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4-16 11:20:28 方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设计方案3篇(优秀)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方案3篇(优秀)

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植物的向性运动(A);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A);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C);

  4、其它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及主要生理功能(A).

  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顶端优势的了解,培养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辨证思想.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它植物激素等五部分内容。以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述前面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述后面两部分内容并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和小结。

  教材以三个问题导出“植物的激素调节”,接着以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对向性运动进行了定义,并阐明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达尔文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推想,接着介绍了温特实验及结论,最后简单介绍郭葛的分离实验与鉴定结果。

  教材的第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生长素对植物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这一特点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所作用的植物器官有关,并通过顶端优胜加强理解这一特点。

  后两部分(第二课时内容)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指导预习、提问、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并讲解来突出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通过讲解“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并通过欣赏电影了解“顶端优势”现象来突破)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是陌生的,课本通过学生熟悉的举例步步深入,因此本节的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图片,然后再举例、讨论、分析,引入课题,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抽象的“生长素”和实实在在的“向性运动”联系到一起,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规律。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节课通过自制动画、配音、字幕、图片、音乐、下载影片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演示和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图片引入课题,同时播放音乐,以增强欣赏效果,提高学生兴趣;自制动画主要用于讲解达尔文和温特实验,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感知的欲望和效果;字幕的出现和动画演示过程都有相关配音,避免媒体演示过程的单调感;播放有关“顶端优势”的影片加深对生长素作用双重性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设计方案 篇2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文明礼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学生的基本品质。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知道文明礼貌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德立身,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懂得文明礼貌从我做起,讲文明,有礼貌,努力学习,做一个现代文明的中学生。这次活动也是为了遏止我班同学文明礼貌方面的一些不良习惯,防止造成不良学风,端正大家的态度,积极营造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活动准备过程:

  准备关于文明礼貌的小品,查找关于文明礼貌的知识故事,以便为大家介绍。了解了同学们的一些普遍的或是频发的不文明现象,以便指出并改正。

  三、活动过程:

  20xx年4月1日

  初二(15)班教室

  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中队长为我们详细介绍关于文明礼貌的一些知识,也介绍了学校组织的关于文明的一系列活动。中队长还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一些我班的、或是校内的文明事迹。

  接着,杨奕君和曹语晗同学表演了关于我班不良现象和文明现象的小品,把讲文明的认真学习的值得表扬的同学与“作恶多端“的同学进行对比,同学们看的仰面大笑,但是笑完过后都各自进行了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不文明的表现,如果有怎样改正,如果没有就持之以恒,保持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小品一针见血得展现了我们班的一些现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给同学们以警示。

  在接下来就是互动环节,与辩论相类似。4到5人一小组,自由组合,每组用一分钟的时间讨论对我们班文明礼貌方面的可以改进的地方,或是他们认为的在这方面做得特别不好的地方或者是同学,给予各自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很多同学有错误或是不足的地方。其中,很多同学提到了某一个同学骂粗话的问题,所以就这个问题,中队长和班主任老师柳老师与那位同学进行了沟通。沟通之后,那位同学在第二天早上很诚恳的向大家认了错,大家接受并鼓励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这件事处理的十分妥当。

  班会的.最后,班主任老师柳老师给我们讲了我们在文明礼貌方面做得不好的主要的几个方面,并告诉了我们如何遏止此类现象,我们收获颇丰。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活动十分圆满。有错误的同学也都认识并承认了错误,也得到了大家的原谅,全班同学都意识到了文明的重要性,很多同学在课后也互相讨论,都愿意从自己做起,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做一个文明的立达学子,为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经典)02-13

设计方案(经典)10-07

(经典)设计方案10-22

设计方案08-11

设计方案(精选)01-02

【必备】设计方案01-14

关于设计方案01-19

设计方案模板01-20

[精选]实用的设计方案02-10

设计方案(精品)12-01