孔与下行把手的工作环境有较高的温度和复合震动等因素,所以建议做好备品备件工作,如矩形环羊毛毡垫备用件、螺栓、止动垫片备用件等。此外还需每6 个月检查维护一次,如毛毡的损耗、螺栓的松动等,以及时消除隐患。此定期维护工作完全可以与风洞检查定期维护工作合并。最后,因新增设一个泡头风洞进人孔,则检修人员进风洞管理制度更需严格实施,做好记录工作以消除事故隐患。此外改装完毕之后需要对定转子室内的消防管路、链接处、法兰面、喷头等薄弱环节进行彻底检查和维护,以避免日后留下消防管路漏水的事故隐患。
5 改装后带来的效益
如此增设进人孔、安装下行把手以来,即给检修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又消除了许多安全隐患。首先,进入风洞的检修人员再无人身安全隐患,因为在管型座上加装了下行把手,所以即使检修人员从泡体进人孔进入风洞时,检修人员也有了地方下脚,有了稳定支撑点。当机组运行时这也不会影响到定转子室内的平衡磁场。当检修人员检修风机时可以直接从泡头进人孔进入。此时风洞门距离转子约有400-600mm 的距离,十分方便检修人员的进出、检查风机、加热器等设备。其次,检修人员从泡体进人孔进入风洞时,因不必再脚踩定转子消防水管的固定角钢了,这样即大大降低了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又有效的避免了定转子消防水管的损耗,从而为机组的正常运行消除了事故隐患。最后,当风机出现问题时,若要取出风机本体,则可以直接从泡头进人孔进入风洞检修、取下风机,不必再像之前那样从泡头绕到泡体再进入风洞爬到相应的风机孔位置检修,这样做不仅在无形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与身在泡头内的接应检修人员的沟通也十分不便。可谓耗时耗力无效率,若从泡头进人孔进入并检修风机,则一举完美地解决了此问题,必要时风机本体也便于取出,检修等。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思考: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一、说黄河
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二、颂黄河
配乐朗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试读,教师做朗读指导。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②注意朗读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③注意重点词语的重读。如“望”、“掀”、“奔”、“劈”等
④“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指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美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品读诗歌,赏析语言美
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精选)01-02
设计方案(经典)02-13
(经典)设计方案10-22
设计方案(经典)10-07
设计方案08-11
实用的设计方案09-17
设计方案[实用]11-20
设计方案模版12-22
设计方案(推荐)02-18
规划设计方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